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动作结合创新举措 温州完成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任务

温州网 2018-07-30 07:55:00

  温州网讯 经过三年试点期的建设,温州市顺利完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任务。“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我们还有许多本土特色自选动作付诸实施。”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三年来,我市围绕“三江两带一网多点”总布局,扎实推进“13579”建设行动:落实1项制度,3年投入约300亿元,构建5大体系,创新7项机制,实施9大类工程,通过珊溪水源地保护等12个示范项目的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这组数字带来的,是全市河网水质逐步好转,是水岸共建亮点区块逐渐呈现,是35条河道获评“省级示范生态河道”。

  “瓯韵治水”行动,让承载着温州人乡愁记忆的美丽浙南水乡加速回归。

  夯实水安全基础

  城市防洪达标率提至90.9%

  温州依水而建、伴水而居,境内河网水系发达,水网纵横。但是,三大江、四大平原防洪排涝设施薄弱。

  面对短板,全市各地想方设法克服项目审批、土地占补平衡、政策处理、资金筹集等难题,全力推进45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17.38亿元。

  鳌江干流治理麻萧段、横阳支江堤防加固项目,在2017年底基本完成主体工程;鳌江治理水头段防洪工程等10个项目全面进场施工;瑞平平原排涝、乐柳虹平原排涝两个项目正式破土动工,江西垟平原排涝工程等5个项目前期进展顺利……近年,一大批强基础、管长远、利发展、惠民生的水利工程有序推进。

  全市沿海高标准海塘基本实现闭合,瓯江、飞云江、鳌江等流域“上蓄、中疏、下排、外挡”的防洪排涝体系逐步完善。至2017年底,全市城市防洪达标率由80%提高至90.9%,市区三溪片“小水大涝、一年多涝、水漫金山”的历史一去不返。

  与此同时,通过开源、引调、提升等组合措施,增强优质水配给能力,实施17项重点水源地保护及水资源配置工程,完成投资15.48亿元,形成南北互补、多源供给的供水格局,全市城乡用水保障程度大幅提高。

  2016年,鹿城区率先采用“一城一网”管理体制,对7家供水企业进行整合并网,对多个水源实施统筹调度,构建市区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至2017年底,珊溪“大水缸”水质连续三年稳定在II类以上,全市集中式(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供水保证率由90%上升至95%,农村安全饮用水人口数达到43.02万人。

  优化生态环境

  20个劣V类断面提前“摘帽”

  温州的剿劣任务全省最重,能够如期完成,靠的是上下齐心、措施落实,打响了剿劣的“全民大会战”。

  2017年初,我市围绕年底前全面剿劣的目标,创新提出“拆、截、清、封、防、调”治水六字组合拳,争分夺秒剿劣。市治水办安排了120项整治措施,并选派治水智囊团、剿劣督导员驻村问治水;各地明确措施,列出了剿劣作战图,梳理细化“一河一案”;8000余名“四级河长”带头下河,重兵驰援治水一线......

  不懈的努力换来不俗的业绩,到2017年底,全市20个挂牌销号的劣V类水质断面、2947个劣V类小微水体全部按照省定标准完成整治和验收销号,基本实现全域消劣,全年平原河网氨氮、高锰酸盐、总磷平均浓度与2013相比年分别下降71.2%、24.8%、53.8%。

  贯彻“水岸同治,活水绕城”理念,我市大力推进生态河道建设,实施22项重点湿地保护、河湖水系连通、生态河道工程。至2017年底,累计完成投资62.21亿元,建成生态河道1714公里,35条获评“省级示范生态河道”。新建改建2624个村庄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建村设施建设覆盖率达到100%,新增受益农民60.8万户。

  如今,位于平阳县昆阳镇鸣山村内的瑞平塘河段从臭水沟变身为景观河,成为沿岸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原先脏乱的温瑞塘河瑞安市塘下镇前庄段,流淌出一条水清岸美的古韵塘河;乐清中心城区防洪调蓄示范工程,利用滞洪区的水资源、河道和绿带等,建成后将形成集防洪、排涝、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

  优化管理机制

  “瓯韵治水”再谱新篇章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供水范围覆盖8个县(市、区)500多万人口,是浙江省供水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大型集中式饮用水水库。由于受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等严重影响,珊溪水库水质从2001年蓄水之初的I类,下降到2012年的II到III类,2009至2011年连续3年暴发蓝藻。

  对此,我市水利部门大胆探索,实行“三个创新”去解决“三个问题”:创新水源保护工作的管理体制,解决责任谁来承担的问题:成立市、县两级珊溪水利枢纽水源保护管理委员会,形成一套“政府主导、水利牵头、部门参与、属地负责、齐抓共管”的水源保护责任体系;创新项目建设运作模式,解决项目怎么建设管理的问题,将“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人口统筹集聚和水源保护工程”包装成一个整体项目,按照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进行运作;创新筹资渠道,解决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按照“以水养水”市场化筹资思路,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在供水水价中设立水源保护治理费并以此为质押进行贷款融资,5年治理期内共筹集了16.3亿元资金。

  一系列大规模、系统性的综合整治,使珊溪水库水质持续改善并稳定保持在II类以上,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同时,水利部门还建立了水质监测体系,制定严格的水质考核与奖惩办法;建立长效巡查与处置机制,出台八条禁令严防畜禽养殖反弹,持续巩固水源保护工作成果......在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过程中,我市根据特殊的市情水情,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走出了一条温州特色的治理路子。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蓝蔚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