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传承应“快马加鞭”

文成县委办 刘成 2018-08-06 15:18:52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这是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里对江南的描写。印象中的江南,既有杭州的风景如画,也有吴宫的美酒佳肴,更有歌女口中的吴侬软语。月是故乡明,话是乡音亲。在某种程度上,“吴侬软语”等方言是族群的“声”份证,也是地方历史的“活化石”。

  方言在维持族群情感联系、留存共同记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有生活的温度,能以醇厚乡愁慰藉人;有情感的热度,能以真情实意感染人。不妨设想下这样一幅场景,当你留学期间,听到一位路人说着一口地道的家乡话,作为漂泊在外的游子,你的内心无疑会有所触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亲切感也就油然而生。

  借助方言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地方风物、习俗观念等方面情况。像南戏起源于温州,又名“温州杂剧”,初期南戏作家均为温州人,当年为方便交流,南戏采用浙江官话演出,但带有温州方言的痕迹,在走出温州、走向全国的同时,留存下时代变迁的印记,更为后人了解温州地区的“前世今生”提供了一大途径。

  方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上海在卫视综艺节目上对明星进行方言教学、嘉兴建设方言有声数据库、深圳杭州等地公交用方言报站名……各地围绕方言传承做了一些积极性探索。但作为一种文化,方言传承的“危机”,不仅在于部分发音拗口、无法书写,更因为缺乏音标体系而不能完整保存下来。像温州话(瓯语)的地区差异较大,包括语音差异和词汇差异,可以说是“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就这个层面来说,方言传承的危机是在所难免的。

  要让方言的传承“好”起来,政府参与就必须“强”起来,除了在地方校本课程中增加方言单元内容,还可以通过开展像“方言达人秀”“温州话知识竞猜”“方言吟诵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体性活动,使其在体验中学习、在变化中传承。此外,政府部门还应在此基础上,参照现行的非遗传承人制度,从体制机制的细节层面,逐步优化、层层推进,给予方言传承更有力的保障。

  要让方言的传承“好”起来,社会参与就应该“多”起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方言传承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会事倍功半。为此,方言传承需要媒体、学校、互联网企业等方“跨界联合”,抓住社会关注的热点,精准定位目标人群,坚持“互联网+”导向,借助电视广播、直播平台等载体,将方言传承从文字、图片“升级”为动画、直播,用智慧信息的方式让更多人触手可及地体验方言、传承方言,这样的效果才更为持久。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犹如地域养分,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族群赖以联系和发展的必需品。“逆氷行舟用力撑,一蓠松劲退千寻”,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传承方言都应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在政府部门发挥作用的同时,推动有关方面积极参与,快马加鞭、克难攻坚,方言传承才会有无限可能。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陆向东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