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达:“文学梦”绘就多彩老年生活

温州网 2019-01-25 09:28:32

  温州网讯 许多人退休后都各有各的“休”法,永嘉老作家陈继达退休后仍坚守儿时的“文学梦”,用一支笔书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时代故事,绘就了多姿多彩的老年生活。谈及为何痴情于此,他笑着说:“这不过是因为对文学艺术有兴趣罢了。”

  陈继达今年83岁,永嘉人,曾任永嘉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永嘉县政协文史委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创作有《宦海孤帆》《圆月》《海难》《温州都督——徐定超传奇》四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文史、诗词、书法等作品。

  让我们走近这位笔耕不辍的耄耋老者,走进他引以为乐的文艺世界,探寻他多彩老年生活的秘诀。

  他的母亲90岁开始学写诗

  走进位于永嘉县上塘嘉宁街陈继达的家中,只见客厅墙壁上挂满各种笔力遒劲的书法作品,桌上摆满一个个荣誉证书和奖杯:首届全国“翰墨名家”、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国家文化人物、中国高级作家……这些都无声述说着一位老者的人生成就。

  虽已年过八旬,陈继达仍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他热情地拉着记者的手入座,打开记忆的大门,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

  陈继达出身于楠溪江畔一个贫困家庭。父亲陈仲明是乡村塾师、医生,有一定古文修养,能写一手漂亮的柳体毛笔字。母亲朱碎香从未进过校门,婚后凭借自学熟读唐诗三百首。受到父母影响,陈继达从小就对文学和书法产生兴趣,埋下了“文学梦”的种子。

  “母亲到90岁了才开始学写诗,到100岁时竟写出50多首韵律整齐的古体诗,这对我触动很大。”陈继达指着书房里一幅母亲朱碎香创作的古诗书法作品——《风筝》对记者说道。

  中学时期的陈继达和著名作家叶永烈、著名红学家林冠夫是温州二中的同班同学,陈继达是语文课代表。后来,叶永烈考上了北大,林冠夫考上了复旦,陈继达因偏文科较重,考上了杭大中文系。在杭大中文系时,他师承“词学宗师”夏承焘和国学大师姜亮夫等,这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退休后病榻前

  完成首部长篇小说

  陈继达的文学创作始于1990年进入永嘉县政协文史委工作期间。此前,他曾在永嘉永临中学教书,创办永嘉电大并任校长。繁忙的工作使“文学梦”这颗种子没有发芽生长。临近退休,写书的愿望是那样强烈而又迫不及待。

  在县政协工作的几年时间里,陈继达主编了《永嘉历史人物》《楠溪江历代诗文选》《监察御史徐定超》等。在主编文史资料之余,他开始涉足小说、散文、书法,并多次在全国获奖、入选。退休时,他的诗集《石英钟又唱歌报时了》、诗文选《山水人生》、纪实传记文学《我的文学梦》《溪山吟》等先后出版。

  陈继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宦海孤帆》就是在他退休后完成的。“当我刚完成50万字的初稿时,我的妻子突然因脑中风住院。四五年时间里,我既要在病床前护理妻子,又要承担起抚养百岁老母亲的责任。为了完成心愿,我坚持在妻子病榻前抽出零碎时间,夜以继日地增删修改,终于将《宦海孤帆》付梓。”说起这段经历,陈继达满是感慨。

  《宦海孤帆》用诗化的语言,把叙事体的长篇小说写得富于诗情画意,赢得好评。之后,他的创作热情依然不减,长篇小说《圆月》《海难》《温州都督——徐定超传奇》相继问世。

  大器晚成的陈继达在步入老年之后,迎来了创作的高峰。2009年,当他73岁时,和金庸一起被中国作协吸收为会员,实现了人生的夙愿。

  古稀之年

  自学电脑搞文艺创作

  陈继达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累计达300多万字,这对一个步入老年的人来说,其工作量之大是难以想象的。

  对此,陈继达说,珍惜时光的他早已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晚上一般在9点半左右就睡,凌晨2点多醒来,正是脑子非常清醒的时候,就抓紧时间写作或看书。每天保证四五个小时用于写作,困了就站起来走一走,再接着写。他说:“我总觉得,人应该要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意义和价值。”

  陈继达不但惜时,还讲究效率,在古稀之年还自学电脑。他说,有一次到老友叶永烈家拜访,看到叶永烈用电脑打字非常快,很羡慕。回来后,就立即买了电脑和相关书籍自学,还学会了五笔输入法。此后,写稿、改稿都在电脑上完成,速度快了很多。

  由于劳累过度,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我要和死神赛跑。”他说,刚退休那些年,主要精力放在文学创作,书法和诗词创作偶然为之;这几年,感觉体力跟不上,便逐渐将精力转移到书法创作上来。他认为,练习书法能够修身养性,使人从浮躁归复宁静。如今,他的书法在业内小有名气,经常受邀参加各地展览。

  今年,陈继达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把历年创作的诗词、散文、书法等精挑细选,整理出版,书名拟定《诗情墨意文风》。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金智宽文/摄韩驰/制图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