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屏纸版画重生记:非遗“三术”归真展新韵

温州网 2018-09-19 09:46:41
经瓯海、瑞安两地民间人士多次策划、探索、挖掘、整理,将温州非遗活字印刷术、纸马雕版印刷术、屏纸造纸术“三术”进行元素联姻、实验提升,终于使失传久远的温州屏纸版画艺术辉煌再现。
纸马雕版传承人王钏巧在印制屏纸版画。

屏纸 版画样品。

我市文广系统专家聚集一起探讨非遗“三术”融合成果。

  温州网讯 温州是著名散文大家琦君的故乡,她在代表名作《纸的怀念》里写道:“我仍旧非常怀念家乡那种素净的土纸”“山乡的做纸人家,范围很广,一直绵延到瑞安、青田的边界山区。我们称之为‘纸山’”。

  时隔70年,纸山传出了一条令人兴奋的消息:今年7月底,市文广系统的专家们在泽雅共同见证了——经瓯海、瑞安两地民间人士多次策划、探索、挖掘、整理,将温州非遗活字印刷术、纸马雕版印刷术、屏纸造纸术“三术”进行元素联姻、实验提升,终于使失传久远的温州屏纸版画艺术辉煌再现。

  温州“三术”的前世今生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四大发明称雄世界,其中两大发明在温州至今尚存,那就是印刷术中的瑞安东源活字印刷术和纸马雕版印刷术,造纸术中的瓯海泽雅屏纸造纸术,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奇葩。

  据考证,温州“三术”源于商周,出于唐宋,盛于明清。据史料记载,东源的木活字印刷术因民间为家族修编宗谱的传统,从元代传承至今已有800多年,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源的纸马雕版印刷术是民间祈福禳灾祭祀活动焚烧的各种各样雕版印刷品的总称,也是中国民俗版画体系中的特殊类型。它在明末清初之际由福建传入瑞安并传承至今,2014年被列入浙江省非遗名录。

  泽雅的屏纸造纸术,则自元末时期由福建传入,原为家庭卫生、包装、引火及民间祭祀焚烧之用,传承千年,是中国目前保留最原始、最完整的古法造纸术之一,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扩展名录。

  木活字印刷、纸马雕版、屏纸造纸这非遗“三术”,在明代随着福建“南游神话故事”传入浙南,三者曾紧密存在,并形成中国现代民俗版画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屏纸版画。新中国成立后,屏纸版画曾一度被定为迷信用品而销声匿迹。进入二十一世纪,“三术”重放异彩,跻身国家和省级非遗行列。然而它们的命运又一起进入濒危,近半个世纪,“三术”几乎没有融合而生,屏纸版画更是失传至今。

  众人同力“三术”联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非遗发展有新期待。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温州占两大,印刷与造纸是一对自然联姻体,如今温州非遗‘三术’能不能融合走出发展新路?”今年5月16日,温州市文广新局召开瓯瑞两地非遗“三术”问题座谈会,负责非遗工作多年的副局长李震抛出了新时代的非遗研究课题,引起了与会者共鸣。曾40年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瓯海区退休干部周荣光从历史考证和实际应用分析了温州“三术”联姻的可能性、现实性。

  会议结束后,周荣光连续数日心潮起伏:非遗“三术”的技术工艺、作品风格拥有一个共同特点是粗犷、明快、原始、古韵,有天然的同类相衔结合点,其效果惟妙惟肖,相依相合。于是,周荣光四处寻找历史资料,并结合曾到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上海金山农民画和山东潍坊风筝等著名非遗产地和浙江富阳、瑞安湖岭等造纸地考察的感悟,提出温州“三术”联姻有“十同”基础结合点:同源、同流、同艺、同伴、同类、同韵、同道、同需、同求、同命运。因此,它们的“联姻”是可行的。

  实践出真知。6月16日,周荣光和王晖等由瑞安教师谢作相作“媒”,驾车来到瑞安东源村实地考察。长期从事木活字印刷和纸马雕版等非遗研究的瑞安民俗专家苏尔胜等赶到东源,找来当地木活字印刷术、纸马雕版印刷术多位传承人“相亲”。今年62岁的王钏巧是瑞安仅有的11位木活字印刷术谱师之一,同时也是纸马雕版印刷术技艺的唯一传人,是目前我省唯一“双料”省级非遗传承人。他特地从瑞安城关赶到东源,接待了周荣光一行。周荣光拿出十多张土里土气的泽雅屏纸要求他用纸马雕版印制,王钏巧二话没说就满口答应,找出多年收藏的纸马雕版,用棕刷上墨,然后用屏纸覆盖在雕版上,再用棕刷均匀用力拭刷,而后轻轻揭开,一张古朴的图案版画即成,令现场人惊奇不已:图案刀法刚健雄强;线条明快粗犷;构图天马横空;风格粗重豪放……这就是温州非遗“三术”融合一体成功的屏纸版画第一幕。随后,周荣光、苏尔胜、王钏巧等在餐桌上自发“联姻”组成了5人研发小组。

  “三术”融合梦想成真

  作为研发小组总策划的周荣光等又驱车前往泽雅镇唐宅村求助村委会副主任潘春琴等村干部,寻找当地制作特型屏纸的造纸户。今年73岁的潘银兄、62岁的林香玉是村里不多的两位造纸户,自接过这一特殊任务后,全家老少发动,连续忙碌了四天四夜,不放松每环技术关,重新制作了四种规格不同的特型竹簾,多用嫩竹用料,捣刷时间加倍,捞出湿纸后分拣,其中规格大的湿纸还被抬到村委会会议桌上由4个人一起分纸,一共制出了1000多张特型屏纸。

  7月,瓯瑞两地研发小组成员五次冒着高温酷暑重聚瑞安一起探研屏纸版画作为展示“非遗”魅力的成果及方向。总策划周荣光又打听到家住市区一位叫杨均全的知名裱画师,当即前往寻找。第一次去找,“玛莉亚”台风登陆,风雨交加,没有找到。第二次,他还是无功而返。第三次,他终于在市区府学巷“雪雅斋”找到了杨均全,杨均全从十几岁开始学裱画。他二话没说,即接受任务为屏纸版画装裱。一周后,用镜框套装的7张精美版和10张简装版屏纸版画大功告成。就这样,经过70余天的探索,经过“意识关”“技术关”“纸术关”“裱制关”“文化关”,失传已久的温州屏纸版画重现人间。

  “从一张3分钱的屏纸上升为价值连城的文化艺术品,这是几代纸山人的梦想啊。”泽雅镇党委书记林显斌自豪地说。他说,由于古法造纸是最大程度保留泽雅屏纸原始手工的技艺,生产出的屏纸在纸质和产量上,都无法与现代造纸生产线相提并论。因此,近十年泽雅屏纸已逐渐成为“几分钱一张的焚化冥纸”,且纸张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韵味难以得到开发利用。如何挖掘、弘扬千年纸山文化,保护传承好屏纸制作技艺这个国家级非遗,使这张“古纸”获得新生,一直是他们思考、探索的重点。此次“三术”融合,将土纸变成富有时代烙印的文化艺术用纸,是一次让屏纸走向“纸后时代”的重大突破。

  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震第一次听取成果汇报后即拍板赞成将它定名为“温州屏纸版画”,要求市、区两级将传承发展“温州屏纸版画”作为乡村振兴计划的重头戏之一来实施,把蓝夹缬等温州众多非遗元素融入屏纸版画,为绚烂的瓯文化诗篇增添新韵,使其成为温州通往全国乃至国际的另一张“通行证”“金名片”。同时,瓯海、瑞安两地文化部门也倾力予以支持。

  “这种屏纸配纸马雕版而成的屏纸版画有独特之优点:不退色、不变色、不晕色,吸墨深透,保持如初;不含污、不霉烂、不虫蛀,耐久存藏。尤其文化特质,与活字印刷术及纸马雕版印刷术工艺技术、风格韵味相宜相配。”7月28日,来自市非遗中心、市博物馆、文物所、市作协、温州书局等相关专家和市、区文广新局、风景旅游局领导聚首泽雅,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专家还建议温州市和瓯海、瑞安联手联姻,重点组织专门人才建立专项研发小组,成立温州屏纸版画艺术研究所,并举行温州屏纸版画巡回展。

  据悉,泽雅镇已计划在唐宅村建设温州屏纸版画示范基地,在黄山村“腾云谷”建立温州屏纸版画体验基地。近期,他们还将举办温州屏纸版画实验成果和作品展览,将展出包括屏纸古书、屏纸版画、屏纸图案、屏纸活字书卷、屏纸画片及制作手工雕版、古法屏纸、实验工具等100件精品,以此提升千年纸山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来源:温州日报

  黄松光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