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本巨著见证“草木人生”

温州网 2019-01-23 08:02:35
乐清植物志是在对乐清全市野生植物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参考了大量资料后编写、修订而成的。共收录野生和栽培植物2437种,填补了乐清植物志书的空白。
李振南近照。

陶德生在写作。 资料图片

  温州网讯  本月2日,由陶德生(已故)编著、李振南编著的五卷本皇皇大著《乐清植物志》举行了首发仪式。乐清植物志是在对乐清全市野生植物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参考了大量资料后编写、修订而成的。共收录野生和栽培植物2437种,填补了乐清植物志书的空白。

  陶德生,原籍余杭临平镇,1955年毕业于林业部浙江丽水林业学校,是建国后全国第一批科班出身的林业工作者之一。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温州林业局工作,后又调入乐清县农林水利局。陶德生是乐清著名的老一辈“植物人”,《乐清植物志》是他倾注了五十年心血编著而成。

  一部志一生缘,出书就是最好的纪念

  《乐清植物志》的编写,起始于1958年。

  当时,乐清县政府为了发展山区经济,充分挖掘、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增加社队收入,组织商业、卫生等部门,由林业部门主持进行了乐清全县野生植物资源普查与利用工作,陶先生采集了大量标本,通过访问老农,进行鉴定,了解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并对中草药、土农药、芳香油、栲胶和纤维原料、木本粮食等方面进行了实际操作和示范推广。事后,他写了份《乐清县野生植物普查总结报告》,并撰写了《看看山上都是草,利用起来都是宝》的文章发表在当时的《乐清报》上,对推动全县野生植物的利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中他也看到了乐清植物资源之丰富,种类之繁多,特别是药材资源,相当丰富。

  由于历代乐清的文献和当代的植物学文献虽然对乐清的植物有所记载,但还没有一本专门的乐清植物志书,那一刻陶先生萌生了把这些野生植物资源整理出来,造福于乐清人民的想法,于是初步整理出《乐清县植物名录》600余种。在此基础上,经过较长时间的补充、搜集并参考有关文献,于1962年3月完成第二稿,1969年11月完成第三稿,并且还撰写了图文并茂的《雁荡山经济植物图志》共四辑。以后由于工作关系,致力于桉树良种的选育工作,这个工作又被搁置了下来,直到退休后,2000年新千年到来之际,才又重新整理、收集,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完成了《乐清植物名录》(未刊本)。随后在《名录》的基础上,开始正式编写《乐清植物志》。

  陶德生认为,乐清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土壤等条件极适宜亚热带、热带和温暖的温带的各类植物生长,因此植物区系起源古老,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特别是雁荡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古老孑遗植物和特有种甚多,仅以雁荡和乐清命名的就有雁荡马尾松、雁荡毛蕨、雁荡鳞毛蕨、雁荡润楠和乐清毛蕨等,历来是省内外科研、教学单位和植物分类学家、植物学家和生物学家采集标本、野外调查的理想之地。

  至2002年,他写出了《乐清植物志》的初稿四大卷。初稿中记载的乐清植物种类有1460种,隶属于187科、720属,其中蕨类植物34科68属151种,裸子植物9科20属32种,被子植物144科632属1275种。

  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又花了大量的精力搜集遗漏的乐清植物种类,至2010年已搜集了500来种,编出目录后,对每一种类的植物一一进行插图、编写说明文字,因为年龄增大,精力下降,编写工作十分艰苦。至2015年初,完成了《乐清植物志》第五卷(补遗卷)的编写,才终于完成《乐清植物志》五大卷。可以说这部植物志,是迄今为止对乐清现有植物资源的相对完整的科学记录。他在志书的后记里写道:“一部志,一生缘。一篇后记,难以言表。虽耄耋已至,疾病缠身,日子却依旧过得平静喜乐,幸福人生,如此足矣!”

  2014年,陶德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乐清植物志》和《陶德生桉树论文集》这两部书是自己一生心血所系,希望能早日看到它们正式出版。就在最后的定稿阶段,资金基本到位时,陶先生却因积劳成疾,在2016年1月去世。在日前举行的首发式上,李振南说:“过几天就是老陶去世三周年了。我想,今天的这个首发仪式是对老陶最好的纪念了。”

  修订志书,让他脱了一层皮

  这部书的修订,并非易事。

  在首发式上,李振南说:“2017年11月,看过一遍稿子后,把传给出版社的稿子要回来,开始认真地校对、审阅、查对、修订,后来九易其稿,整整花去一年的时间,最后终于出版。现在的修改稿堆起来,我量了一下,足足有1米多高。”

  李振南与陶德生是林业系统的同事,都是一生痴迷植物的“植物人”。

  陶先生去世后,根据其生前的嘱托,由李振南负责办理《乐清植物志》的出版事宜。从2016年4月5日开始,陶先生的女儿把《乐清植物志》电子稿陆陆续续发给李振南,他也开始找出版公司联系出版社,并开始排版。

  陶先生五卷本《乐清植物志》经修订后,共有1922种与变种(包括重要变型种、引种栽培及归化植物),隶属于196科975属。李振南介绍,老陶原著统计有1994种,为什么减少到1922种呢?四个原因:一是重复统计;二是数据统计有差错;三是按惯例存疑种不作统计;四是物种的归并。

  由于老陶的《乐清植物志》成书较早,而当今的乐清植物物种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李振南的平日调查,乐清的植物种类已远远超过1922种。于是李振南又对《乐清植物志》的物种再次进行增补。增补后的乐清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共有2437个种与变种(包括重要变型种、引种栽培及归化植物),隶属于212科1149属。这个数据基本代表了乐清植物资源的现状。

  用李振南夫人的话来说,修订这部植物志让他脱了一层皮。细致的审校修订工作,让他体会深刻,感想颇多——

  “对《乐清植物志》的策划、审阅、校对、修订过程,其实是一个从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过程,我从中也学到了许多的东西,我也等于把乐清2400多种植物在脑子中过滤了无数遍,使我对乐清植物物种的记忆更加深刻,更有印象。

  编著植物志显然是非常艰辛的,但审校、修订也是很艰辛的。乐清植物志,是一部志书,一部工具书,一部教科书,不能有错误,更不能有大的错误,否则流传下去会被人指责,会贻笑大方。”

  如果将老陶的乐清植物志拿过来直接排版出版,那就只要改几个错别字就行。但李振南不这样想,也不能这么做,这部志书是代表乐清水平的,是要流传下去的,必须要保证质量。

  那要怎么做?那就是每一种植物都要校对。每一个条目都要校对。在修订植物志时,李振南要查阅81卷121册的中国植物志,25卷英文版的中国植物志,8卷本的浙江植物志,5大卷的温州植物志,乐清历代县志、文献和雁荡山志,还有陶先生书中提到、引用插图的所有著作。为此,李振南自费买了《温州植物志》《天目山植物志》《浙江植物志》和有关书籍,还购买了一些专业杂志上的论文PDF版权。

  李振南认为,英文版的中国植物志代表了中国植物分类的最新研究成果,把许多的中文名字、拉丁学名称都作了改变。所以,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字、拉丁学名对不对,分布地区对不对,历史上的名称是什么,古籍里有没有记载,名字是什么?都要对一番。不对的要修订,古籍的名字要加上,别称也要补充。

  这部《乐清植物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书里植物的别名和古名特别多,这在陶先生的原著里是没有这么多的,别的植物志也是没有这么多的。比如油草、麦缠、铜钿草、石茖等等,都是乐清民间的叫法。比如葑、菲、荼、苕等等,都是古籍上的名字。这是因为,李振南在编写志书的时候加入了文化的元素,使得这部志书具有了独特的李振南式的文化味和浓浓的地域色彩。

  审校书稿的过程中,也让李振南平添了些许遗憾和失落。他说,在老的《浙江植物志》和《中国植物志》里,以雁荡山和乐清命名的植物有9个种与变种,它们分别是雁荡杜英、雁荡马尾杉、雁荡毛蕨、雁荡鳞毛蕨、雁荡山复叶耳蕨、雁荡观音座莲、雁荡润楠、雁荡三角槭和乐清毛蕨,前几年又发现了一个叫雁荡山薹草,一共是10个。但英文版中国植物志出来以后,这里面有7个没有名字了,雁荡杜英现在的名称叫薯豆,雁荡马尾杉现在叫华南马尾杉,雁荡毛蕨现在叫华南毛蕨,雁荡鳞毛蕨现在叫阔鳞鳞毛蕨,雁荡山复叶耳蕨现在叫美观复叶耳蕨,雁荡观音座莲也就是过去说的定心散观音座莲现在叫福建观音座莲,乐清毛蕨现在叫福建毛蕨。而至今只剩下了雁荡润楠、雁荡三角槭和雁荡山薹草3个难兄难弟了。少了许多种带“雁荡”“乐清”字号的物种,雁荡山的广告效应少了许多。

  看着这部英文版中国植物志时,李振南常常在想,编写者也太不给雁荡山情面了。虽然,带着“华南”字样的华南毛蕨和华南马尾杉,其地域概念确实要比雁荡山大一些,但缺乏特定意指,很容易让人过目便忘。而阔鳞鳞毛蕨和美观复叶耳蕨也没什么意思,“阔鳞”太专业,“美观”太平庸,称雁荡鳞毛蕨和雁荡山复叶耳蕨多好,既吸引眼球又为雁荡山增色。看来,这批后起之秀的植物学家,心中没有雁荡山,或许他们还不知道雁荡山呢!

  来源:温州日报

  王常权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