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温州古地名之横塘

温州网 2019-01-27 08:50:07
“塘”就是堤坝,《广韵》:“筑土遏水曰塘。”温州有很多带“塘”的地名应该都与堤坝有关。
瓯海丽岙古横塘所在地。

永中街道的横塘桥。

  “塘”就是堤坝,《广韵》:“筑土遏水曰塘。”温州有很多带“塘”的地名应该都与堤坝有关。如瑞安的塘下,宋代称塘岙、塘奥,永嘉的上塘,瓯海郭溪街道的塘下,瓯海仙岩街道的河口塘,瓯海丽岙街道的丽塘。

  修筑堤坝,即是为了隔水,也是为了通行,故很多地方都有塘路。塘路总是沿大河修筑,是河泥堆积而成。于是在我国各地有很多叫“横塘”的地方,百度上说全国有68个横塘村。顾名思义,横塘就是横亘在大河边沿的堤坝。例如瓯海区梧田街道的“梧田”之名,之前称“梧埏”,埏有大土坝的意思,《广韵》“水和土也”,该区域今还有塘东、塘西地名。

  作为唐宋以来全国著名的盐场——永嘉场(今永强),历史上先后修有两条十几公里长的南北向塘路,称上横(塘)路、下横(塘)路,简称上路、下路。相应南北向大河叫(横)塘河,在(横)塘河上修筑的桥就有两座叫横塘桥。下横塘河因有轮船来往,故俗称“轮船河”。其中一座位于永中街道城北村与衙前村交界处塘河上,东西走向,五孔石板,因位于横塘河南段,故称南横塘桥,桥面拼接缝隙小,可晾晒芝麻而不漏,俗称“芝麻桥”。此桥修筑于明代,桥面凿刻细腻,花纹清晰可见。北侧有石狮护栏,造型精致,技艺精湛。桥的北首梁正方刻有“横塘桥”三个字,南首桥梁正方刻有“明诰封通政使司右通政王溪桥建”十四字。王溪桥即英桥王氏七世祖王钲,张璁的姐夫。此桥建造至今,经多次维修,保存完好。

  另一座横塘桥在沧河东首,冯宅祠堂前,呈南北走向,是明清以来沙村地方去寺前街的必经之路。该桥为明弘治年间周端朝十一世孙周感与普门张积同建,称“三都沧河横塘桥”(参见孙建胜《东谷人文寻踪》)。

  在瓯海的潘桥街道,还有个千年古村横塘村,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陈傅良《止斋集·承事郎潘公墓志铭》有“奉其柩合于所居乡横塘何夫人之墓”,潘公即潘朝卿(1113—1190),字春卿,宋永嘉人。明代黄淮文集也提到横塘,其《介庵集·朴庵郑处士墓志铭》载:“八世祖讳勋,仕宋为国子丞。自郡之子城西析居鹏飞里横塘。”朴庵郑处士为郑文彬(1368—1436),字孟质,号朴庵,永嘉人。

  《横塘集》是北宋著名学者许景衡的文集,“横塘”即取名于他居住的地方——瑞安白门横塘(今瓯海区丽岙街道姜宅村一带)。许景衡(1072—1128),字少伊,丽岙白门人,因住横塘地方,人称“横塘先生”。宣和六年(1124)任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后因被王黼排挤遭驱逐。钦宗时以左正言召还,升中书舍人,不久又被罢官回乡。建炎元年(1127)召为御史中丞,不久升尚书右丞,后因斥黄、汪奸邪误国,被罢黜为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赴任路上伤暑,舟至京口(镇江)而卒,年57岁。葬瑞安砺塘村下湾(今丽岙镇杨宅村白门山)。

  许景衡有写家乡横塘诗三首:《横塘(二首)》:“春日横塘绿渺漫,扁舟欲去重盘桓。谁教向晚帘纤雨,又作残春料峭寒。”“好在横塘水,人今去几年?秋光空到地,霁色自连天。伐石围高岸,诛茅驾短椽。归欤此心在,何苦利名牵。”《宿横塘雨余见萤有感》:“一赋流萤二十年,短篷还是未能眠。此生扰扰何为者?寄语诸儿各勉旃。”又《寄家兄》诗:“儿女近来浑长浪,弟兄何事尚奔波。横塘卜筑今应好,试为频频理钓蓑。”(相关文章可见去年9月26日温州日报风土版《横塘先生横塘来——寻访宋代名儒许景衡的踪迹》)

  “横塘”一词常出现在古文献中,其含义有三:

  一为古堤名。著名的有两处:一处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岸,宋张敦颐《六朝事迹·江湖门》:“(三国)吴大帝时修,自江口沿淮筑堤。”一处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宋贺铸《青玉案·横塘路》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青玉案·南歌子》词“一钩新月渡横塘。谁认凌波微步、袜尘香”;宋陆游《横塘》诗“横塘南北埭西东,拄杖飘然乐未穷”;宋范成大《横塘》诗:“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其中所写的横塘即指此。

  又借为百姓聚居之地。唐崔颢《长干曲》:“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又泛指水塘。唐温庭筠《池塘七夕》诗:“万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横塘似旧游。”前蜀牛峤《玉楼春》词:“春入横塘摇浅浪,花落小园空惆怅。”宋陆游《秋思绝句》:“黄蛺蝶轻停曲槛,红蜻蜓小过横塘。”

  温州的几处横塘,又有别于上述古文献的涵义。

  来源:温州日报

  陈小平文/摄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