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温州扶贫!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温州扶贫

温州:四十年演绎强村传奇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6日 来源:温州网

  温州网讯 最近几个周末,乐清市龙西乡仙人坦村人气很旺,来往村里的大巴一辆跟一辆,游客一批接一批。沿途村民忙着开民宿、农家乐,过起了在家门口“当老板”的日子。

  看着村民的笑脸,村支书潘克汉的心里也乐开了花,盘算起村里日渐丰厚的“家底”:去年村里和温州市区一家公司合作开发‘飞拉达’项目,落地试运营以来接待游客7000多人,带动住宿、餐饮等营业额超过200万元;项目场地租赁,则直接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且今后每年将不低于10万元;从2021年起,村集体还将拥有项目7%股份,按年接待量5万人次计,届时村集体获得的分红将超过百万元……

  引入旅游项目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仙人坦村破题“消薄”攻坚的关键所在。放眼温州,从“空壳村”破壳,到“薄弱村”摘帽,再到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奏响了增收、“消薄”、强村“三部曲”。

  龙麒源。网络配图

  增收

  挖掘优势巧发力

  政策扶持添保障

  靠山吃山、伴水吃水,是不少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径。文成县西坑畲族镇梧溪村,以山林资源为资本参股龙麒源风景区,从门票收入中获取分成,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泰顺县罗阳镇白粉墙村,建自来水厂,为城区供应饮用水,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约30万元。

  除在自然禀赋上“挖”优势,我市各地还根据农村区域、产业等实际情况,形成了物业经营性、资产盘活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二三产留地开发型等五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从2000年的9.9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0.11亿元,年均增长11.64%;全市村级集体资产总量从2000年底的114.53亿元增加到2011年底的384.66亿元,年均增长10.55%。

  一揽子“真金白银”的政策,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铺路架桥”。据统计,2000年至2012年间,我市共出台9个扶持政策,明确把政策扶持、人力支撑和资金支持的重点转向集体经济薄弱村,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政策保障。2005年以来,我市推行“一户一策一干部”,落实帮扶资金5000多万元;2009年,我市开始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前两批66个试点村共落实市级财政资金3310万元,带动地方投资6510多万元。

  2017年6月,中央农办、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在我市瑞安召开发展“三位一体”合作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现场交流会。图为与会代表在瑞安市马屿镇农合联参观交流。温州日报资料照片

  消薄

  党建引领聚合力

  乡村振兴正当时

  截至2016年底,我市有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1707个,占全省四分之一;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村3323个,占全市五分之三,其中没有经营性收入村2288个,占全市五分之二,是全省“消薄”任务最重的市。

  到2017年底,我市所有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速18.5%,高出当年全省平均增速8.1个百分点;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5032个;全市新增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项目3339个。

  跑出这样的“消薄增收”加速度,看似只花了一年时间,背后却是上下一心的攻坚付出。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村级集体经济是党在农村的执政经济”的认识,市委研究出台专项考核办法,明确今后三年,每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速不低于15%,力争提前1至2年完成省定5年目标任务。去年8月,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坚决打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工作责任与干部考核、提拔使用捆绑。市县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领办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实现“全覆盖”;创新开发“大数据管理平台”,实时对5404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监测。

  如今,在瑞安市鲍三村,村民都夸新任村“两委”干部非常给力:自接下“消薄”领办项目后,他们就牵头组建“消薄”攻坚小组,商讨谋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2017年,该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从2016年的4.2万元增长到90.4万元,鲍三村从一个资产负债680万元的负债村一跃成为年收入近百万元的经济强村,为我市“消薄”攻坚再添一枚生动注脚。

  强村

  项目为王强经济

  铁拳出击重管理

  “消薄”只是及格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心是培育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我“造血”能力,实现村级集体自主经营、稳定收益。今年以来,我市全面吹响从“消薄”到“强村”发展的进军号,以“集中开竣工”为抓手,确保项目快速落地见效,带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快速度发展。目前,11个县(市、区)均举行了集中开工仪式,开工村级集体发展项目1724个,总投资186.4亿元,覆盖2854个村,预计每年将为村集体增收8.5亿元。

  各地坚持项目为王,以“一村一项目、抱团抓项目、领导包项目”等妙招,着力提升“持续造血”功能。以有着300多年种植四季柚历史的苍南县马站镇中魁村为例,通过打造四季柚品牌文化、建设集“采摘、游玩、摄影”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基地,该村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带动旅游经济发展,实现农旅融合。

  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自然成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为此,我市研究提出“五严五规范”等十大整治重点,力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质增效——严禁“白条入账”、严管村级老年协会、严控非生产性开支、严查村级不规范合同、严整“账实不符”问题;规范村集体资产交易、规范村级会计核算、规范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规范村级工程招投标、规范村级财务公开。“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集中整治工作纳入今年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就是为了能及时纠正一批可能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着力调整一批历史延续的不规范、不到位做法,坚决打击一批心存侥幸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从而护航村级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专家点评

  徐建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巡视员)

  温州市“七山二水一分田”,资源短缺、基础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问题突出。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温州本着“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紧抓改革开放契机,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发展项目为核心,以规范管理为保障,内挖潜力、外汇合力,在村集体“自主造血”方面大做文章,将村级集体经济一步步推上加快发展的快车道,充分展现出党和政府勇挑“乡村振兴”责任重担、带领广大农村群众打赢“消薄增收、脱贫致富”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缪眎眎

copyright 2017温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支持: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