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种植人叶渔春:要把中药留下来 留给后人

温州网 2019-07-11 11:27:00
“您为何坚持种植多种中药呢?”“留种啊,把这里的中药留下来,留给后人,中药就是中医的根。”

  温州网讯(通讯员 赵国靖 曹慧婕 黄靖 张擎阳/文 林倩/摄)“我开办中药材基地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趁现在还能下地干活,我想把它继续办下去。”文成县西坑镇百龙药材基地负责人叶渔春老人望着雨中雾气朦胧的中药田感慨道。

  7月9日,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青春我筑梦·健康‘药’先行”暑期社会实践团经过两小时的跋涉,抵达文成百龙药材基地,寻访最美中药人,聆听老人与药的故事。

  在访谈中,时年83岁的叶老告诉大家,他对当地的地形、土质和气候等进行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察。“当时的中药基地还只是一片贫瘠的黄土地。”叶老指着墙上中药基地开办初期的照片说道,“中药不好种,人力和财力都是很大问题。”

  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种植中药材这个行业时,叶老表示他年轻时在测绘局工作,后来也曾当过养蜂人,从浙南地区到东三省,走遍了中国大部分城市与农村。他感受到了流传至今的中药方剂所蕴含的魅力,中医疗法温和而又见效快。2003年1月,叶老在镇政府和扶贫基金的帮助下,在西坑百龙村经营起百龙中药材种植场,由种植单一药材到现在的浙贝、白术和太子参轮种模式,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约320亩药田。

  “您为何坚持种植多种中药呢?”“留种啊,把这里的中药留下来,留给后人,中药就是中医的根。”“您有想过让您的孩子继承您的中药事业吗?”“六个孩子都住在外地,如果没人继承的话我就把这里留给国家,留给政府。”老人点燃了一支烟,看了眼轮椅上的老伴,把目光投向了丘陵沟壑间的那片黄土。

  “叶老叮嘱我们要多听,多看,多走,多学。”访谈结束后,一位实践团成员有感而发,“书上的知识终究是知识,自己经过实践的才是真的。”

  实践队队长表示,加强对中药文化的宣传,把中药文化传承从理念转变为行动,并通过以访谈中药人的形式探寻老一辈人对中药的认同感,从而发掘出中药领域的“工匠精神”,这也正是温医药学人的追求。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