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区】比学赶超方敢言忧国

瓯海区 叶露露 2018-10-30 14:44:08

  记得台湾作家龙应台有一篇关于老鼠过街的文章,大致意思是这样的:一只老鼠跑到马路上,有人说:“应当交通局管。”这只老鼠跑到了人行道上,有人说:“应当城管局管。”这只老鼠窜到学校,有人说:“应当教育局管。”这只老鼠一路安全地来到市场里,有人说:“应当工商局管。”还有人说:“可能带菌,应当卫生局管。”这时,一只猫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说:“你们不管,我也管不过来啊。”最后,这只老鼠大摇大摆地继续了新的旅程。

  其实这件事很简单,“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道理大家都懂,但为何都希望猫来管,而自己却袖手旁观?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体现了精神和责任意识的缺失。随着“温州擂台·六比竞赛”的持续推进改变,这种情况变成了历史。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到了温州各地强化项目支撑、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城市蝶变的态势,看到了各级干部勇于履行职责、敢于动真碰硬、善于攻坚克难的面貌,比质量、比位次、比创新、比项目、比环境、比担当,这种大抓落实、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让人欣喜。那么,何为比学赶超?

  “比”就是要发挥“头雁效应”。头雁勤,群雁就能“春风一夜到衡阳”,而头雁惰,只会“万里寒云雁阵迟”。“比”就是一把手拿出“邹君断缨”的勇气,变“给我干”为“跟我干”,既当指挥员,又当施工员,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和怎么干,把任务细化到环节,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同时与各种形式主义决裂,秉承“抢先干、马上干、抓紧干”的一流状态,在温州形成热气腾腾、争先进位的发展气场,形成头雁先飞领飞、群雁跟飞齐飞的壮观景象。

  “学”就是要补足“木桶效应”。要弄清木桶“短在哪里”“差在哪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进而把他人的“优点长处”学习过来,转变成自己的“努力方向”,要敢于在关键问题上寻求突破,在短板问题上打开局面,既不回避矛盾,遇到困难绕道走,也不争功诿过,出了问题藏着掖着。针对实际中遇到的重大项目不多、建设品质不高等情况,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补足短板,学以致用,以奋发有为的状态、敢闯敢试的斗志、开拓进取的精神,切实抓好“关键小事”,一件件抓落实、一项项抓兑现。

  “赶”就是要激发“鲶鱼效应”。“赶”就像在沙丁鱼群中放了一条鲶鱼,打破固有平衡,给那些抱有“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干事”想法的干部们敲响了警钟,给固步自封、得过且过、碌碌无为的干部带来了压力,唤起他们的竞争意识、生存意识和创新意识。“赶”在具体过程中就是要瞄准追赶目标,拿出赶的勇气,找准赶的路径,深谋赶的措施,全面开启温州赶超发展模式。这既要与自己比、与其他人其他项目比,更要面向全省乃至全国选标杆、定目标。

  “超”就是要运用“晕轮效应”。近年来温州建设品质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简政放权持续推进,文化空间不断拓展,均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获得感和幸福感。但处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增长速度的换挡期,或多或少会面临一定困难,需要我们突破对传统路径的依赖,打破既有利益藩篱,跳出狭隘的思维,提升层次,拔高标准,以更开阔的眼界和更高的要求来审视改正。同时通过树立一个先进典型来带动一批人一堆项目成为先进典型,由一到多,由小到大,运用好“晕轮效应”。

  目前,“比学赶超”已经成为温州各地各部门推进发展的新常态,同样也是我们个人对国家对工作的一种担当和责任。“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在“比学赶超”四种效应的带动下,龙应台笔下的老鼠一过街可能就被消灭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温州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方敢真心真诚言忧国。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陆向东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