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我是北大荒一头撒欢儿的“牛”

2018-12-27 15:50:39

  黑龙江农垦红星农场第二作业区 董克江

  我家几辈都是庄稼人,而庄稼人种地离不了牛。我今年42岁,见过的第一台“铁牛”是54马力的“东方红”链轨拖拉机。那还是上世纪70年代,当时我看了第一眼就惊讶、好奇得不行,没想到这铁玩意能走,还能翻地。

  1990年,我花1.2万元买回了一台“长春”小四轮拖拉机,只有12马力。东北天冷,车发动不起来的时候,就得加开水,然后攥着冰冷的摇把使劲摇。

  2000年国家出台了农机补贴政策,垦区实施“现代农机装备工程”,鼓励职工更新大型现代化农业机械。于是,我咬咬牙,更新了一台进口的“纽荷兰M160”动力车。这车国家补贴多,首期付款只有15万元,干一天顶“小四轮”干一个月。第二年,我又买了一台进口的“约翰迪尔1075”联合收割机,承包耕地1000多亩,办起了家庭农场,年纯收入20多万元。

  兜里有了钱,腰杆也硬了。2007年,我又购买了一台“迪尔9520”联合整地机和配套农机具,470马力,国家补贴83万元。这是一台真正的“铁牛”,真出活,一天一宿能作业3000亩。有了这台车,我更敢多种地了。当年秋天,我带着两台车外出整地,不起早,不贪黑,作业面积2300公顷,舒舒服服地挣了40万元。

  2008年,我花126万元买了台“约翰迪尔1830”气吹式播种机,2009年,又花75万元购回一台205马力的“约翰迪尔7830”动力车。这些“铁牛”加起来,我的“家底”达到了500多万元。

  随着垦区农业机械化,农作轻松多了。这么说吧,农场33万亩地,以前需要1000多农机工人,现在只要200多人,省出来的劳力都去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了。

  如今,我又搬进了新楼房。这一下,我是真正居住在现代化的小城镇里,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了。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