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景一故事 公园路上的那些老城记忆

温州网 2019-07-10 07:04:00
“走进一条街,读懂一座城”,改造提升后的公园路将与禅街、五马街有机融合,成为温州城的又一新坐标。

  接下来的199天,公园路将进入封闭施工,车水马龙的景象不再。资料照片 苏巧将/摄

  温州网讯 温州古城经历千年的风霜,至今依然较好地保存着“东庙、南市、西居、北埠、中子城”的历史功能格局和明清以来形成的街巷风貌。而今天起,作为古城地标之一的市区公园路,将进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和提升。

  “走进一条街,读懂一座城”,改造提升后的公园路将与禅街、五马街有机融合,成为温州城的又一新坐标,唤起更多人对家乡的依恋和自豪。

  宋明至今四次改名终定“公园路”

  人民路、解放街、公园路,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这些镌刻城市历史、记载城市变迁的道路。而在温州民俗学家金文平的口中,温州公园路从宋、明至今已经4次更名,新中国成立后才因路旁有中山公园,定名为“公园路”。

  金文平说,公园路东起环城东路,西至解放街,长580米,宽12-17米。建成至今共经历了四次更名。第一次在宋、明时期,据说当时此地住着一位才学智深的先贤,他不但上知天文地理,并且有一颗崇德的心,喜欢向小辈们传教文学,传授礼仪,谈论人生哲理。许多年轻读书人慕名来此请教知识,学习修身养性的道理,此路因此得名“习礼坊”。

  第二次是在清朝时,因此地建有县城隍庙,更名为县城殿巷,俗称县城隍。第三次在民国时期,因公园路毗邻五马街和禅街(曾命名蝉街,现恢复禅街),改名为中山东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路旁建有中山公园,再次更名为公园路。

  此外,温州古城三十六坊中,就有儒英坊、儒志坊、谢池坊、德政坊、道爱坊等五坊位于公园路一带。而今,公园路两旁的背街小巷主要有兴文里、花园巷、县学前、园西巷、九柏园头等。

  从文到商历史可追溯至东晋初

  说起公园路的历史,温州博物馆副馆长高启新滔滔不绝,他说:“这里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是瓯越文脉的重要集中地。”

  了解这段路,还得从开元寺说起。东晋太元年间,公园路上建起了温州较早的寺院——开元寺。明朝时,一名叫王瓒的后生曾在寺里读书,一举中了榜眼。那一年,寺院里的芙蓉花开得很盛,王瓒去京城做官后特地写了“芙蓉精舍”四字匾额寄来开元寺。根据史书记载,开元寺最鼎盛时有五大子院,在当时的社会地位非同一般。

  在公园路的另一头,千年古城墙遗址同样见证着温州的建城史。古城墙北边沿瓯江修筑,在华盖山、积谷山上依山就势,很是壮观。不过1930年前,为建中山公园,拆除了积谷山一段城墙。

  提起公园路还得说说华盖山。华盖山素有天下第十八洞天之称,此外,高启新还讲起了华盖山上“却金亭”的故事,那是一段温州“廉政史”。当时的老百姓为了纪念父母官何文渊、文林为政清廉,自发捐款,筹集资金在华盖山上建起了“却金亭”。

  历史上,以公园路为中心聚集了一众儒家英才。以华盖里为例,明代的梧竹书院,因一部《歧海琐谈》名声大噪。书的作者姜准建起了梧竹书院,在书中记录了温州的风土人情、名人轶事、传统风俗等,这部书也被视为瓯越文化的百科全书。

  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近现代,公园路又演变成为温州经济最繁华的地段,至今较好地保存着“南市”的历史功能格局。高启新说,尤其是民国时期,大量洋货集中在解北、公园路一带,人流云集。同时,明清以来所形成的街巷风貌也一直保留至今。

  “怀旧”打卡唤起公园路的回忆和情怀

  新华书店,集香居,天津馆,县城隍,中山公园,工农兵雕塑……一种味道,一段岁月,一份情怀。

  听闻公园路将进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和提升,不少对温州古城记忆犹新的民俗学专家和市民纷纷打开话匣子。公园路上的经典景点,唤起了他们的怀旧情结。

  书店是打开一座城市的钥匙。曾经,位于公园路口的新华书店就是这样一把钥匙。金文平先生告诉记者,新华书店是他上学读书时期最喜欢去的地方,新华书店外的小人书摊承载了很多孩子童年的欢乐。金文平先生还帮忙翻阅资料,找到了温州新华书店始建于1949年解放初期,原店于1968年被焚毁,后又在1970年重建。

  天津面馆曾经也是公园路口一景,1949年来自天津的张庆云买下了龙王殿两间楼房(现兴文里),正式打出了天津面馆的招牌。1956年,全国掀起了公私合营,天津面馆加入县前餐馆。不久饮食公司将天津面馆分立出来,在公园路(万寿巷口)设立天津面馆。直至1996年,中亚公司将天津面馆分组个人经营,楼上名为“天津楼”,楼下为商场。

  集香居是公园路的“老温州记忆”,提起它就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奶油香气。据《温州市志》记载:“集香居点心店位于公园路,创办于1977年,专营花色点心,尤其是堆花蛋糕,闻名全市。”集香居的梅花蛋糕、方块蛋糕曾经是温州人下午点心的最佳选择。

  公园路因中山公园而得名。中山公园坐落在公园路东侧,建于1930年,为纪念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命名。1951年于积谷山东麓增设儿童乐园。1979年儿童乐园进行修建,增设了大型旋转式机动飞机,成为那个年代少年儿童喜爱的游戏场所。

  市区华盖山的“工农兵”塑像几乎家喻户晓,三个手握铁棒、铁犁和钢枪、昂首挺胸英姿飒爽的塑像,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成为许多温州市民难忘的记忆。据资料记载,塑像高7.4米,建于1958年,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新中国成立后温州第一座城市雕塑,也是温州千百年来第一次在公共空间树立劳动人民形象。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夏婕妤 孙余丹

  实习生:蔡菲 李丹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白倩倩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