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平阳蛋画遇上古瓯窑 鸣山陶院打造不一样的“温州文人瓷”

温州网 2019-07-09 17:54:00
以画入瓷,应用本土材料,让非遗有了不一样的韵味,打造全新的平阳本土文化产业。

  温州网讯 她柔媚、婉约、脱尘,举步成诗,近看似谜,是唐歌宋赋,是山河壮诀,更是流淌于方寸瓷片间的悠悠千年岁月。平阳县昆阳镇鸣山陶院,平阳蛋画和古瓯窑相结合的非遗艺术,在时光里诉说着将大千世界揽于怀的精雕细琢。曾经的两项非遗相遇,这一次,不再是蛋画,不再是古瓯窑,而是承载着瓯越大地厚重文化的“温州文人瓷”。

  “温州文人瓷”由鸣山陶院负责人郑巨双打造。多年来,他致力于结合温州蛋画和古瓯窑两项非遗项目,以画入瓷,应用本土材料,让非遗有了不一样的韵味,打造全新的平阳本土文化产业。不仅如此,鸣山陶院以点带面带动整个省级非遗旅游村瓷土、包装、运输、餐饮、休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创业创新非遗产业带。

  鸣山村一景

  瓷土结合蛋画创新非遗技艺“脱下西装,披上长衫,闲时品茶吟诵,惬意自然。”这是热爱古陶瓷的郑巨双所向往的生活。直到两年前,当郑巨双第一次踏进鸣山村,这个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以世外桃源的幽静之态、文人辈出的文化底蕴让郑巨双的理想变成了现实,非遗文化基地鸣山陶院应运而生。

  郑巨双

  在这里,郑巨双找到将瓷土与文化相结合的路径——与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平阳蛋画十几位传承人携手,共同打造“温州文人瓷”。

  温州(平阳)蛋画是一种用中国画技艺在蛋壳上描绘山水、花鸟、人物等图案的传统绘画艺术,弹丸间浓缩着充满奥妙的大千世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盛极一时。为了设计出独特的“温州文人瓷”,吴永江、曹红等蛋画传承人对蛋画题材作了大胆创新,在传承蛋画文化内涵、艺术精华的同时,将多种艺术形式兼收并蓄,并且将传统工艺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在题材的选择、创意、设计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创新,将蛋画的技艺展现在陶瓷上。于是,一个个新产品衍生。富春山居图、江心屿、南雁风光在陶瓷杯子、瓷板画、个性化茶器等手工制品上,展示着瓯窑和蛋画这两项非遗的魅力。

温州蛋画在鸣山村扎根

  温州蛋画在鸣山村扎根“非遗面临保护难,传承难的问题不是一两天了,如果不产业化就很难将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郑巨双认为,有了传承,更要创新。不同类别的非遗产品融合发展,能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

  在郑巨双身上,可以看到千千万万温州匠人的身影。“人生如制瓷,陶泥、摞泥、拉胚、印胚、修胚、捺水、画胚、上釉、烧窑,最终出窑成瓷。”郑巨双说,不怕磕碰、破裂、砸碎、高压,千锤百炼,出窑成瓷,便是匠心。

  

  平阳鸣山陶院

  推广传承打造产业化平台鸣山陶院二楼,是陶瓷的世界。大量陶瓷技能、技术作品,在场景化的美学空间中得到展示。陶瓷不再是只可远观的艺术品,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发展,陶瓷变成了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真正的让艺术融入生活。在这个空间,陶院向市民定期免费提供瓷画、蛋画、制陶等体验项目,开展普及性学习培训等多种互动体验方式,宣传推广非遗。

  “鸡蛋要这样拿,用笔要再细致一些……”在蛋画体验区,77岁的非遗传承人张德锦认真地教着孩子画蛋画。张德锦说,他已经画了50多年的蛋画,就算在温州蛋画最兴盛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多人来学。“非遗是‘活’的,一定要以人为载体,成为日常的生活方式。”郑巨双表示,非遗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如何适应当代、走入生活,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非遗想要走得远,就要将传承与传播相结合,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将工艺品变成日用品。

  除了设立体验基地外,陶院还开展了“瓷画进校园”活动,与昆阳镇实验小学、平阳职教中心等学校建立合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如何在白胚上作画,如何烧瓷器等技艺。

  以省一大为主题的茶杯

  “项目与项目之间、传承与发展之间、非遗与生活之间,都存在着广泛的空间让我们去创造、创新。”郑巨双说,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与文化创意、现代设计的结合,更应拓宽思路,充分发挥其“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作用。

  循着非遗产业化的思路,鸣山陶院通过门店收入、私人订制、众筹押窑、现场体验、国际市场等获得盈利,以青年思维活跃、接收新生事物能力强的优势以点带面带动整个鸣山村瓷土、包装、运输、餐饮、休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去年十月举行的第五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鸣山陶院非遗产业化”项目获“最具品牌影响力”项目称号,也是全省唯一获得该称号的项目。

  

  以江心屿为主题的茗品杯

  聚集非遗项目助力乡村振兴走在鸣山村非遗自主经营区,中草药、糕点、姜茶等二十多个非遗项目聚集成一个产业带,迎接八方游客。如果说,创立鸣山陶院将非遗产业化是郑巨双的“个人情怀”,那么聚集平阳非遗项目打造非遗村无疑是郑巨双的“家乡情结”。

  “情怀”+“情结”,能催生出强大的力量。在郑巨双看来,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抹去的文化记忆。让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活力,不仅可以使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融入文明乡风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而且可以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催生带动一方发展的致富产业。

  事实证明,郑巨双的眼光是独到的,也因此收获了掌声。

  “从年初入驻鸣山村到现在,九蒸九晒的姜粉销量得到大大提升,知名度也有了,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家庭作坊或者厂房。”平阳九蒸九晒姜粉制作技艺传承人蔡万奖说,在这个平台上,种植、销售、研发一条龙,产品档次大大提高。

  “以前在学校上课,参加各种非遗活动,但是蛋画依然遭遇发展瓶颈,曾经很迷茫。”蛋画技艺传承人叶立辉从事工艺美术50多年,入驻鸣山村让他对蛋画的传承、发展充满信心。

  

  温州蛋画在鸣山村扎根

  如今,鸣山陶院二期综合体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元旦完工。该综合体规划利用现有旧厂房进行改造,紧紧围绕“乡村承载非遗、非遗激发陶院、陶院助推产业、产业反哺乡村”的总体思路,融合当今最新的潮流理念,致力于打造集温州文人瓷创作基地、文人瓷研究所、古陶瓷博物馆、大师工作室、销售展厅、互动式游客体验中心等于一体的陶瓷文化综合体,和鸣山非遗文化一条街、鸣山古村落交相辉映,以青年特有的担当精神,“传承+发扬”“古代+现代”相结合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创出非遗产业化青年创业样板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市委书记陈伟俊充分肯定了鸣山陶院的非遗产业化,并对陶院二期综合体打造给予期望。希望鸣山陶院着力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培育文化新业态,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构建现代文创产业体系,提升本土文化的影响力和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

  记者:华晓露

  摄影:刘伟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白倩倩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