温州推行垃圾分类 力争2020年底实现城镇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

温州网 2018-05-09 07:46:00
近几年来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提高了吗?垃圾分类工作都取得了哪些成绩?
鹿城区七都街道板桥村,环卫工人和村民将厨余垃圾倒入发酵池内,转化成有机肥用于种菜、种花,让资源循环利用、让垃圾“变废为宝”。 苏巧将 洪佳慧 摄 资料照片

  温州网讯 从上个月公布的市政府10大民生实事,再到前天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垃圾分类”被数次提及。记者昨从相关部门获悉,今年我市将全面推行“资源再利用、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类”的垃圾分类方法。今年起我市将建立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力争2020年底实现全市城镇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5%以上,资源利用率93%以上,无害化处理率100%。

  早在2012年,温州城区就已开始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当时选择了6个具有代表性的住宅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到2014年,分类试点小区已扩展到了18个。那么,近几年来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提高了吗?垃圾分类工作都取得了哪些成绩?为此,记者采访了社会各界对我市推行垃圾分类的观点。

  进展>>>

  2017年底城区垃圾分类

  收集覆盖面达到70%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在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机制、处理体系、宣传引导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2015年10月15日温州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并设立了温州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市区垃圾分类日常管理、监督与指导。同时温州还印发实施《温州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2016年)《温州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和《温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与标识标准》等垃圾分类制度。据统计,到2017年底,我市城区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到70%。

  观点>>>

  市政协常委、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李建清:

  分类不是目的

  处理和利用才是目的

  在近日市政协开展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专项集体民主监督活动中,我看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已经铺开,但是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法律制度不健全、收集过程不规范、群众意识不到位等问题。我认为,强化分类、系统处理是做好这项工作的一把“密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在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四个环节全面实施分类,落实源头、中间过程、末端全过程分类处理,可以扭转目前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前期分类不到位,后期处理大锅烩”的问题。

  浙江灵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甸:

  垃圾分类是系统工程

  既要“改习惯”又要“建体系”

  尽管我的公司在杭州,但我是地地道道的温州人,在从事环保行业这4年多时间,我发现就算是早在2002年便开始进行垃圾分类的北京、上海、杭州等,也不能说已经做得很好了,特别是在城市,由于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多,要想真正将垃圾分类深入人心,绝不是将垃圾桶从一个增加到两到三个这么简单。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需要改变市民的生活习惯,这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需要政府部门出台一些奖惩机制,促进这个习惯尽快养成。这个过程很曲折,像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日本,也是用了两代人才达到如今的意识,虽然漫长,但没有捷径;其次,如果没有一套成熟的垃圾转运和处置方式的话,就算市民养成了习惯也是白搭。这就需要政府构建一套比较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的体系,保证垃圾分类的合理、合法进行,这考验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老百姓亲眼看到了才会跟着做。

  市民宋女士:

  宣传工作有目共睹

  要见成效还需多方努力

  平心而论,政府这几年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做得很到位,无论是小区、公共场所还是单位,到处都会看到各种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连我刚上小学的儿子也经常会把“垃圾要分类”挂在嘴边。但另一方面,我还是经常看到环卫工把已作分类的垃圾桶里的垃圾一股脑地倒在了一起,先不说垃圾桶内的垃圾是否投放准确,最起码市民看到了会觉得,“就算我分类了又怎样?最后还不是都倒在一起了”。所以垃圾分类光靠宣传只是“治标不治本”,需要社会各方面一同努力。

  市民徐先生:

  引导点滴做起

  让更多的人参与垃圾分类

  在我看来,市民并非不愿对垃圾进行分类,而是缺乏相关知识,不知道该怎么分。我建议,相关部门应多多普及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结合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市民从点滴做起,学习、掌握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投放要求,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杜一川 缪眎眎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