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名绅陈锡琛往事:慷慨其性 任侠可风

温州网 2019-06-30 08:55:19
清末民初,浙江省咨议局咨议员、苍南宜山著名绅士陈锡琛一生致力于公益和教育事业,深受地方百姓的敬重与厚爱,1920年荣获总统徐世昌褒奖状。

位于苍南县宜山镇的陈锡琛故居。

  清末民初,浙江省咨议局咨议员、苍南宜山著名绅士陈锡琛一生致力于公益和教育事业,深受地方百姓的敬重与厚爱,1920年荣获总统徐世昌褒奖状。

  幼承庭训,学业终有所成

  陈锡琛(1861—1938),谱名傅馨,字敬敷,号筱垞,又名小垞,宜山镇上市人,出身于书香门第。

  根据宜山水亭村《陈氏宗谱》记载,宋哲宗年间,陈氏族人曾献凤凰山下50亩地作为县学基地。陈锡琛曾祖父陈应岳从水亭村迁居宜山镇上市。其祖父陈廷傑,庠生,诰封武德佐骑尉。其父陈际中,少年刻苦,致力求学,屡试未成,后参与乡团保境平息有功,由廪贡生议叙为训导。清同治十二年(1873)被派遣桐庐为教谕,光绪元年(1875)卸任回乡招收学子解惑授业。他知识渊博,教授有方,为龙湖书院主讲。地方官员、学校师长都很赞赏他的品学才干,许多公务都邀他参与商讨且尊重他的意见。他热心公益事务,不辞辛劳。当时,平阳县各地溺女婴现象严重,他目睹现状,痛在心里,不懈努力,办好育婴堂。平阳坡南旧塔年久失修,他鼎力支持修复古塔,又在古塔旁建十余间书院,定名为“文明书院”,供诸多学子诵文读经。他还在故乡宜山仓圣祠旁建造“星岩书院”,收徒讲学,在古泥山建“憩楼”为弟子自学藏修的处所。他热心修建的书院、文庙、憩楼,皆成为当时国民教育的学校。光绪二十三年秋(1897),平阳县学训导吴承志举行乡饮大宾,设宴邀请地方贤达、教育行家时,表彰了陈际中兴学重教的精神。

  陈锡琛自幼严格地接受家庭培养,其父还聘请当地有名望的学者教他读书。随后,他又从瑞安举人徐祝卣学文,随平阳县学训导吴承志学经,学业终有所成。《刘绍宽日记》中多处记载陈锡琛参与全县的各种考试都取得一等成绩。光绪十六年(1890),陈锡琛获院试一等名次。光绪二十年(1894),陈锡琛与刘绍宽等人参加温属生员院试,平阳一等八名,陈锡琛为一等第一名。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考取岁贡,宣统初年举孝廉方正。

  从小博览群书,受过严格的训练和培育,他很早就成为一名能诗会文,见多识广的社会名流。《刘绍宽日记》多处记载陈锡琛参与当时社会政务和受邀参加平阳戉社诗钟活动的情况。平阳地方文献丛书《戉社汇刊》中收录陈锡琛七律诗四首。

  致力教育,办学造福桑梓

  陈际中在平阳城南创办济婴堂,救活女婴无数,他去世后,陈锡琛承父遗志,屡以巨资救济,办好济婴院(后为平阳救济院)。

  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廷颁布新学制,举办新式学堂,陈锡琛深受维新变法的影响,抱着以教育振兴国家的热情,与刘绍宽、陈子蕃等文化教育先贤在平阳县城南创办“平阳县学堂”,是温州地区最早较具规模的小学之一。陈锡琛担任首任堂长。

  当时宜山有两处在县内影响较大的社学书院:一是亲仁社学,位于宜山东南角的杨公祠;二是宜山球山山麓陈际中办的星岩书院,光绪年间,陈锡琛继承书院,在此设馆授徒,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汤国琛、吴拱宸、黄子木、陈毅甫、杨悌等均出身其门下。但当时的书院,没有统一的学制和课程的设置,这两处书院都只有一个老夫子教读,初授以《蒙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读物,由各生自行选学,没有统一标准,只求学童知书识字。

  光绪三十二年(1906)正月,陈锡琛积平阳县学堂办学经验回乡,在星岩书院旧址创办平阳县公立仪山初等小学堂(“仪山”为宜山原称,1909年因避溥仪名讳改为“宜山”),开设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音乐、体操等新式课程,有学生5个班计66人,教职员6人,开江南(鳌江以南)新学之先河。光绪三十三年(1907),宜山乡绅白际宸(字乐亭)、毛树青(字林春)等人出面筹措,将杨公祠原亲仁社学改办为平阳县公立群演初等小学堂,棋王谢侠逊应聘担任算术教师。至此,宜山已有两所初等小学堂。

  宣统元年(1910)春,群演初等小学堂因经费拮据而停办。陈锡琛出面改办为平阳县江南高等小学堂,被公推为堂长。1912年,江南高等小学堂更名为平阳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开拓新址,兴建教学楼,并在校内创建培英图书馆,悉心筹募办学经费,多方聘请名师任教。宜山拥有初等、高等两级俱全的新式完全小学,声誉大振,为宜山的教育事业揭开了新的一页,这些学堂的经费和场所,都是陈锡琛亲自筹措与征辟,故大兴平阳办学风气。时全县共创办小学43所,学生2032人,居温州各县之首。瑞安大儒孙诒让函称:“贵邑学堂规模大备,足见两兄心精力果,嘉惠士林,敬佩无量。”

  宜山小学创办后,在平阳有广泛的影响,当时平阳县境内乃至泰顺等地不少学童都送到宜山读书,培养出不少人才,我国许多著名学者教授,诸如姜立夫、苏步青、杨忠道、马星野、吴景荣、李锐夫、徐规、苏中武等都是其启蒙培养的。

  好善乐施,热解里中曲直

  陈锡琛一生重教兴文,爱好广泛。清光绪二十五年(1889)冬,平阳云岩乡鲸头村石岗下农民挖出东晋咸康四年(338)朱曼妻薛氏买地石券碑,陈锡琛认出券石是晋碑,他说服掘得者,出重金将此碑收藏。他深明此碑不凡,特地将石碑的刻字拓片两张,分别赠送给当时的平阳县学训导、考据学家吴承志和瑞安朴学大师孙诒让,以求识读研究。从此,这块沉睡了1500多年的碑铭,重现人间,展现其瑰宝的魅力。1956年,陈锡琛的孙子陈德辉将此碑捐献给了温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95年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温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陈锡琛情系家乡,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调解民间纠纷,平理曲直;慷慨解囊,乐做善事和好事。清末,平阳商会成立,陈锡琛被推举为会长。时有瑞安马屿盗贼密谋盗窃鳌江巨贾,其党羽潜伏旅馆,依次而来。陈探知后,请县役抓捕,盗贼知事情败露,纷纷逃命而去,不敢在平阳县作案。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温州光复后,平阳知县田泽深表示顺从,仿照瑞安,竖旗换印,获得了大多士绅的认可。但万全恶绅宋仲铭却表示不可,自告奋勇去温州领取枪支弹药,并要求防营朱菅带听其调令,由自己主持县政,遭到了诸多乡绅的反抗。后来,他又借闹粮荒企图引发民众哄抢大潮,弄得人心惶惶,百姓担惊受怕。陈锡琛此时任浙江咨议局议员,联合鳌江王理孚赶回平阳,并带来江南拳师棒手百余名,以红绳系襟作为标记,与宋仲铭对决。宋得知消息,不敢来会。田泽深凭借陈锡琛的威望,召开大会成立县公署,陈锡琛为财政科长。一场由恶绅引发的闹剧最终结束,平阳县获得了光复后的暂时稳定。

  平阳县议会成立,陈锡琛选为参事会参事。北伐时,军阀孙传芳部彭德铨旅自闽过境,后又有周荫人师自闽败途经平阳,陈锡琛自告奋勇,妥为处理,使其不扰良民百姓。周部有蛮横者,拉挑夫到温州仍未放逐,陈锡琛亲往营救而归,大家都称他大智大仁大勇。

  陈锡琛还积极组织江南团练,对维护地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他积极倡导并带领乡绅捐款筹款,修桥造路,建义冢,开展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为地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跟随吴承志学经。吴承志无子,去世后,陈锡琛为其安排后事,营葬平阳坡南凤山今东林寺附近,并于憩楼设培英书社收其藏书,以社团百亩供养吴夫人。

  陈锡琛成为维系平阳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凝聚力量和精神纽带,因此在宜山及其周边地方的老百姓中有很高的威望,乡人无不敬之。1920年总统徐世昌颁发褒奖文:

  名垂东里,子产博惠人之称;施及横阳,凝之拜红者之赐。慷慨其性,任侠可风,自古有徵,于今为烈。尔浙江平阳县绅士陈锡琛,生有至性,人无闲言。士庇欢颜,筑杜陵万间广厦;人歌续命,置青州千亩良田。此身是鲁殿灵光,巍然健在;群盗过郑公乡里,相与动容。行谊如斯,褒扬允矣。於戏!阴德济人,五贵食燕山之报;耆英图像,千秋仰司马之名。界之楔题,作之坊表。

  来源:温州日报

  陈后强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