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治水 黄石山后河的华丽转身

温州网 2018-11-20 09:04:00
河水变清了,两岸变绿了,环境变美了,原先的那个“臭水沟”不见了,江南水乡的味道也出来了。

  温州网讯(记者 邓欢欢 摄影 江国荣)温州机场附近,黄石山壮美秀丽,山脚下,一湾碧水绕山流淌。潋潋碧波映青山,好客的温州,在温州东大门,用一山一水,向外宾敞开着胸怀。

  10月31日,由市治水办、市水利局主办,温州新闻网承办的“寻访温州十大美丽河湖”主题宣传活动走进黄石山后河,倾听这条河流华丽转身的故事。

  黄石山后河,又名轮船河,位于龙湾区东北部,起于瑶溪河,流经瑶溪街道、永中街道和海滨街道,最终通过蓝田水闸汇入瓯江,全程10.135千米。此次我们来到的是黄石山后河永中段。该段分为主流和支流部分,全长5.11千米,河道平均宽度为50米。

  秋日的午后,探访团一行沿着河岸向东行,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岸旁的柳树和河中倒影交相呼应,风中频频点头的美人蕉,时不时飞过的白鹭,河里淘气探出头来的小鱼……信步河边,就像行走在一幅山水画里,好风景尽收眼底。

  “我是土生土长的龙湾人,这条河的变迁我也有切身感受,这几年,她是真的越来越好了。”说这话的是龙湾区水利局工作人员张雄晓,讲起黄石山后河的变化,张雄晓像聊起自己的故友,难掩喜悦之情,“没有天生丽质,但正在华丽变身。”

黄石山后河整治前

  如今黄石山后河,水清、岸绿、景美。可很难想象,10年前,它曾是“脏乱差”的典型片区:厂房破旧不堪、违法建筑随处搭建、垃圾堆积如山、山体非法开采,与“美丽河湖”根本擦不到边。

  2008年,黄石山后河永中段开始开展河道整治。水网面积少,河道浅狭,淤积严重,畜冰泄洪能力不足,洪涝灾害频发……重重难关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安全流畅问题。对此,相关部门提出了水岸同治的方法,通过沿河违章建筑物拆除、拓宽河道、新建生态河道护岸、清淤疏浚等措施,实现拓宽整治河道3.19千米,河宽50米,防洪标准50年一遇,有效增加主洪道流量,改善了河道行洪排涝能力。

  2013年,黄石山后河开展生态河道建设提升工程,沿岸因地制宜新建了黄石山雕塑公园和龙翔湖公园,随着沿岸亲水亭廊与木质游步道的建成,这里成为人们休闲漫步的好河道。正在散步的谢先生告诉记者,“这里离家近,风景好,一大家子都爱来。老爷子会来钓个鱼,老妈会来跳广场舞,自己和妻子喜欢饭后来河边散步,周末还能带小家伙来雕塑公园看看艺术品。”

  周边的市民都说,河水变清了,两岸变绿了,环境变美了,原先的那个“臭水沟”不见了,江南水乡的味道也出来了。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公园的建设,黄石山后河的河道景观也在进一步提升,在行洪通畅、生态安全、生境营造、景观文化、亲水便民、管护成效、示范引领和视觉颜值方面都有突出特色。可以看到,黄石山后河河道平面形态蜿蜒自然,与周边的公园完美融合,河岸水陆植物有机搭配种植,人工建设的亲水设施与自然景观和谐相融,形成四季宜人、生动自然的岸线。

  值得一提的是,在河道景观提升中,文化元素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河旁明代建的古桥;沿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府爷信俗、上湾桥;河岸数百年的古树,因保护完好,散发着独有的魅力,而河边错落有致的雕塑作品更是彰显了中华文化,尤其是河边的大禹雕像,彰显了创建美丽河湖的治水文化。

  随后,探访团一行在黄石山后河看到,岸边伫立着一块河长牌。“这块牌上写明了河长的职责和联系方式,方便大家及时联系沟通。”张雄晓告诉我们,河道治理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项全民运动。

  据介绍,黄石山后河管理单位明确,管理职责清晰,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建立河长巡查、专项检查、水政执法等机制,此外,还搭载龙湾区治水办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一河一档”、巡河、监控监测等信息化管理。不仅如此,沿河居民秉承爱水护水的理念,自发制定了村民公约开展护水行动,爱水护水成了市民自个儿的事。

  10年来,黄石山后河一步一步在治水中实现了华丽变身,从黑臭水沟蜕变为亲民河道。河边古老的榕树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期待着更美好的未来。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叶双莲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