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抗战史里寻找诗和远方

温州网 2018-09-26 10:11:56
探访抗战老兵,让我走上了钻研温州抗战史的道路

  由王长明和周保罗合著的《温州莲花心抗日战史研究》,近期将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公开发行。这本近30万字的研究专著的出版,不仅是作者值得记忆的一件文化大事,也填补了我市抗战史研究的一大空白。 ——编者

今年7月14日,本文作者(右三)为景山社区的小朋友们实地讲解莲花心抗日战史。 照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我喜欢唐诗宋词,也喜欢旅游,不过套用一句流行语,我似乎更多的是在温州抗战史的研究中寻找诗和远方。因为越是探寻深究,就越发现这段历史并非仅仅是史籍中那些宏大、遥远、模糊、冰冷的记述,更有眼前细小、亲近、清晰与鲜活的存在。

  探访抗战老兵,让我走上了钻研温州抗战史的道路

  2014年的端午节前夕,温州市网络界人士联谊会拟举办一次走访慰问活动,我作为网联会的秘书长提议走访抗战老兵。实际上在此之前我只是从一个网帖中知道温州有一个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而且我从小对历史就颇有兴趣。我的提议得到了支持,我和志愿队负责人高志凯取得了联系。在他的安排之下,温州市网联会的“温馨端午佳节,温暖抗战老兵”活动得以如期举办。

  在那个细雨霏霏的端午假期,我们赞叹九旬女兵庄雪琴那没有随时光隐去的优雅,更感佩她对家国民族,对丈夫家人无悔无怨的真爱!在我们起身告别时,金福元老兵执意要送我们到路口。在缓缓开动的车里,回望这位向我们行标准军礼的老人,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有战火洗礼的沧桑,更有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每个慰问者的心都被深深地震撼了。事后,我把这次活动写成小稿,被《温州日报·文化周刊》刊发了。这是我写的第一篇关于抗战历史与抗战老兵的文章,没想到我从此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钻研温州抗战历史的道路。

  之后,我又跟随志愿队参加了多次活动。那些曾在抗日御侮中流血舍命、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或孤寂、或贫病但又可敬的老兵,他们的讲述中有杀敌卫国的英勇豪情,更有战争的残酷惨烈,还有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物质匮乏、指挥拙劣、人性复杂的深刻记忆……他们多不讳言自己对死亡的恐惧,甚至当过逃兵,这或许是生命将尽时的求实与从容。我希望凭着自己多年来文史知识的积累,将口述与史籍联系起来,将记忆与记录对应起来,期望能为这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在大历史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在这种尝试当中,我渐渐发现温州抗战史特别是正面作战史仍处于轮廓不明、细节不清的状态,有一些重要的、基本的史实至今尚未厘清。

  2015年3月,我有幸认识了温州知名的民国史、中共党史专家周保罗老师,因为志趣相投,我们不但成为忘年交,更是探寻温州抗战史的好搭档。只要有关于温州抗战史的资料、线索、活动,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告知或分享对方,我们常常一道翻山越岭、走街串巷,搜罗查考资料、寻找访谈各类见证人、实地踏勘战场遗址。不久,我又结识了柯永波老师,他从2011年以来一直在做莲花心抗战史的调研,他在莲花心周边村落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搜集了丰富的口述史料,他的执著精神令人敬佩,也让我对这场规模与伤亡都堪称温州抗战史之最的战斗有了初步的了解。

  抗战老兵们说,莲花心战役是他们此生经历最惨烈的战斗

  2015年的清明节,市网联会与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联合组织了纪念莲花心抗战烈士的活动。同年的端午节,在各地志愿者的帮助下,我们到了临海、椒江、新昌、嵊州、东阳、永康、缙云等地寻访参加过温州莲花心战斗的老兵。在这些抗战老兵家中,我们见到当地志愿者赠送的老兵生平牌匾,其中“亲历莲花心战役”赫然在目,老兵们说这是他们此生经历最惨烈的战斗。其中原新编二十一师老兵的手臂上都有一个终生不能褪尽的刺青——“21”,似乎要以此来表明他们此生永远属于的那支著名的抗日部队。在嵊州,原八十八军野战医院医生袁毅讲述了从莲花心抬下来伤兵的惨状和无法有效及时救治的无奈。在新昌,第三突击队老兵章焕生依然记得那年中秋节是在战斗中度过的,温州人民送来了餐食、物资犒劳将士们。我们还访谈了多位知晓莲花心战斗的耄耋村民,其中黄碎兴老人多次带我们上到莲花心最高峰,实地诉说他所目睹的战后白骨盈野、山溪赤红的骇人场景。我们还曾数十次从各个方向登上这个温州城的战略制高点,或在荒烟蔓草间找寻战壕工事遗迹,或在山峰谷底中辨识地势地形,明白了这最高不过180余米、在地理学上只能称为低丘的地方,为何如此难以攻取。

  在田野调查的同时,我们也特别注重文献的搜罗研究。因为口述史料多少会存在史实硬伤。我们极其有幸,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温州市档案馆、温州市图书馆那浩如烟海的民国文献中,在东阳籍原第三十二集团军司令部机要秘书楼绛云的私家刊本中,在日军侵温部队的战记中,在全国各地的文史资料中找到了大量与温州抗战相关的史料,这为后来的精细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周保罗老师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首次发现的《丽温战役战斗详报》为莲花心抗战史的研究提供了最基础的史料,没有这一基础史料,不但最基本史实将无法厘清,后续的拓展深化更是无从谈起。

  2016年夏天,一次偶然的微信群聊天,温州知名学者朱康对老师得知我们在做莲花心抗日战史的调查,极力地鼓励我们去申报课题。随后在温州市社科联的全力支持下,才有了“温州莲花心抗战基本史实研究”作为2016年度温州市社科联哲学社会科学二级课题的申报和立项。之后,这一课题研究成果又由论文而扩展充实为专著,并被列入市社科联2017年度的市级学术著作出版资助计划。

  以莲花心抗日战史为一个切片,去管窥大中国抗战史

  2017年8月,当本课题研究第二稿完成时,我和周保罗老师有幸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举办的首届地方文史高级研修班。在这次研修班上,中国人民大学的包伟民教授告诉我们:应当以大中国的视野去做地方史,并要在小地方中发现大中国。而这是我们已经着手在做,却没有认真去思索的,包教授的点拨促使我们的从自发走向走自觉,把研究的指向定格在了反映国军正面抗战英勇与愚拙并存,且贪腐、派系等乱像纷呈的真实图景上。以莲花心抗日战史作为一个切片去管窥作为正面抗日作战主力的国军,探究的结果是让人失望的,他们并非影视荧屏中的英姿飒爽、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以一当十、胜多败少,相反他们食不果腹、衣冠不整、武器窳劣、缺乏训练、十不敌一。不仅如此,这支军队又被军纪废弛、贪腐肆虐与派系纷争侵蚀着本已疲弱的战力。就是这样一支总体英勇、但却愚拙孱弱且乱像纷呈的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与强大的日军对抗、对峙,直至抗战胜利。

  在莲花心这个只有3.7平方公里的地方,从1941年到1945年的五个年头中四度发生过具有一定规模、决定温州城攻防结局的抗日战斗,这些战斗中没有哪一场是因为中国军队真正的主动攻坚或有效防守而取得了胜利,攻而不克、守而难固,得而复失、入侵者主动撤离时趁势收复,才是其实情,而那样的收复不该夸耀,而应当反思。由此从全民族抗战的大视野来审视温州抗战史。我深知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悲壮的一幕,以当年中国国力之孱弱、军力之低下,抗战的艰苦卓绝、进程漫长、代价高昂是一种必然。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核心并不在于胜利本身,而在于死中求生、亡中求存的坚持不屈,甚至可以说:漫长、惨烈、艰苦的抗战史最好地诠释了“坚持就是胜利”的真谛。我们亟须以理性与从容、自信与自省去讲述、去反思、去记取,才能真正摒弃狭隘、浅薄、有害的自负与自欺,超越仇恨与报复,在痛定思痛中真正走向成熟、走向强大!

  几年的探寻求索下来,让我相信真实的历史比小说更精彩,比戏剧更动人,历史的曲折、复杂、多元,远超过最高明文艺家之想象。而我们要做的也不仅仅是考辨史实的基本要素,比如时间、地点、人物与经过,我们要追问探询的也不仅仅是关乎家国兴亡的话题,而应当更有普通人在历史大潮裹挟中的思考、迷惘、追求、抗争,他们在各个时代中的欢乐、苦痛、悲伤与愤怒,因为最真实动人的历史是个人的生命史,特别是小人物的生命史。我知道我今天离这样一个目标还很遥远,但我会继续努力!因为历史原本是带着体温,是可以触摸、可以感知的,它就是我们亲友、祖辈乃至自己的曾经过往,只是被忽略、被漠视罢了。

  来源:温州日报

  王长明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