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桥下的民国医家

温州网 2019-03-06 07:03:00

  普安医师张玉生为乡区患者诊治。资料图片

  温州曾是一座美丽的水城。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1150-1223)在《东嘉开河记》中曾有这样的描述:“昔之置郡者,环外内城皆为河,分画坊巷,横贯旁午,升高望之,如画奕局……”此文以碑记形式叙述了南宋淳熙四年(1177)抗金名将韩世忠长子韩彦直任温州知府时,见城内河道堵塞,就募集上万名民工开浚河道的情景,“于是洒濯流荡,而水之集者,深漫清泚,通利流演,虽远坊曲巷,皆有轻舟至其下。”

  又据明代弘治《温州府志》所记载,温州古城谯楼前曾有三重护城河,第三重护城河即为五马河。1933年的永嘉县(今温州市旧称)城区图显示,五马河及禅街的大雁池均通过东南面的大高桥小高桥直接流向小南门河暨永瑞塘河(今温瑞塘河)。清代温州府同知郭钟岳曾在《温州百咏·大小高桥》竹枝词中云:“大高桥连小高桥,近水楼开红绮寮。笑依栏杆盼郎过,花船来往漫亭桡。”可见,当年这里曾是绮寮临水,花船往来,一派繁华。清末民初,这里也是温州医家聚集之处。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秋,温处兵备道宗源瀚(1834-1897)捐俸银二百元,邀瑞安利济学堂陈虬(1851-1904)于小高桥五号开设利济分院,并由陈氏长婿胡润之(1874-1928)在院内主诊,胡氏治学严谨,擅内科,行医温州三十年而名噪一时,人称“胡一贴”。而陈虬先生晚年也住在小高桥。据陈虬先生小女陈演回忆:陈虬先生病危归里,从小高桥下雇了三只河乡船,由温州医学堂十来位学生护送至瑞安虞池,六七天后,即1904年元旦在瑞安过世。宣统元年(1909),陈虬继子陈镕在小高桥下利济医院内开设诊所,后又赴南京西华门四条巷开设诊所,其永久通讯处仍为永嘉小高桥下。宣统三年(1911),胡润之在小高桥附近三角门的曾氏宗祠开办温州利济分医院附设医学校,招收学生七十名,并与池源瀚先生一起主持医学校事务。十余年后,润之先生受聘为医疗慈善机构——永嘉普安施医施药局义务医师兼医务主任。期间,陈虬长女顺姑也协助夫君润之先生配方,帮带孙辈。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小高桥下顺姑的家还成为了浙南特委联络点,其长孙胡景瑊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温州市首任市长。1943年,陈虬侄子陈铁夫又在小高桥下重开永嘉利济医院。陈铁夫约生于光绪十一年(1885),然而其生平不详,永嘉利济医院最后也不知所果。

  受业于陈虬门下瑞安利济学堂的章来峰(1872-1945)是平阳鳌江人,业成迁居城区小高桥,行医四十年,名噪一时,以善用古方见称。他曾受聘为永嘉普安施医施药局义务医师,著有《河间医话》上下卷,其中“戴文席阳虚救逆治验案”记云:“庚申(1920)季夏,余寓小南小高桥,居近水埠,就诊者舟至颇便。戴君文席时亦乘舟来就诊。按其脉,大而滑,虚浮无力。以年方廿余,体格壮盛,曷得此阳虚之脉。因询其姓氏,自言为涵康庄绶先之侄,始病喉痛颈肿,外科王某投以生地、石膏、银花、金汁等解毒清火药三四剂,病不去而痰多不能食,头晕身瞤动。此寒凉过服致阳虚饮盛,与真武汤一剂,其病如失,更与《外台》茯苓饮调之。”从章氏医案中可知,当年大高桥小高桥一带水路颇为通畅,病人求诊方便,所以医家选择在这里开办诊所。

  还有宣统元年(1909)温州历史上最后一位科举拔贡张玉生(1883-1938),他诰授七品文林郎,分发江西直隶州判,却不去,转而投身教育维新事业。张氏不仅从事教育事业,也是温州救济院育婴所主任,同时,受聘为永嘉普安施医施药局常驻医师。张氏是永嘉上河乡阳岙三浃(今属瓯海区)人,擅内、妇科。他先迁居城区象门街开设诊所,后定居小高桥下“十杏居”,故自称“十杏居主人”,撰有《升降失司痛泻不已验案》《湿邪治验案》等医案,曾刊载于民国年间《永嘉中医医药周报》,并编有数学、历法和自然等方面论著十六种。

  民国间,还有新桥夏竞生(1891-1950)一家迁居于小高桥下,夏氏幼读诗书,有志科举,后师从双屿李氏学习医术,专攻耳鼻喉科。时值民国时温州白喉流疫,夏氏与众徒弟日夜救治,活人无数,喉科声名因此而鹊起。其长子岳霖、次子鹤鸣亦擅内喉科,父子三人皆有医名,成为小高桥下一段佳话。1947年,其五子岳雯(1922-2011)也在小高桥下开设耳鼻喉科诊所,他崇尚实践,博采众长,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曾是温州市普安医药局医师,其后,在联合医院暨东风医院耳鼻喉科坐诊四十余年,1985年,被评为温州市名中医。

  来源:温州日报

  宫温虹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白倩倩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