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科举 南宋鼎盛

温州网 2018-11-04 08:46:48
禅街温州八中门口新辟有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参观者络绎不绝。
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里的状元塑像(局部)。

“温州师范学堂”标志墙。

王木亭。

集孙诒让字迹的馆名匾。

  温州网讯 禅街温州八中门口新辟有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参观者络绎不绝。进馆处大书“温多士为东南最”,向观众揭示展馆的主题。展版重点突出了宋代温州科举兴盛的特征(进士登科多,高科进士多,官居高处多,家族登科多)与原因(科举制度的改革,政治经济地位变化,永嘉学派形成与传播,权势人物的支持,地方办学的兴盛),整体上有声有色,立体地展示了古代温州科举文化的概貌。

  笔者终身从事教育,10月17日温州日报风土版曾刊登笔者《今昔禅街》一文,介绍禅街与校士馆的人文历史。近日,在参观科举馆后,再就温州科举与科举馆的选材布展等方面撰文,以为补充。

  温多士为东南最

  南宋学者真德秀在《秘书少监直学士院徐公墓志铭》中写道:“温多士,为东南最。”

  温州科举,在浙江省甚至全国都有相当高的地位。1998年版《温州市志》载,自隋至清,温州共有文科状元7名,探花、榜眼8名,进士1583人。其中进士:永嘉(含今鹿城、龙湾、瓯海)636人,瑞安298人,苍南268人,乐清177人,平阳124人,泰顺58人,文成15人,玉环(含今洞头)7人。进士按朝代分:唐7人(永嘉6人,泰顺1人),宋1371人,元12人,明148人,清45人。宋代进士数占温州历代进士总数的88.31%,仅次于福州,位列全国第二。7个文科状元,6个出在宋代,还有1个在明代。

  据温州教育史馆研究统计,宋代,全国文状元118名,其中浙江籍30名,占全国总数的25.4%,排名全国第一;温州6名,占全省总数的20%,位列全省第一。

  据《温州教育志》(1997)载,温州第一个进士是隋朝叶公圭。他是永嘉人(现属瑞安),隋大业年间(605-616)以明经及第,官至参知政事,后谪官广南(今两广一带)。其次子叶一源(598-649)为唐代进士,开国元勋,征东名将。隋末,募近千余人投奔李渊,后随唐太宗远征高丽,单骑冲锋,以身殉国,谥武义侯,天后朝加封忠烈。

  瑞安曹村,有“中华进士第一村”之称。据温州电大卢良秋《温州瑞安曹村进士数考证》载,自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至明永乐二年(1404)二百余年间,曹村共出进士82人。其中甲科进士26人,武进士3人,特奏名进士30人。南宋进士80人,元明两代各1人。曹村进士中,有曹逢时、曹叔远、曹觱、曹邰一家四世甲科蝉联。还有八对父子连科,八人同年登科。

  武状元之乡平阳

  历代温州武进士393名。其中宋代有292人,占全省总数498人的58.6%,位列全省第一。平阳(含苍南)历代武进士294人,占全市总数的74.8%。南宋平阳有武状元16名,武进士276人。平阳武状元武进士人数之多,时间之集中,在全国极其罕见,故有“武状元之乡”的美誉。南宋一朝,平阳武举为何如此兴盛?

  一是经济繁荣,移民乐土。平阳地处东海之滨,气候宜人,域广人稀,物产丰富,发展空间广阔,为移民理想乐土。南宋时,平阳全县面积占现在温州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境内鳌江横穿而过,南麂岛是浙江最好的渔场之一,肥沃的万全平原是粮食作物主产区,使平阳成为鱼米之乡。宋室南渡,人口大量南徙,在短短的33年间,平阳人口成倍增长。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为武举兴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是尚武之风,源远流长。平阳民众自古刚直勇敢,民风强悍,习武盛行,有温州“拳窝”之称。唐会昌年间,朝廷禁佛,大批僧人来平阳避难。五代,南雁荡山一带兴建寺院,吸引了众多僧人,不乏精通武功者,为普及南拳作出了贡献。北宋,为禁海上商贩非法贸易,当地政府招募壮丁组成部队,据险立栅,防御海盗和外寇。士兵本土化,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尚武风气。南宋,大批北方武林高手迁徙平阳,习武之风,遍及城乡,为发展平阳武术作出贡献。

  三是学风鼎盛,文武兼修。平阳历史上除尚武外,也十分注重习文。北宋陈经邦、陈经正两兄弟受业于程颐,创办会文书院,授徒讲课,平阳文风始盛。南宋,北方社会文化精英大批南徙平阳,促进平阳学风鼎盛,人才辈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孕育成长了大批博文精武、智能双全之才。平阳不少武状元,除拥有一身好武艺外,还会写得一手好诗文。

  科举馆尚可增补

  突出温州试院主题。纵观展馆图文和实物,温州试院的版面太小,仅有门口一小块展版,上面是《重修试院碑记》图片,下有215字简介,没有释文与展品。既然是温州试院展示馆,要有较大的版面集中介绍温州校士馆(试院)的作用、地位。

  展示温州科考典型。南宋平阳武举的特色显著。展馆没有提及武状元之乡平阳,塑造了八个文状元群像,没有一个武状元。展馆有“温州历代武状元名录”和简介五名武状元,还有一幅“武魁”匾图片及四张武举考试科目小图,但还缺少14位武状元简介。还有,中华进士第一村曹村也很典型。而把北宋徐铎列为温州文状元需进一步考证,《温州市志》与温州教育史馆认定温州只有七位文状元,不包括他。

  此外,“地方办学的兴盛”展版中,介绍“温州府学”“为浙江最早的府学之一”,不符史实。温州是浙江省最早举办府学县学的地方,永嘉郡学是浙江最早的府学,不是“之一”,平阳横阳学宫是浙江最早的县学。馆内选介了14位“教育界名人”,而缺少苏步青、谷超豪两位师生院士。他俩都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分别担任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足为“教育界名人”。

  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一生重教兴学,南宋温州书院林立,成为温州教育史上第一次办学高潮。这是南宋科举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突出。“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馆名是拼集孙诒让的字迹,构想很好,但在后面署了孙诒让的名字,还用了一方印章,会让观众误以为馆名是孙诒让亲笔题写的。孙诒让小传里,宜定位他是晚清大儒、经学大师、杰出教育家,是他掀起了温州教育史上第二次办学高潮。

  展馆出口有一台视频触摸屏介绍温州百年老校,有利济医学堂、温州蚕桑学校等介绍。这些百年前创办的学校,有的早已停办,有的并入或转为其他学校,需要甄别对待。2012年统计,全市百年老校119所,除1所高校3所中学外,其余都是小学。办学历史最早的一些小学,其前身可追溯至明清时创办的书院或书塾(学塾、义学、社学)。2007年,评定浙江省“百年名校100强”,我市温州中学、瑞安中学、温州市第二中学、温州市广场路小学等12所中小学上榜。

  来源:温州日报

  张永坝/文翁莲芬/摄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