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岙挑灯:一竹一灯闹元宵

温州网 2019-02-20 07:51:00
周边许多地方都有举灯闹元宵的传统习俗,为何周岙独享殊荣?其主要特色是什么,又该如何传承发展?挑灯节前,我对此展开了走访调查。

周岙挑灯,挑起的是对美好未来的梦想。 胡铸鑫 摄

  一年一度的“周岙挑灯”闹元宵盛会刚刚落下帷幕,延续了几百年的周岙挑灯民俗活动,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周边许多地方都有举灯闹元宵的传统习俗,为何周岙独享殊荣?其主要特色是什么,又该如何传承发展?挑灯节前,我对此展开了走访调查。

  周岙挑灯的灵感源头

  新春伊始,瓯海区泽雅镇周岙三村的公路上空,已经挂满了三角彩旗和大红灯笼,准备过节的热闹和忙碌氛围已经扑面而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周作平正准备用动力车装载自己的灯艺以便参与巡游。村里的另一位扎灯能手周钦清的家门口已摆放着一只猪形大红灯笼,吸引着过往行人注目观赏。周钦清说:去年入冬以来,制扎竹灯业务比较多,刚刚完成邻村的几百盏竹灯,又要为石马殿赶制竹灯了。据说,石马殿的头家们于去年冬季就开始筹备工作了。

  每年临近正月十三,周岙家家户户都会制扎竹灯,灯的形状没有统一规格,可以自由发挥。但每年都有一盏十二生肖轮值年的主题灯,如今年是猪年,石马殿就会制作一盏猪形主题灯,挑灯时在前面引路。许多手巧艺精的人家也会制作猪形灯或其他生肖的竹灯参加巡游。十三晚上七时许,家家户户挑出自家的竹灯参与闹元宵。三村汇聚的上千盏竹灯,犹如移动的竹林灯海,绕着村庄巡游,场面非常壮观绚烂。夜幕下,龙灯过处爆竹震耳欲聋,礼花漫天绽放,火堆熊熊燃烧,人如潮,灯如海,每年吸引着几万人参与挑灯活动。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家庭的外移,家家户户制扎竹灯参与挑灯活动的氛围渐趋淡化。近年来,正月十三看灯的人越来越多,制扎竹灯的人越来越少,制扎竹灯工艺渐趋专业化作坊化。石马殿的头家们为了增添活动氛围,每年想方设法移花接木,租用周边的民间艺团参与挑灯活动。而本村的年轻人对自家本村挑的是什么灯,怎么挑,一代比一代淡忘。长此以往,将会慢慢丢失周岙挑灯的初始特色。于是,我特地走访一些老人和村民,让大家回味回味过去的挑灯情景。

  上村的周胜国说,自己少年时天天盼望着正月十三的到来。刚开始跟着父亲学制竹灯,后来自己砍竹破篾,制扎灯笼,插上红蜡烛,参与挑灯巡游。挑灯时带上火柴,若蜡烛灯被风吹灭了,又马上点着继续跟上挑灯队伍。每盏竹灯挑到石马殿都会得到寿桃或红包之类的奖赏。自己从小孩到少年,每次参加挑灯都是一次成长过程的精神激励。简化了,传统的挑灯味有点淡了。

  上村的周瑞松老人家说,周岙挑灯挑的是“竹灯”,用竹篾做灯架,竹纸糊灯笼,竹枝做灯杆。特别是做灯杆的竹枝非常讲究,竹枝必须留有竹枝竹叶和竹梢,寓意美满旺盛,新年新希望。每盏竹灯的灯面上都会写上自家的新年“灯语”,许上心愿。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五子登科、财源广进、幸福安康等等。然后挑到石马殿前化作袅袅青烟,祈愿事业兴旺发达,家庭安康幸福,邻里和睦相处。

  周兴旺老人凑上说,周岙历史上都是依靠竹子,利用梅溪充足的水源,建造水碓,造纸生存发展。在纸业兴盛时期,周岙三村建有三十座水碓捣刷造纸。周岙现在保存的十几座百年老宅和门台,建筑都很漂亮。这些房屋的原主人都是靠造纸积累资本慢慢富裕起来,再添置田地,成为财主。

  周岙是纸山泽雅的门户,世世代代依靠竹子造纸发展经济,生息繁衍,村民们历来最关心竹子经济。竹子生长茂盛,造纸原料充足,出产屏纸多多,生活就会富裕。竹子成了周岙人家生存致富的原始资本。周岙挑灯与经济产业融合,这是地方民俗活动最具特色的独特之处。

  历史上的温州纸山,在造纸业鼎盛时期,曾经合伙建造水碓一千多座轮流捣刷造纸。大多数水碓捣刷的交接时间是在夜间子时。那时,每天夜间有千余盏灯笼在水碓与家门之间的路上移动。我想,这应该就是周岙挑灯的最初灵感源头。

  周岙挑灯的路线形式

  周岙挑灯有特定的序列和路线。正月十三晚上七时许,石马殿门口三声炮响,竹灯队伍开始出发。一人在前鸣锣开道,一人手持水壶,用松柏沾水挥洒净路,两人手举“大闹花灯”头牌走在队伍前面,跟着是二杆大宫灯、锣鼓腰鼓队、吹打唢呐号班、彩车方阵、七星马队,最后是竹灯、龙灯队伍。挑灯队伍从石马殿出发,经过陶瓷厂、下村、中村、上村、金堡、鹤落下、影剧院,沿着板障岩山麓的田间小路回到石马殿,将竹灯化作红红火焰,祈愿来年生活红红火火。整个活动需要两小时多。

  村民们的接福形式主要有三种:披红挂绿、燂红、摆“路祭”。每年过了正月初一,大家开始忙碌挑灯的事儿。村民们都会自发组织起来,想出新点子,给节日的村庄披上美丽的盛装。从石马殿到横街的挑灯沿线上空,悬挂三角彩旗飘带,彩带两旁悬挂着红灯笼。人行其间犹如走进彩带灯笼隧道,斑斓耀眼。陈山的住户们还在红灯笼里装上电灯,给节日的夜晚增添了靓丽景色。

  家家户户都会在年内准备“燂红”用的杉木树枝条。因为杉木枝条燃烧时会发出“噼里啪啦”声响。挑灯队伍来临家门口时,家家户户燂红接福,然后举起自家的竹灯加入挑灯队伍。距离挑灯路线较远的家庭,大多聚集在巷弄口等候挑灯队伍。挑灯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走越长,每到一家门前都会响起“噼里啪啦”的燂红声。许多家庭门前贴上春联,为节日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正月十一开始,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披挂两条长长的红绸带,从楼顶一直垂挂到地面。红绸带的地面一端,系上橘子、桂圆、红枣、松柏万年青、洁净水瓶或“福”字中国结等吉祥物品。

  周岙挑灯的另一特点是把民俗活动与新年酒结合。每年正月十三,家家户户设宴邀客闹元宵,少则三两桌,多则十几桌,民俗活动的人气有了保障。据周瑞松老人回忆,泽雅的挑灯活动源自周岙,后来逐渐扩散,每年闹元宵,惟恐周岙挑灯时人太多,原因就是周岙挑灯与新年酒结合,客人多。

  纸山先民们的这些创举,代代相传,都是为一根竹派生的竹子经济祈福。温州纸山的千年历史,就是纸农们利用竹子发家致富的追梦史。他们利用当地的竹子和水力资源,建造水碓捣刷造纸,发展山区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竹子生态经济产业链,曾经吸附着上千万人生存发展。同时又用一根竹子与一盏灯笼标配,衍生出“周岙挑灯”的纸山文化盛宴,为后人创造了一大精神财富。这是纸山人的伟大创举。

  来源:温州日报

  林志文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