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人才“燕还巢”让文化清风在农村飘溢

文成县委办 刘 成 2018-06-20 15:25:00

  今年的端午小长假,我回乡下外公家看望老人,晚上吃过饭,陪着老人家出门去散步,一路走到村老年活动中心,中心门前聚集着一群大妈、大嫂,她们迈着一致的步调,在村里文化达人的引领下,伴随着音乐,在跳佳木斯,旁边还有三三两两的小朋友在看着。如果搁在十多年前来看,这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在过去,农村里的男性村民关起门来打牌赌博,或者喝几瓶酒、看会电视就睡觉了;女性村民则忙着干家务活,或者看老公兄弟打牌,甚至是代替他们“上阵”,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并不多,村里面也没合适的人来组织活动。因酗酒赌博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乡风文明,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隐患,更影响村民增收致富。比如杭州保姆纵火案中的涉事保姆莫某晶,她来自广东东莞的农村,嗜赌成性,负债累累,据她招认,“事发前夜输钱,想放火再灭火立功借钱”,此前先后在浙江绍兴、上海从事保姆工作,为获取赌资曾盗窃三名雇主家中财物,均被发现后辞退。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像我认识的一位乡镇干部说道,“在一些村里,越是看不到致富希望的人越沉迷于赌博,越是沉迷于赌博的人越难以致富,往往形成了恶性循环。”

  现在,像我外公所在的村里,上到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下到三四十岁的姐姐大嫂,都能享受到城里同龄人的“隐性福利”,每当茶余饭后,在镇村文化干事等“文化细胞”的带领下,三五成群、呼朋引伴,在广场舞中度过半天时间,既打发了时间,更锻炼了身体。这些舞动的身影,给宁静的小山村增添了不少人气,更见证着浙江农村悄然发生的一场变革。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浙江“行进中”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农村群众搭建起一座座文化地标、精神家园,让群众自得其乐。这其中,就离不开乡土人才的贡献。

  根据省委宣传部来颖杰常务副部长的《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蹲点调研报告》,鸬鸟镇发挥本镇旅游资源优势,搭建村企合作平台,吸引一批有创新精神和市场意识的能人为农村文化发展出力,如能人李映与山沟沟村进行合作,既建文化礼堂又培训乡土文化人才,在他的带动下,创意设计师杨诤等一批城市文化人纷纷来山村创业发展。无独有偶的是,浙江其他地区也依托“回流”的乡土人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像文成县,近年来在队伍薪酬待遇保障、成长空间提升等方面下好功夫,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既引回了出走文成16年的木偶戏师傅夏念武等一批“土专家”,更让文成籍音乐本科院校毕业生潘晓盈等一批青年“文化达人”回归家乡,使得农村群众既有文娱活动可参加,更有文娱活动“带头人”来指导。

  要让更多的乡土人才“燕还巢”,来不断繁荣壮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事业,也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需要做的还很多。借用《红灯记》里李玉和的话,“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在前期要通过定向培养、组织文化志愿服务等途径,解决好“人从哪儿来”的问题,在后续工作中更要从薪酬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强化保障,让文化人才真正留下来。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陆向东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