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利企 温州金融更普惠

温州网 2018-12-14 08:31:00
银行客户经理走访花农,了解金融需求。

  温州网讯 普惠金融是温州金改工作的重点内容。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试验田,温州在普惠金融领域的探索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在服务“乡村振兴”大业中,温州在突破农村金融服务瓶颈、改革和创新服务模式上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路径,引普惠金融之水灌溉农业之田。同样,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老大难问题方面,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管道,温州金改探究破解之道。

  金改六年多来,温州以坚定践行普惠金融为主要抓手,着力改善普惠金融服务,增加普惠金融产品供给,构建普惠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全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在有力支持温州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同时,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以“温州经验”丰富普惠金融的“浙江模式”。

  唤醒农民“沉睡资产”深耕农村“希望田野”

  高粱涨红了脸,水稻压弯了腰……进入秋冬季,农村丰收的乐章已渐入高潮。“今年的萝卜特别大。”瓯海区泽雅凌云山农场主林良克忙着修剪油菜,黝黑的脸上浮现出憨厚的笑容。而支撑林良克丰收的,是温州普惠金融赋予他获取资金的便利。

  像林良克一样从农村金融改革中获得实惠的农民,在温州还有很多。

  在农村,一些土地、住宅、经济林木、集体经济股权、农业装备、农业产品等动产、不动产,往往因产权制度、登记流转制度不健全,无法直接转化成抵(质)押品,因此难以向银行贷款融资,导致农民持有的资产成为“沉睡资产”。

  2015年10日,瓯海区在全国首创“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将贷款的权利交给农户,让他们拿值钱的东西来换取资金。在基于“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三年的探索实践上,金融产品创新已经升级为农村普惠金融,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在乐清市柳市镇湖东村,农家乐餐厅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寻觅美食。不少村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改建了以海鲜为主题的农家乐,而启动资金大多来自自家的农房抵押。这是2015年乐清市、瑞安市正式被国务院宣布成为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后带来的变化。事实上,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乐清、瑞安就试行过“农房抵押贷款”,后因政策原因被叫停。到2015年12月,乐清、瑞安被列入全国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地区,试点成效走在全国前列。

  如今,在温州,越来越多的资产可被用来融资。在苍南,农商银行推出以渔船马力、政府油补定贷款额度的“油贷宝”贷款和以海域使用权为抵押的“养民证”贷款。“以前没有抵押,没有担保,我们渔民贷款真是难。现在好了,通过普惠授信,我贷到5万元信用贷款!”苍南县大渔镇村民高全德谈起县里实施的“普惠金融”政策时高兴地说道。

  此外,探索开展保险资金支农融资业务试点,采取“政府+保险+融资”模式,为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信用融资,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形成良性互动,以服务永嘉等主要特色农业生产区域为重点,较好地解决了涉农企业和农户抵押物不足、融资利率高等难题。

  创新做好“小生意”助力小微企业成长

  以小微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是温州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然而,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常因抵押物不足、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遭遇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金改以来,温州市高度重视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引导金融机构不断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按照“助力小微、支持温商、服务实体”的定位,在全国首批试点设立民营银行——温州民商银行,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高效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积极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完成全市11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改,做大做强做专做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全市成立8家银行,实现县域“全覆盖”,成为小微金融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积极推动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规范健康发展,增强金融服务小微活力,截至10月末,全市共发展设立小额贷款公司45家,今年以来已累计发放24517笔、共计贷款116亿元;民资公司9家,累计引导66.76亿元民资投向近1409个实体产业项目。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增设扎根基层、服务小微的社区支行和小微专营支行,加大小微贷款投放力度。截至三季度末,温州银行业共设立社区支行86家、小微专业支行56家,56家小微支行贷款规模近500亿元,成为小微贷款发放的生力军。

  让普惠金融红利“惠”到实处,就需要金融机构真正植根于小微企业的需求,不断创造新的金融产品,从而让每一主体都可以享受到高度匹配的金融服务。

  金改以来,温州在全省率先开展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还款方式创新试点,推出“增信式”“分段式”“年审制”“循环式”等4大类约103个创新产品,大大减轻了小微企业还款压力。此外,扩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覆盖面,促进银行机构转变“唯抵押论”的信贷理念,多家银行推出“税易贷”“透易融”“万利金”“小微快贷”等纯信用类融资产品,并保持了优良的资产质量。同时,推动小贷公司依托省小贷信息公司平台,借助蚂蚁金服大数据优势,由传统业务模式向“金融+科技”业务模式转型,突破业务发展瓶颈。

  建农村金融“朋友圈”偏僻山区也能存取钱

  市金融办的一份调查表明,农村老百姓需求最迫切的,并不是投资、理财、资产管理这些在银行看来“高附加值”“高利润”的金融服务,而恰恰是“存、取、汇”这些基础性金融服务。“通过多层次的金融创新和全方位的服务覆盖,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全覆盖的服务网络,积极促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

  普惠金融,首要前提是让金融服务一步步拓展到更广阔的区域,激活各行各业和各个角落,起到至关重要的“输血”“造血”作用。

  深处高山的泰顺县三魁镇卢梨村,位于海拔820米的高山上,因为交通不便、金融服务空白导致村民过去面临存取款难的困境。随着温州普惠金融工程的深入推进,泰顺农商银行在卢梨村建起了银行卡助农服务点,后升级为“丰收驿站”,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获得基础金融服务。

  金改以来,全市全力拓展服务渠道,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网点布局下沉,普及适应农村需求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和终端,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和服务渠道建设。截至11月末,温州农信系统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3605个、丰收驿站1599个,投入1000多万购置14辆流动银行服务车到偏远山区、厂矿企业提供上门服务,有效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动一下手指头,就办成事儿了,找农行贷的10万元资金,就是在手机上弄的!”用贷来资金采购石斛条加工,“铁皮石斛第一村”乐清大荆平园村的陈彩芹家石斛销量扩大了。“我就是在平园村里劳作的空隙操作了下,两分钟就贷款到账。”她念叨的手机上贷款,是农行“惠农e贷”。农民可以在微信上自助贷款,随借随还,最快5分钟,贷款就能发到农民卡上。

  在此之前,陈彩芹从没想过这么方便就能从银行贷到款。浙商银行温州分行推出的“点易贷”,借款人通过APP申贷,系统1小时内即可完成审批。这是温州的金融机构用互联网提升普惠金融深度,突破“最后一公里”的缩影。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无疑为普惠金融的推进注入了强大动力,更是让普惠朝着更广阔的区域、更便捷的形式改变。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杨帆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温网编辑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