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温州扶贫!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温州扶贫

洞头大门镇枫树坑村以引种姜黄改良产业结构 “靠海吃山” 开启致富希望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4日 来源:温州网

今年扩大种植规模后的姜黄地。别看现在光秃秃,七八个月后就一片茂盛。

  去年姜黄长势喜人,茂盛的枝叶有一人多高。陈蜜摄

  温州网讯 海岛的地理优势,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靠海吃海”。但在洞头大门镇枫树坑村,这里虽处海岛,却是另一番景象:四面环山,是名副其实的岛上“内陆”和海岛“山区”。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在靠海不能吃海的情况下,枫树坑村做出了“靠海吃山”的选择。

  “全村有土地2100多亩,相对海岛的其他村来说,我们占地还算‘富裕’。”村党支部书记王昌权说,枫树坑毗邻龟岩景区、观音礁景区,但海岛特色并不明显,发展相关产业更无从谈起。而且受山地、农保地等限制,近年来村集体收入,仍旧依靠结对援助、考绩奖励等“输血”维持。

  “我们急切地希望通过自身‘造血’,让枫树坑富起来。”前不久,王昌权带领村党员干部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流转土地65亩,开始规模化种植特色农产品——姜黄。而就在去年,该村能人刘胜海作为“试验户”,种植的姜黄大获丰收,亩产净利润近万元。

  虽然这是姜黄首次大面积在海岛引种,但此举已然在枫树坑村的村干部和农户心中播撒下希望。

  “枫树坑多山地,平地也大多零零星星,还有农保地等限制,外来项目很难落地。”王昌权告诉记者,为了带领村民致富,村“两委”可谓是想尽办法,从龙泉、庆元学习花菇养殖技术,到马站引进蘑菇品种,还有带领村民种植黄花菜,打出了大门古法晒制黄花菜的品牌。多年来,他们还发展了梨子、柿子、桃子、杨梅等经济类林木,但受限于地形,都只能零星发展,不成规模。

  采访中,“造血”两字一直挂在王昌权的嘴边,在他看来,这几年的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但枫树坑的“造血”功能依旧没有起色。村两委迫切需要找到一把开启致富之门的钥匙。

  姜黄种植缘于两年前的一次偶然。2016年6月,王昌权带领几名村党员代表,参加洞头区组织的农业科技讲座,其中就有刘胜海。“我知道乐清城北一带有不少人种植姜黄,每年几乎供不应求。”刘胜海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很快,他便找王昌权商量,两人一拍即合,他们找到讲课的农科员详细了解了种植的条件、方法、周期等知识,越听越觉得可行。王昌权建议先由刘胜海试种几亩,如果可行再在村里推开。

  姜黄是一种中药,其提取物主要用于药物生产。“这是去年我在姜黄地里拍的照片。”王昌权指着手机里的照片,外观犹如芭蕉的叶片足有一人高,绿油油的,长势喜人。去年底,试验田里的姜黄大获丰收,最大的一颗重达2.5公斤,每亩纯利润近万元。

  在姜黄试验田种植成功后,村两委立即组织党员群众研究扩大种植的事项,通过“党员+农户”的形式,由刘胜海带领教授种植经验,由村集体带头在全村开垦60多亩土地,扩大规模种植姜黄。“海岛平地少,又分散,所以田间管理很重要。”来到南枫树坑,种植户娓娓道来姜黄的种植要点和喜恶,俨然成了准“专家”。

  王昌权说,姜黄当年种当年收,收购价在每公斤6-18元,价格高低取决于姜黄提取物的纯度,简单来说就是“出油率”。去年,大门的姜黄品质上成,今年,管理经验更加丰富,品质也不会差。可为了保险起见,农户还是按照最低的收购价核算:即按照每亩2250公斤收成,每公斤价格6元,收益亩均1.5万元,扣除第一年开荒等成本,纯利有8000元左右。

  记者手记

  诚然,产业发展有其地域上的局限性,但换一种思维或许能打开一条全新的发展通道,如靠山的乡村,依靠良好的水源发展“靠山吃水”的产业;像枫树坑选择种植姜黄来挖掘靠海吃山的潜力,说到底就是要找出自身的潜力所在,打破固有思维,努力使附着在乡村肌体的产业变得多元,打开更多的致富之门。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陈蜜

  通讯员 钱飞琴 许宸毓

copyright 2017温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支持: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