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板寮村到小南门 重走浙南游击纵队解放温州之路

温州网 2019-05-07 09:35:10
重走当年浙南游击纵队解放温州之路,挖掘峥嵘历史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既是对历史的回望,也告诫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1949年5月1日和4日,浙南游击纵队代表同国民党驻温州的二〇〇师师长叶芳的代表在郭溪乡岭头村景德寺谈判,达成和平解放温州城协议。

1949年3月9日至4月13日,浙南地委在瑞安桂峰乡坳后村召开第十次扩大会议,研究和部署全面解放浙南。图为会场。

1949年5月1日,浙南地委和纵队司令部率纵队主力集中在永嘉周岙村(今属瓯海),准备解放温州城。图为周岙村外景。

1949年5月,社会各界热烈庆祝温州解放。

1949年8月,第二十一军和浙南地委、浙南游击纵队部分领导在温州合影。

参加泰顺攻城打援战斗的部分指战员合影。

  前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温州和平解放70周年。

  浙南是一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追忆七十年前的那一段岁月,有前线战场的烽火硝烟,有隐蔽战线的惊心动魄,有普通百姓的热血付出……

  70年风雨兼程,70年家国同梦。70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人民及海内外华人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年的温州如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瓯越儿女取得无数傲人的成就,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更是标注了温州未来发展的新航向。

  温州网讯 抚今追昔,记者重走当年浙南游击纵队解放温州之路,挖掘峥嵘历史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既是对历史的回望,也告诫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一双穿了8年的旧拖鞋,最近被瑞安侨联侨史博物馆收藏。拖鞋主人是现年71岁的旅荷华侨总会荣誉会长朱庆局,他生于瑞安市湖岭镇桂峰社区板寮自然村,“这拖鞋是我刚出国创业时买的,为省钱,最后用铁丝把拖鞋鞋面吊住继续穿。”

  五月的板寮花红树绿,如果不是在村口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成立旧址”几个大字,很难想象这片风景优美之地曾展开过惊心动魄的武装斗争。朱庆局出生26天时,祖宅被国民党军烧毁,家中存粮被洗劫一空,欲哭无泪时,浙南游击纵队从军粮中挤出一百斤稻谷送到朱家,那时,只有军中病号才能吃到稻谷……

  最近都在板寮闲居的朱庆局,爱到村中浙南游击纵队成立纪念碑亭园散步。那双穿了8年的拖鞋已被拍成照片带在身边,“这拖鞋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常用它教育儿孙:今天的好日子都是先辈用鲜血和汗水奋斗得来的。”

  峥嵘七十载,家国同梦。生活节俭的朱庆局,为国内建设却常一掷千金。修桥铺路、建卫生院、救助汶川地震灾区……从1980年至今,朱庆局已捐资400多万元。实际上,作为革命老区和著名侨乡,在板寮乃至整个桂峰社区,像朱庆局这样的爱国爱乡者不是个例。据湖岭镇政府不完全统计,仅近两年,桂峰社区诸华侨为家乡建设捐资近千万。而放眼温州,从板寮村到小南门,从过去到现在,党和人民始终血肉相连,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共同谱写了国富民强的辉煌篇章,让温州70年奋斗史浓墨重彩。

  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鹿城区隔岸路家中书房里,原浙南游击纵队政治部干部、94岁的洪水平忆起自己年轻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缘起:“眼见国民党腐败得不可救药,读了《共产党宣言》后,我觉得这个党是真正为人民的党。”

  几十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如洪水平一样,汇聚于信仰的旗帜之下——勿忘人民,为人类解放而奋斗。

  当另一位马克思主义笃诚的信仰者、18岁的贫苦江西少年龙跃参加红军时,他应该预料不到,1935年到1949年间,自己会一直在温州坚持革命,并先后任中共浙南特委(后改称“地委”)代理书记,后任书记。1936年,直面浙南根据地群众要求分配土地的诉求,根据省委指示,浙南特委领导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把土地和青苗妥善分配到户。这一工作深得民心,据2009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龙跃传》记载:“从此红军开到哪里,那里的群众就像迎接亲人一样迎接红军,帮助红军买米买菜,送草送柴;红军作战时,家家户户烧柴做饭送到火线上给红军吃。”

  朱庆局的父母和当地众多乡亲,都曾为红军送过鸡蛋、洗过衣服。在国民党的腹心地带,竟出现这样一块“红区”,不能不说是历史奇迹。也正是有了可靠的根据地这一重要条件,1948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得以在板寮成立,龙跃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这支队伍此后成为紧密配合解放军主力作战和解放浙南全境的主力部队,其成立标志着浙南游击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

  洪水平、周炳杰等诸多当年的浙南游击纵队老战士至今犹记:“成立浙南游击纵队司令部当晚,政治部组织了盛大的文艺晚会,部队和附近数百群众一起观看演出。但很快得到情报,国民党部队正急行军向板寮进袭。为避免群众遭殃,龙跃拒绝先撤离,他和部队指战员及群众一起动手,直到把村中部队集会的痕迹全抹去,才率司令部离开。这时,国民党部队距离板寮只有数里之遥。”

  同心协力见证鱼水深情

  “1949年5月6日,温州和平解放前夜,温州电厂为配合浙南游击纵队进城,发动工人坚守岗位保护电厂,使电厂得以在解放后迅速恢复正常生产。”胸怀振兴民族工业的使命,温州人高俊青于1914年带头出资在鹿城区小南路创办温州电厂(温州普华电灯股份公司) 。2017年,记者采访高俊青年逾八旬的曾孙高强中时,他自豪地和记者分享了祖辈这段珍贵记忆:“那天,温州电厂一改过去只发半夜电的规定,一直发电至天亮,喜迎解放。”

  而高强中不知道的是,为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浙南游击纵队司令部两次派代表与当年驻守温州城的国民党驻军谈判,经多方协商与交接,最后得以签订相关和平解放协议。1949年5月6日深夜,浙南游击纵队分三路进入市区:一路由西郊入城,一路由九山入城,一路由三角门、小南门入城。

  如果说当年温州和平解放是军民同心协力的结果,温州人民对革命者后代的呵护则更见证了鱼水深情。“我们兄妹是名副其实的浙南人民的儿女。我哥哥姐姐就出生在浙南游击根据地,吃的是根据地乳母的乳汁。那时,父母过着游击生活,不可能抚养婴儿。” 2010年,龙跃之子龙江海来温州时,曾对记者讲述自家与温州千丝万缕的联系。“文革”期间,龙跃夫妇被隔离,龙江海兄妹跟着外婆在上海艰难度日。经温州老同志努力,龙江海和姐姐被接到温州,“姐姐被安排在温州冶金机械厂工作,而我就在父亲当年工作过的地方——瑞安湖岭插队落户。”插队两年后,经当地群众推荐,龙江海得以进入浙江大学,“以我家当时处境,除了温州,在任何地方我都不可能得到上大学的机会。”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中国共产党缔造的军队与人民结成血肉相连的关系。和平年代,党和国家继续坚持用实际行动回馈人民,不断演绎出新的动人故事。今年年初,瑞枫公路湖岭段改造提升工程验收成功,这条湖岭镇通往革命老区桂峰等地的唯一通道,完成了近30年来首次大修。为重修此路,当地百姓先行捐资800多万元,听闻此事后,省市各级政府亦都在最快时间内给予修路资金补助。最后, 3000万元的投入让这条路变成了连通瑞安、青田和文成3个县市的致富路,惠及沿线61个村5.6万群众。

  敢闯敢干加快走向世界

  每天饭后,到离家不远的小南门商圈逛逛,是浙南游击纵队老战士徐立多年来的日常习惯。从温州和平解放到如今这70年里,徐立亲眼见证了温州从贫困偏僻之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热土,也亲眼见证了人民路小南门的日益繁华——在国家不投一分钱的情况下,温州人自筹16亿元对旧城区进行大规模综合性改造,为浙江乃至全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方式提供了样板,温州人自筹资金在市区建设的人民路,被誉为“浙江第一街”。

  小南门繁华的背后,有过淋漓的鲜血——这里曾是革命者刘英被捕之地。岁月轮转,上世纪八十年代,刘英之子刘锡荣主政温州,“这期间,刘锡荣一直为改革开放‘鼓与呼’,陪伴温州走过了艰难奋斗的岁月。”解放后徐立在工业生产一线工作多年,自1988年起担任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院长,为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他曾跟随刘锡荣专门到深圳考察学习,回来后牵头写就温州市改革开放规划,制定完善交通、通讯、卫生等公共设施的目标,明确提出科教兴市、兴办大学……

  “最初,我参加革命的梦想就是能过太平日子,但国家现在的发展远超我想象。”徐立现在每天在手机上看新闻,他十分关心国际形势,拿出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诸多关于“一带一路”的理念。“‘一带一路’是一条开放发展之路,中国愿同各国一道,真正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徐立说:“在我看来,这是良性循环。”

  对更多温州人来说,“一带一路”也从来不是抽象概念。秉持敢闯敢干的改革精神,目前有38万温州人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至2018年,温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达到2770.88亿元,温州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额超过30.6亿美元。此外,温州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建设6个境外园区,是全国拥有国家级境外园区最多的地级市。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李艺华晓露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