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挑出来的温州和平解放

温州网 2019-05-01 09:09:20

  温州网讯 我的父亲黄昌松是革命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农村干部,历经浙南游击纵队,温州和平解放,到解放后成立农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大搞农业生产,从一个湖岭山里走出的放牛娃成为燎原社首任书记。

  有一条路,被称作“温州的茶马古道”,也是温州的革命之路,那就是湖岭到瞿溪的古道,父亲小时候就是沿着这条弯弯曲曲的山路走下山的。旧时瑞安的客商是用扁担挑着货物走这条山路到温州的,当年很多华侨也是从这条古道漂洋过海出国;而无数革命青年又从这里走进大山参加游击队,最后沿着这条路解放温州城。

  父亲还依稀记得自己的外婆家在湖岭桂峰乡西寮村,附近有个小山村叫板寮。1948年11月25日,是个不平常的日子,浙南游击纵队在板寮村宣告正式成立。板寮村是一个仅二十多户人口的小村子,位于金鸡山下的瑞安、文成、青田三县交界,海拔800多米,山峦起伏,林密山高,宜于隐藏,战争年代最合适游击战,这一带的群众基础好、觉悟高,所以浙南游击纵队把机关设在这里。我的二叔王保弟现年92岁,他是个老共产党员、老游击队员,19岁参军浙南游击纵队,担任地下交通员,在塘下、莘塍、肇平垟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据他回忆:有好多次,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民团突袭,因事先得到群众消息,他们隐入山林,使敌人屡屡扑空。1942年元旦,龙跃率领的浙南特委机关三十多人,在五云山被敌人包围,就是依靠群众带路,白天隐蔽,夜间转移脱险的。1948年1月,国民党军队对特委机关驻地板寮周边大搜捕,对当地被捕群众威胁利诱拷打逼供,革命群众不为所动,守口如瓶,桥头卢群众王修进被绑在大树上,敌人用刺刀逼供,问一句不答捅一刀,再问一句不答再捅一刀,王修进被连捅十八刀,宁死不屈。在白色恐怖年代,有多少像王修进这样的群众为革命舍生取义!在二叔的影响下,我父亲也萌发了革命理想,后来也入了党。

  1949年5月7日,二叔所在的部队集结瓯海周岙下宅坦准备解放温州,这是浙南游击力量十几年酝酿发展的大检阅。当年的星星之火,经过革命者十几年“头挈手里走”的艰难发展,渐成燎原之势。政委胡景瑊的《记争取叶芳起义和温州和平解放》一文记载:“4月30日,地委机关和纵队部率警卫大队到了周岙,3个支队和独立大队火速向周岙集中。永嘉县(温州旧称)纸山泽临、泽西两个区委动员各支部全力供应粮食。农民群众得知部队集中,精神振奋,情绪很高。周围农村日夜舂米,充作军粮。当时正值青黄不接的季节,农村储粮不多,但地方干部和农民尽了最大的努力……那几天,纸山周岙周围部队陆续来到,在各条道路上挑运粮食、副食品和其他军需物资的民工络绎于途。民兵在外围路口和制高点站岗放哨,忙于战前的准备工作。”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绚烂画面。

  二叔告诉我:临行那天一大早,村民们都提着竹篮,挎着布袋,里面装满麦饼、米饼、番薯丝等食品,为游击队战士们送行,他的口袋里塞满了乡亲送的食物。老百姓挑着粮食,抬着装备,和他们一起向温州城区进发。

  与此同时,在郭溪镇岭头村钟铜岭深山顶峰下的山坳中,有一座掩蔽在丛林之中的寺院突然加强了警戒,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它就是温州和平解放谈判所在地——景德寺。原来浙南游击纵队代表与当时国民党守军二○○师师长温州专员、保安司令叶芳的代表选择在这里进行谈判。由于谈判成功,5月6日下午,叶芳召集所属部队营以上军官开会,宣布起义,同时宣布全城戒严。5月7日凌晨,浙南游击纵队分三路进入温州城。至此温州顺利实现和平解放,这座东瓯古城避免了血光之灾。

  父亲当年在小南门一带挑担做点小生意,他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温州解放街等城区马路上挤满了欢迎的群众,红旗招展,锣鼓喧天。

  转眼今年已是温州和平解放70周年,如今,景德寺旧貌换新颜,在四周翠绿树木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白墙黑瓦的外墙上嵌着“和平谈判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好几块旧石碑。景德寺,这座千年古寺,从李叔同,潘鉴宗到温州和平解放的代表,历史记住的不止是他们人生的境界,更有他们对人类发展的伟大贡献。

  解放后,二叔依旧回到山上种田,别人问他,为什么要参加共产党,他说:“共产党人好!”多朴素的一句话,道出了老区人民对共产党的情感与拥护,在那个年代,有多少像他一样的普通党员,他们参加革命不为名,不图利。现在我去看他,他都会把自己珍藏舍不得吃的红薯枣拿给我吃,这是我们那里的习俗,来了亲戚都要请吃点心,就是自己家揭不开锅,也要让亲人吃上热乎乎的点心。

  来源:温州日报

  黄新良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白倩倩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