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骑行本是好事,怎样让人不忧心

钱江晚报 戎国强 2019-07-09 11:22:24

  昨天,被新京报的一篇报道勾起了评论欲:《高考后老师带11名学生骑行1800多公里校长忧心忡忡》。这是一个最好的老师所策划、组织的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但因为安全问题,这又是一种最难仿效、最难推广的学习方式。大家应该都来想想办法,如何解开这个结。

  报道中的主角,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633班班主任、地理老师兰会云,是那种所有的学生都会喜欢的老师。他对学生的责任心,不限于“学生别出事”,而是怎样成长得更好。他的教育理念,他的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所有老师借鉴和学习。兰老师不是仅凭知识和学历教书的老师,他是用他的人生经历和思考,用整个身心投入教育的那种老师。大部分家长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像兰会云这样的老师或班主任。

  兰老师是教地理的,他设计的骑行路线,“沿途会走过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实景教学的绝佳线路。”骑行到河南焦作,冬小麦刚刚收割,枯黄的麦茬中间,新种的玉米也破土成苗,地里一道枯黄一道翠绿。“同学们震撼无比,奔向田间”,报道就是这样描写的。

  在骑行中,孩子们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团队”,什么叫“合作”。学生柳浩田起初骑得飞快,把队伍甩在身后,甚至撒把、炫车技。兰会云严厉地批评他,“撒把虽然很酷,可万一摔伤了,整个队伍都要被拖累。”成功到达上海时,这个男孩终于理解了老师的批评,“一个人可以骑得很快,一群人才可以骑得很远。”

  无论知识学习的目的,还是身心全面成长的需要,这样的骑行经历,其价值不是各种考试可以衡量的。扼要而言,这种教育方式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能够培养最接近理想的人格。帮助受教育者获得把握外部世界的能力,与外部世界建立最良好的关系。

  但是,这种很有价值、很受学生欢迎的教育、教学方式,又非常难实现,非常难推广,原因很简单:安全问题。这也是校长要忧心忡忡的原因。

  因为这次骑行是兰老师个人组织的,校长不好阻止,但他不主张其他老师仿效。最初30个同学报名,最终11个同学成行,也是因为家长不放心。从朔州到上海,1800公里,什么意外不会发生?如果被这样的念头所控制,一个人就寸步难行了,但你又不能说这是杞人忧天。因为安全责任太重,重到学校无法承担,很多学校尽量减少学生的户外活动,甚至课间十分钟也规定学生不许跑跳。即使同意孩子参加骑行,出发那天,一些家长还开着车跟了几公里。

  对骑行来说,最大的安全隐患可能是在公路上。兰老师的大学同学在群里调侃,“下一则新闻标题很有可能是:80后老师带学生骑行,途中突发事故,造成多名学生受伤,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还留下个坏笑的表情。

  这是调侃,也是担心。的确,不能说校长和家长们的担忧是没道理的,路上那么多运煤车如何不让人焦心?如果大家都能致力于营造一个比较安全的出行环境,如果公路上安全隐患少一点,会有更多家长敢让孩子参加这样的骑行活动,会有更多孩子从中受惠,中国的教育会从中受惠。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陆向东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