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温州这三座百年老门台背后的故事

温州网 2019-04-11 07:27:00
4月10日,记者走访陶永泰钱庄门台、温州电厂创始人高俊青老宅门台、龙湾新河自然村邹氏七间门台,探寻门台背后的故事。

  温州网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沧桑斑驳的老门台正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深藏在门台中的故事,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模糊。4月10日,记者走访陶永泰钱庄门台、温州电厂创始人高俊青老宅门台、龙湾新河自然村邹氏七间门台,探寻门台背后的故事。这些藏身在村庄里、街巷边的老门台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是生根固化的历史缩影,也是延续温州城市人文历史的“生命线”。

  陶永泰钱庄门台:

  见证当年温州陶氏钱庄宅心仁厚

  瓯海塘河南湖沿岸,石刻艺术博物馆内部装修紧张进行,馆长“青灯先生”张金成正在为开馆准备,“在城中村改造中,我们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抢救和保护古门台,近10年来共保护了45座,其中安置在石刻博物馆的有20多座。”

  “陶永泰钱庄门台是石刻艺术博物馆体量最大的门台,宽20多米,雕工、材质非常好,而且全部窗户都是石头做的,非常有代表性。”张金成说,多年前市区西门大桥头一工地拆迁,陶永泰钱庄门台及构件一百多件,被双屿下邻村一老板买走,安放在山顶别墅。去年下邻村拆迁,他出资将门台买下,搬迁到石刻博物馆保护起来。

  张金成讲述了陶永泰钱庄门台的幕后故事。陶履臣(1883~1949),温州近代著名金融家、慈善家,祖籍台州,出身望族,后家道中落,其母携12岁的他与11岁的其弟陶仲华流离温州。他在其房族“陶永盛铜钱店”(钱庄前身)里学生意,为人宅心仁厚、勤奋好学。

  陶履臣出师之后,于1909年在市区西门大桥头边创办了“陶永泰钱庄”。钱庄门面虽然不大,但由于信誉卓著,眼光独具,生意门庭若市,不久便异军突起,成为温州最具实力的钱庄之一。在致富同时,陶履臣不忘回报社会,积极从事社会慈善事业。

  当时温州各地自然灾害频繁,广大群众生活困难,无力就医买药。面对此情此景,陶履臣与好友蔡冠夫、陈子明、林桂生、陶仲华(胞弟)等人,共同出资及向社会募捐,在市区信河街扬名坊创办了“温州普安施医施药局”(市中医院前身),占地约两亩,免费为百姓治病施方,如果病人家境困难,则可免费施药。自开办以来,“普安局”受惠百姓不计其数。

  陶履臣去世后,上门吊唁者不计其数,出殡那天送葬人群络绎不绝,足有万人之多。

  高俊青老宅门台:

  显露温州电厂创始人家国情怀

  在瓯海三垟湿地圆底村,有一座屹立百余年的高大门台。它虽然不够完整,但不经意地显露出一种气魄。“它是温州电厂创始人高俊青老宅的门台,高大气派,造型精致,中西合璧。”张金成说这座门台目前就地保护,还未迁移。

  该门台为民国乡绅高俊青的祖上所建,时间可上溯至清代。原宅由正屋,前、后厢房,前、后、侧门台,天井,围墙等组成合院式建筑。如今仅存中轴线上的3处门台,其中前门台是三垟现存门台中最完整、最精美的一座。

  前门台装饰精美,在传统建筑中掺杂西式元素,年代特征明显。前门台单间,砖构,分上中下三层。下层两侧是砖砌方壁柱,柱上部内嵌式抹灰对联“祥凝僊水,秀挹罗山”。门楣、壁柱顶部立面有卷草、花鸟纹等。中间部分,由松鹤等五组灰塑图案组成。上层中间部分是涡卷山花,山花下有一椭圆形窗洞,两侧为灰塑画框。画框里灰塑牡丹等花草纹。温州城区水网平原一带,这种融西式建筑元素的门台建筑已经越来越少。

  高俊青,为清代光绪年间的贡生,他于1914年第一个带头出资在市区小南路创办温州地区第一座电厂(温州普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是当时最大的股东。在1934年《温州普华兴记电气公司二十周年纪念刊》发刊词中记录这样一段饱含家国情怀的话:我们事业的目标,是负有推进复兴民族的运动和发展振兴国家的使命。另外,抗战时期电厂为保护机器,多次将电机等资源运到圆底村高家祠堂等处藏匿。

  新河七间门台:

  体现龙湾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价值

  安置于龙湾瑶溪钟秀园的新河七间门台,两侧墙垣外八字造型,大气精美,工艺考究:门台顶部做镂空花墙,灰塑、砖雕;壁柱用青砖砌筑,底部砖浮雕花卉图案;门楣斗拱、屋脊雕刻精美,对了解龙湾地方居民特色和研究门台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台门及围墙砖雕、灰塑图案多样,工艺精美,栩栩如生,寓意丰富,对研究当地传统民俗文化、体现民间传统艺人的技艺,具有一定的研究欣赏价值。

  新河七间门台原址在龙湾永中新联村新河自然村,建于清晚期,门台坐东北朝西南,系双落翼悬山顶砖仿木建筑,是该村邹氏大院门台。邹氏于元明时从福建迁入,现代有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邹益仁博导,曾在浙江省公安厅、商务厅任职的邹启华。上世纪五十年代,该宅被收为国有,成为新河粮库。2018年10月,该门台迁到瑶溪钟秀园安置。

  龙湾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陈佐介绍,在“大拆大整”中,为了留住乡愁,龙湾近年来实施历史古建筑“就地保护、迁移保护、采集信息后拆取构件保存”的保护方式,为各街道办事处提供“保姆式”服务全程指导历史建筑拆迁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好龙湾历史文物。龙湾区已有20余座门台被搬迁至区内各大城市公园安家,成为公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叶锋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白倩倩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