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行”百媒看瑞安:瑞安乡村美如斯 撸袖实干见真章

温州网 2018-12-06 11:22:00

  温州网讯“美丽中国行”百媒看瑞安大型采风活动昨天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走进曹村镇等地,在稻田旁、河流边、文化礼堂内,体会江南农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变化。关于乡村之美,来自全国的媒体人这样说——

  广州日报社编委冯镜明:陶渊明笔下的“理想国”在这里

  沐浴着江南迷蒙细雨,走进曹村镇,远山含黛,近水弄影,繁花锦簇,村庄隐现。旅途观光车行驶在平坦的路面上,眼前风景如画轴般徐徐展开,一路风光一路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的“理想国”在曹村镇已然成为现实。

  曹村镇让人眼前一亮的,更在于赋予其文化灵魂。素有“中华进士第一村”的曹村人杰地灵,不仅拥有令人艳羡的自然山水,更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随着参观进程的延伸,我们欣喜地发现:在崭新的文化礼堂,农民兄弟怡然自得欣赏地方戏,孩子们在认真学习传统文化,图书馆让新农村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这一切都彰显出,当地党委和政府已经开始明确,要将现代的人文理念和城市规划融入到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之中,并付诸实践。作为来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媒体,我们深深感受到温州瑞安在“乡村振兴文化为魂”方面的理念之超前,成绩之卓越,回去后我将把曹村镇的成功经验向珠三角地区的读者朋友推介,借他山之石攻玉。

  中报协对外合作部主任钱鹏飞:“中华进士第一村”令人惊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温州瑞安根据“一村一品”、串点成线的原则,将马屿、曹村镇沿线的人文资源连片打造、包装提升、形成风景,给全国百家媒体的记者编辑留下了深刻印象。

  曹村镇作为瑞安集中力量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本,其生态环境优越、人文底蕴深厚,拥有浙江省连片最大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中华进士第一村”的美誉,依托特有的“山水田村”等生态基底和耕读、民俗、文化艺术的文化特色,打造出研学游的乡村耕读文化旅游路线,涵盖了稻梦空间、进士文化国学馆、农耕文化体验馆。这种美丽的山水人文图卷令人耳目一新,惊叹不已。瑞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不遗余力地推荐瑞安,宣传瑞安。正如瑞安市委书记陈胜峰所言,“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中才能见效;一切愿景,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

  陕西科技报社副总编辑吕培涛:点赞“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

  这次参观让我感触很深,和西北地区的最美乡村建设相比,曹村镇努力把家园建设成为“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的美好乡村。村庄美,曹村镇地处南方,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曹村镇在美字上也下了功夫,扑面而来的景色都抓住了“美”这个特点在细节上优化和设计,值得北方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借鉴经验;村民富,对于瑞安来说,经济基础本来就很好,像曹村镇这样的地方,美丽乡村建设不是解决生存问题,是解决生产方式和生活状态的问题;村风好,文化底蕴是美丽乡村长远发展的基础,以耕读传家的曹村文化不仅仅是村风,他们的文化已经根植在一代一代曹村镇人民的心里了,文化已经成为他们的优势,基于文化带来的影响也已经转化成内生动力,让他们看到了“读”的价值,因此继续完善体系建设,曹村镇会在最美乡村建设中脱颖而出!

  湖南报协会长、潇湘晨报董事长快乐老人报社长赵宝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瑞安碰撞

  第一个感受,美丽乡村在复苏。我看过不少乡村,多是衰败的景象:土地荒芜,人烟稀少,活力尽无。年轻人进城去了,留下空巢老人,守着寂寞的乡愁。到了瑞安曹村,却是另一番景象:大片的格桑花如锦毯一样,织就在美丽的土地上,细雨中,向日葵在“笑着”,河流清澈地流淌着,美丽乡村一片生机景象。中国美丽乡村故事,正在这里复苏,在这里崛起。古老的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第二个感受,“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瑞安碰撞。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传承至今,有着重大的意义。印刷术是出版传媒业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使信息和文化得以快速传播。这次在瑞安召开的中国报业新媒体大会,是印刷术发明一千年后,互联网技术颠覆了印刷术,这对传统出版传媒行业重大革命,和印刷术一样,也是千年未有之变局。在千年之后,在活字印刷术发明地的浙江,大家在感受印刷术引发的大变革的同时,讨论如何应对互联网引发的纸媒大变局,既是地域的一种巧合,对纸媒从业者而言,也必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中国报业协会全国少数民族报业分会会长湖南团结报社社长、总编辑田应明:有秀美的山川,更有美好的心情

  曹村镇一路走来,在我看来,它是一种纯乡村之美。这里被誉为“中华进士第一村”,在这样的文化沃土基础上,这里的民风也就是崇尚文化、崇尚礼节,甚至可以说是崇尚休闲,这就是乡村的纯粹之美。

  这里的村民是新时代的村民,他们接地气、少污染,这里的少污染,除了空气、环境污染少之外,还指意识上的少污染。人们在城市和在乡村的心情是不一样的,在这里能感觉心很静,也很净。这里不仅有秀美的山川,更有美好的心情。曹村镇出了很多名人,也有着自己的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光有美丽的鲜花,光有青山秀水蓝天白云,如果没有乡贤,没有文化底蕴,是没有灵魂的。曹村镇的文化礼堂,能给村民自信。

  襄阳日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唐中平:历史在文化礼堂中复活了

  曹村是个美妙的地方,有青山、绿水、良田,同时也是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田园雅趣与都市生活相宜的好地方,环境十分优美。这一方面得宜于诗书的家传,人们素质高,二是当地政府的高妙设计,非常有地方特色。这里的文化礼堂很上档次,让人印象深刻,这样的文化礼堂与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很般配。高大上的戏曲、书法、花灯都在文化礼堂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历史在文化礼堂中复活了。而这里的进士索面,把历史文化传承融入到了索面里,打起了文化牌,卖得不仅是索面,更是一种文化,能够增加村民收入,非常到位。

  嘉兴报业集团副总编辑颜伟光: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走完美丽的曹村镇之后,有三方面的特色让我印象深刻:一是环境优美。东岙村里都是新盖的落地房,休憩处有面白墙,上面画着袅袅荷花;不远处有莲清池,荷叶田田,池中的九曲桥、凉亭、栈道等建筑,别具江南庭院风格。

  二是全域景观打造。包括清理河道、建起公园、铺设绿道等。村民们在公园里跳舞、在湖心亭乘凉、在绿道上骑双人自行车……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正日益增强。三是文化礼堂很接地气。功能齐全,老少咸宜,比如想听唱戏的有戏台,想唱歌的有K歌房,想看书的有图书馆,想喝茶的有茶吧等,还展示村里的历史文化,真是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值得各地学习。希望这里的文化礼堂越来越好,成为百姓的精神家园。

  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杂志社编辑郭潇颖:乡村振兴就是文化和文明的振兴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这是南宋著名诗人曹豳对故乡曹村灵动河水的咏叹,因着中国报业新媒体大会的机会,我第一次走进曹村。正如诗里描绘的,这里最触动我的是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个出了82名进士的地方,文风盛行、人才辈出。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曹氏家族走出了一条“读可荣身,耕可致富,耕读并进力兴邦”的锦绣之路,而如今,崇耕尚读的文化根脉依然在这里绵延不绝。所以当我得知,这里被称作是“中华进士第一村”“中国耕读第一镇”时,觉得真正的乡村振兴,就是文化和文明的振兴,就是传统的复兴。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蔡挺/记录整理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白倩倩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