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守初心,永远为党旗增光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9-06-25 19:38:00

  徐达庆,1924年出生上虞驿亭镇横塘徐家岙,1938年参加革命,1940年3月入党,是迄今上虞党龄最长的党员。他先后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炮火洗礼,而他与妻子潘筱花74年的伉俪情深更是引为佳话。在庆祝建党98周年前夕,记者专门走访了这位被誉为革命“常青树”的老党员。老人对79年前入党的情景记忆犹新,他说:“我当年是由县工委委派的地下党员袁斯洪介绍入党,那时条件不允许,入党誓言不敢大声喊,但对革命是抱定必胜信念的,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一门忠烈,老人历经数次战争考验

  翻开徐达庆的红色过往,不经意间,他和兄长徐涤生、弟弟徐少军兄弟仨,一门忠烈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的这段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便徐徐展现在眼前。

  “我是在阿哥的引领下走上了革命道路。”老人说,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兄长失学回家。他是个进步青年,回虞后组织抗日救亡队,宣传抗日思想。1938年5月由中共上虞县工委书记陈树谷介绍入党。他在家乡筹办起私立兰阜小学,任教老师大多是地下党员,以学校为掩护,给徐家岙村这个宁静的小山村带来了革命的火种。徐达庆作为当时的学生很快投身到革命的洪流。

  “1939年初夏,上虞县工委驻地暴露后,从百官杜家秘密转移到横塘徐家岙村,地点就设在我家中。”1940年3月,年仅17岁的徐达庆因政治素质过硬被吸收入党,成为当时全县120多位地下党员中的一员。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形势急转直下,党组织决定把政治面貌已暴露的10多位骨干从上虞撤离。“在上虞政工队任指导员的兄长也在其列,临行前他对我说:今后条件会很艰苦,我们甚至会掉脑袋,但革命的火种决不能熄!1943年,他在赶赴陕北途中壮烈牺牲”。徐老在话语中对兄长充满崇敬之情。

  徐老接着说,“在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那个年代,许多党员都从县工委驻地徐家岙秘密撤离了,最后村里只留下我一名党员。”在最困难的时期,他配合组织积极开展地下工作,带领民兵小分队护送同志、传递情报、铲除汉奸,干得轰轰烈烈,得到党组织的多次嘉奖。1943年7月,他把弟弟徐少军秘密送到我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上虞自卫大队参加集训,后来参军加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并于1946年入党(现在南京定居)。

  像这样一门忠烈、不惧牺牲而投身抗日烽火的英勇壮举,无疑是中华民族能够挺立起来的精神支柱。

  抗战胜利后的第二个月,徐达生、徐少军兄弟俩随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从杭州湾渡海北上一路打退沿途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抵达苏北后被编入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三旅。

  “我娘在抗战时一直为革命工作默默地付出。浙东游击纵队北撤后,她被敌人抓去,询问你两个儿子都去哪里了?她不肯说,就遭到殴打,腿骨都被打断。”老人说起这段往事至今唏嘘不已。

  3年多的解放战争,他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著名战役,数次立功授奖并成长为一名连级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徐达庆来不及回家看望母亲和妻儿。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他又随志愿军赴朝作战,在这场人类最惨烈的战争中,经受住了血雨腥风的考验。

  转业地方,不争功名服从组织调遣

  1958年,已是大尉军衔的徐达庆转业回到地方。几年间,他先后担任过安徽霍山和上虞两地的检察长,后又调任百官区副区长、下管粮管所所长。每次职务变动,他都服从组织调遣,从无怨言,一直在基层干到离休。

  徐达庆的妻子潘筱花今年93岁,74年前她刚嫁入徐家不到三月,丈夫就随部队北撤。她独守空房数年,期间她和婆婆多次受到反动派的凌辱,直到抗美援朝后夫妻俩才团聚。老人很坦诚地说:1962年,我随老徐从县城来到上虞最贫困的下管山区时,心里一直在想他会不会是犯啥错误被降级了?

  一天晚上,夫妻俩畅开心扉相互交了心。老徐告诉妻子:我参加革命以来没犯过任何错误,这次组织上派我到最艰苦的下管担任粮管所长,我没二话。党员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现在是国家困难时期,我是老党员,必须听党的话,没有与组织讨价还价的权利。

  徐达庆在下管山区一干就是10多年。他说,我是农家子弟,适合在基层扎根做些具体工作。期间他获得了浙江省先进工作者的荣誉。

  下管粮管所的退休职工张火根与徐达庆共过事,他说,老所长外表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但内心意志坚定,办事公正。他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凡是急难险重的地方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他也总是以自己的率先垂范来感染大家,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私利。

  曾任上虞粮食局副局长的高柏松老人说,论资历和年龄,老徐都是前辈,但他对我们后来居上的干部非常尊重,从不显摆“老革命”的资历;他心里装着老百姓,关心群众的疾苦冷暖,哪个员工家里碰到困难,他心如明镜似的。当年所里有位职工生育了5个子女,妻子患病,两个孩子没钱上学,药费、学费都是老徐掏的钱。逢年过节,他还忘不了叫老伴给他们送去一刀肉……

  坚定信念,甘受清苦永葆革命本色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采访间隙,老人哼唱起他最爱的《新四军军歌》。尽管唱得有些断断续续,但神态始终是坚毅和专注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徐老参加了新四军老战士歌咏队。“在绍兴市组织的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的文艺表演中,我们表演的节目就是《新四军军歌》,还拿了一等奖哩!”说这话时,老人脸上写着满满的自豪。

  徐达庆的离休生活过得很充实。他说,工作可以离休,但思想不能离休。作为上虞新四军研究会的首批成员,多年来,他撰写了不少回忆录。“我们这支由游击纵队改编为三野二十军六十师的部队后来升格为野战军主力,与国民党五大主力中的三个主力数次交手并最后消灭了他们,在朝鲜长津湖给美军王牌陆战一师以歼灭性打击。但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刚撤到苏北,部队有8500多人,到抗美援朝回国,累计有6300多人牺牲在战场上。”徐老感慨道,积贫积弱的中国就是靠这些不惧牺牲的将士们才战胜强敌、勇敢挺立起来。当年如果他们贪生怕死,那国家就没有希望了。现在国家富强了,我们要把这种毫不畏惧的革命精神传承给下一代!

  徐老说,入党就要跟党一辈子,我虽没有大的贡献,但无论是革命岁月、建设年代还是现在改革时期,几十年来我都没有忘记党的教诲,牢记党员的使命就是要付出,而不是求索取。

  这样的信念一直支撑着老人即使离休后仍甘受清苦,永葆本色。20多年前,看到老家的村道还是坑坑洼洼的泥泞路,他带头把节省下来的钱捐出来修路。“当时修路的钱不够数,他又发动亲戚朋友和子女们一起捐款,终于凑足了10多万钱硬化了那条路。”潘筱花老人介绍说。

  老人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本他亲手设计的“徐家岙战斗陈列室”规划书。这是徐达庆经历的首次战斗。1944年3月12日,上虞县办事处和浙东游击纵队五支队所部近百人在徐家岙被300多日伪军包围。危急时刻,指导员俞菊生带领机枪手杨友贵等四名战士,抢先占领里青山制高点。双方激战3个小时,击毙日伪军30余名,取得突围战的胜利。

  “俞菊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指挥员,他枪法准,还写得一手好字,在那次战斗中英勇献身。他一直是我的偶像,我有一个心愿,想在驿亭镇新横塘村建造一个革命陈列室,带动绿色采摘、红色旅游,让后人永远铭记这些烈士的历史功勋。”徐达庆目光坚定地说。

  短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本报今天刊发的新四军老战士徐达庆传奇人生的报道,无疑给全区广大共产党员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活教材。徐氏三兄弟一门忠烈、投身革命,前赴后继、报效国家,这样的事迹至今仍然可歌可泣。

  信仰弥坚,方能永葆本色。“入党就要跟党一辈子,我虽没有大的贡献,但无论是革命岁月、建设年代还是现在改革时期,几十年来我都没有忘记党的教诲,牢记党员的使命就是要付出,而不是求索取。”96岁高龄、79年党龄的徐达庆老人用这样的言行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情怀。

  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人甘受清苦、默默付出,虞舜大地上更需要有像徐达庆这样不争功名、信仰坚定的时代先锋。徐达庆的平凡和崇高,不只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不惧生死、勇于斗争,也表现在和平时期不争功名、勤勉务实,还体现在晚年生涯牢记教诲、奋进不息。

  在战场上,最后决定胜败的关键往往就是信仰和意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新时代,我们同样需要信仰的力量。在徐达庆的人生征途上,因为信仰永存,他做到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陆向东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