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蛟翔巷

温州网 2019-02-15 09:23:15

  2018年11月18日,笔者在温州日报风土版刊登了《小南门往事》,现再写写蛟翔巷。蛟翔巷,是市区信河街七十二条半巷弄之一条。它一头连着信河街,一头幽幽地伸向九山湖。我在这条小巷里,来来回回奔波了十五年的光阴。一条普普通通的巷弄,怎么会有如此神力的名称——似千年修成蛟龙得水,翔飞于天。我自己胡乱臆想,蛟翔巷可能涵养于九山湖水吧。

  蛟翔巷东西通达,是从半腰桥通向市区的一条近道。正是这样的便利,巷子里,有拉板车的哐哐声,卖煤球的吆喝声,担菜上街的叫卖声,有磨刀磨剪子的,有担水客流下的串串水迹,山里人挑来的柴担……人来人往。白铁作坊补锅的敲油壶的,做蒸格笼屉的,叮叮当当地凑着热闹。记忆当中,还有一家做花鼓桶的,门面虽不大,屋里的花鼓桶成双成对,堆得高高的,有富贵花开的,有莲生贵子的,有鸳鸯戏水的,都是些喜庆题材,充满了本土的民俗文化。屋里飘散着清漆的味道。那个年代,花鼓桶是温州女孩子出嫁的必备嫁妆之一。那些喜气洋洋的花卉图案,无不寄托了娘家人对新人的衷诚祝福。

  每天的清晨,一般人还没睡醒,环卫工人早早就上班了,坊间有方言调侃,“天光四点半,正是端尿盆”,顺口押韵。他们推着或拉着涂着绿漆的粪车,哐当哐当地沿着巷子有些凹凸不平的路面挨家走过,倾倒着各家门前的红色马桶。清一色的红马桶,清一色的绿色粪车,沿袭了蛟翔巷多少个年头的天光早。

  天大亮,信河街上的脚踏车阵,从左右飞奔而来,犹如瓯江口涨潮,因为蛟翔巷内有多家企事业单位,一到上班的时候,蛟翔巷口的脚踏车阵就一波连着一波,丁零当啷的车铃声响成了一串又一串,增添了小巷清晨的闹热。男的,着蓝工装或着黑夹克,骑着黑色的“飞鸽”“永久”;女的,赤橙黄绿青蓝紫,骑着红色的“小凤凰”蓝色的“小飞达”,1979年,人们的服装渐渐从单调的颜色中突围。女孩子的连衣裙、衣连裙,随着小凤凰、小飞达脚踏车的前行,裙摆随风飘飘,彰显着女孩的柔情。一阵风儿吹过,百雀羚的香气袭人,美美地成了蛟翔巷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

  这一条小巷,因为有了两家女工单位,添加了风情万种。

  蛟翔巷口是温州市瓯绣厂,女工们创作的一件作品,曾经轰动香港,卖得十四万港币的高价,让人啧啧称道。中段临天窗巷口处是地方国营温州市第一棉织厂,简称“温一棉”,成立于1921年,是温州纺织工业较早的一家布厂。其前身为“富华布厂”,起步于脚踩织布机。50年代以来,全部釆用了机械化织布,最鼎盛时期,有一千多工人。织布挡车工以女性为主,少数保全工都是男的。一个车间里,女工济济,点缀着一两个保全工,像贾宝玉在大观园里徜徉,这台机上转转,那台机台上看看。如果两台机子同时出了毛病,两个女工,一人拉着他的一只手,都让他先去修自己的机台。两女争一男,左拉右扯,也是女工单位独有的风景。温一棉,时称温州纺织行业的老大。女孩儿能在这里上班,脸上多少有点儿光彩。上了年纪的老工人们,仍然沿袭着叫富华布厂,老工人说,她们对富华有感情,几十年了,忘不了。富华、富华,富我中华!这是我对布厂老厂名的顾名思义。

  温一棉的女工美丽,一顶白色的纺织帽轻扣,乌云压鬓,额头露出一绺刘海,明眸皓齿;一件白色纺织围裙,一排“温州第一棉织厂”红字呈弧形散开在胸前,衬托出红颜泽润。围裙上的兜兜里放着纺织剪、钩针。纺织女工笑靥如花,围裙里裹着窈窕淑女。路人经过厂门口,都会向里面不停地张望,令人羡慕。温一棉的女儿不愁嫁,人言“抢抢走”。市里的那些男工单位,每每有什么联欢活动,工会主席忙不迭地总会找到温一棉厂工会,要求派女孩儿多多参加。这是做好事啊!临走时,那工会主席还不忘再叮嘱几句:记牢坚,一定要来啊!

  温一棉最为显赫的时光,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那些年,厂门口都会摆大摊,销售计划外的、有点瑕疵的各种布料布头,有平纹斜纹,有格子花色,有45支纱32支纱的,品种多,又不要布票,又不限量,谁都可以买。这让人家直夸:好兮好兮。摊位前一连几天都热闹非凡。闻讯赶来的人们,你挤着我,我挤着你,嘴里不停地说着要什么什么布……喊声叫声连连。一些买去可做衣服,一些买去可做被单,一些买去可做童装。这在布票不够用的年代,可帮了大忙。买布的吵吵嚷嚷,伸胳膊伸脖子的,一副着急相。几个卖布的忙得满头大汗,高声应着:还有还有!勿挤勿挤!买着的挤出人群,兴高采烈。也有来晚了没买着的,赶紧打听什么时候还有得卖?人群久久不愿散去。蛟翔巷,应着温一棉不要布票的布而名声在外。

  不知不觉,不知道是否受了温一棉卖布的影响,先是信河街近蛟翔巷处开了一家布店。那时候,的确良类的化纤布因其不要布票,面料挺括又耐穿,备受人们欢迎。穿一件的确良衬衫都会让人感到荣耀,极有面子。慢慢的,信河街的布店越开越多。店铺比邻,沿街而长,花色品种也越来越繁多,而且都不要布票。上世纪90年代初,布票不再是买布的唯一凭证了。温一棉厂门口那个大布摊前,来买布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卖布的只有闲坐打发时光。偶尔有人来买点棉布回家做被单被套,做衣裳是看不上眼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先是温一棉改制,后因信河街扩建,瓯绣厂搬迁,两家女工单位先后都走出了蛟翔巷。温一棉的厂房还在,只是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风采。厂名再度更改。温一棉,终成为温州纺织历史字面上的一个名称。

  而蛟翔巷呢,却留住了女工的风情。卖女式服装店一家比着一家来,原先的那些店铺也改行易帜,卖起花花绿绿的女人服装。巷子里,各种款式各种风格各种时尚的女装,吸引来了好多美女的脚步,细高跟鞋的笃笃声响彻了小巷。女人说,蛟翔巷是继温州纱帽河女人街之后,又一条女人街。

  来源:温州日报

  贾振葵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