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突破:从蔡家5博士到人才接力 解群英汇聚之秘

浙江新闻 2018-11-07 16:18:00

  11月1日至3日,温州市人民大会堂,群贤毕至。

  每年金秋,一场从温州发向全球的创新之约,引来海内外人才与项目集聚。今年,300多名高层次人才和机构负责人与温州1000多位民营企业家代表洽谈项目合作。

  这样的盛会,在此之前,已经连续举办了7届,签约落地创新项目235个。

  胡如意,梁广等人便是这群人之中的佼佼者之一。这两个互不相识的80后、不同领域的顶尖人才,在冥冥之中,做了共同的决定:他们的人生轨迹在温州相遇,将未来托付于这座城。

  人才二字,寥寥五笔,却是一座城市竞争之本,动力之源。

  如何引得凤来栖?除了前不久颁布的“温州人才新政40条”外,人杰地灵的温州,在改革开放40年来,持续把准“育才”、“引才”、“留才”关键音符,自此华章不断。

  育才

  一个家庭培养5个博士

  大儿子蔡天文,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二儿子蔡天武,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5岁获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学位;小女儿蔡天西,18岁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28岁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说起瑞安的蔡笑晚一家,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蔡家6个子女,走出了5个博士1个硕士,少年英才辈出,岂止是励志两字能概括。今时今日,蔡家还经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家长们关于教育的咨询。

  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77岁的蔡笑晚,被称为“人才魔术师”,他的教育经历,也是异常梦幻。

  青年时期,蔡笑晚被现实阻断求学路,但他认识到,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家庭走向成功的基础。和许许多多的家庭一样,蔡笑晚把梦想转到了孩子身上。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了让孩子自小专心学习,蔡笑晚以身作则,每天坚持伏案读书,酷爱科学的他钻研数学、物理,并不断地尝试写论文,甚至把论文寄给知名的科学家进行探讨。

  坚持不懈、刻苦专研、敢于创新……每一个标签都很常见,但聚集在一起,确是不易。蔡家做到了,但蔡笑晚把育才的初心归功于大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财政收入并不算“富裕”,但对教育并不吝啬,连续40年来一直不断增加投入。1988年,温州全市教育总投入仅1.97亿元,到了2017年,总投入已达289.64亿元。

  立大志,做大事,蔡笑晚深刻理解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政府的培育和引导,也让群众愈发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瑞安当地,就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中学程度走遍四方,小学程度本土本乡,文盲‘瞎子’楼上楼下。”

  新时代,伴随着温州人闯天下的潮流,国际化教育理念也逐渐根植入温州人心里。调查数据显示,温州海外留学人员已超过8000人,其中,博士学位占比近20%,硕士学位占比超50%。育才,成为温州再造新优势、再铸新辉煌的生力之本。

  “风筝飞的再高再远,线总在家乡系着。”蔡笑晚说,孩子们成才后,他获得很大成就感,把孩子们带回家乡做事,成了他最大的心愿。

  大儿子蔡天文目前已受聘为温州市海外专家顾问,在大数据时代,为家乡数据统计力量注入厚重一笔。二儿子经过蔡笑晚不断的微信交流,两个月前,蔡天武回国考察,准备在家乡打造教育基地。

  引才

  一家公司引来10位“凤凰”

  最强的力量贡献给家乡,最好的朋友请来相聚。

  胡如意把他的人才朋友圈“搬”到了温州。按他的话说,这是一种情怀,也是绝佳的机会。

  从英国拉夫堡大学硕士毕业后,胡如意就职于英国最大的水利公司,负责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专攻低碳环保技术和可再生能源。2012年,眼看着家乡的塘河由清澈见底慢慢变得浑浊不堪,胡如意在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后,回国创业,助力家乡五水共治。

  “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作为智力集中型企业,竟成环保对人才的需求量特别大。”胡如意决定当起引才大使“以才引才”。

  一个,两个,三个……犹如磁铁般,在胡如意的引荐下,竟成环保先后引进了10个海归高层次人才,竟成环保也从最初的6人,发展至如今的160人。

  在这个大家庭中,技术总监李宋,曾是胡如意在英国的顶头上司。为了说服李宋来温,胡如意当了回“刘备”,以三顾茅庐的诚意极力邀请,没想到这事,也竟成了。

  依托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计划,李宋能够在温安心地干一番事业,竟成环保也以最低的成本喜获“千里马”。胡如意算了一笔账,李宋一年待在温州8个月,公司每年只需要负担他来回机票钱,再加上在温食宿等基本费用,相当于一年花不到20万元,就拥有了重量级大师。

  一群人才,意味着一批项目,甚至一个产业。

  “自从李宋担任公司技术总监后,公司的技术研发走上了快车道。”胡如意说,目前,竟成环保已申请国内外专利50余项,如今正致力于政府环境修复业务和企业环保管家业务。

  人才,自带引力。温州尝到了这样的甜头,借助在外温州人的人脉优势,全市先后聘请了39位海外引才顾问,建立48家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构筑起全球引才网络。在北美,在欧洲,每年都有“温州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为“想回家”或“想来相聚”的天下英才搭建好平台。

  留才

  一家人把未来托付给温州

  “温州能给我未来的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吗?”最初,梁广对这个问题是带着疑问的。

  2006年,辗转过北京、昆明、南京、美国弗吉尼亚等地,梁广来到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做科研实验。博士生学习转眼即逝,2008年,梁广放弃了外地学校的高薪聘请,入职该校药学院工作。

  是什么,让他决定留在温州?

  “这里有瞿佳校长和李校堃校长(瞿佳,2015年辞去温州医科大学校长一职,现为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院长;李校堃,现为温州医科大学校长)的科研传承氛围。”梁广一口气举了两个例子。

  “当时,李校堃校长还是原温州医学院药学院院长,因为白天忙,我们团队常常晚上10点以后讨论学术问题,一谈就到凌晨两三点,有时候甚至别人都开始卖早餐了,我们还想着去吃宵夜。”

  梁广说,这样的工作氛围并不是偶然的,“李老师经常带着我去找瞿老师讨论项目,晚上11点过去,瞿老师都还在工作,谈工作,一摊开来便止不住,一下子又到凌晨了。”

  梁广似乎道出了“凤凰不因梧桐远”的内涵,也回答了他来温州最初的疑问。之后,更是有了他一家人的托付。

  为了安心工作,妻子孩子放弃了广州户口,前来温州落户。从科研平台到项目申报,从购房补助到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温州一揽子人才新政,让来温的精英们感受十足的诚意,而“以情聚才”政策,更是用实际的行动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贵宾级的礼遇。

  “一家人都在这里,其他的精力都专与工作与事业。”现在的梁广已接过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的接力棒,他主要从事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新药研发。目前,他研究的糖尿病肾病诊断试剂和新药都在进行临床前评价,有望为糖尿病并发症提供有效的治疗新药。

  “人才服务要持续和精准,一时的红利留不住人。”温州市委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余长友认为,哪里的体制活,哪里才是人才干事创业的沃土,解决人才的需求痛点,才能让人才落地生根。

  如今,温州已吸引了186.34万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人才,还对接引进了2位双聘院士,12人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39人入选省级重大人才工程。一座城,正因人才汇聚而兴起。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