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瓯江三代人

温州网 2019-07-17 09:12:00
在傍江而立的鹿城区横山村,黄家三代人与瓯江的传奇故事,吸引了我前去追寻。

黄氏兄弟故居。

  温州网讯 人非草木,却像草木一样逐水而生,河流到哪里,人类就会追随到哪里。在傍江而立的鹿城区横山村,黄家三代人与瓯江的传奇故事,吸引了我前去追寻。

  黄氏兄弟生意做得顺风顺水,“黄新顺”声名远扬

  92岁的黄崇金老人居住在横山老街西头一间平房里,黄氏家族与瓯江的故事,在他的叙述中缓缓展开。

  清光绪年间,位于瓯江下游的横山是一个贫穷的小村落,黄崇金的爷爷黄章有出生在该村一农民家庭。黄章有10岁出头,见瓯江上游的丽水各地有舴艋船经过横山时,常停靠在横山后畔园码头等候潮水涨落再行船,船老大也便上岸到横山街买卖一些货物,就萌生了做生意的念头。黄章有与青田船老大交朋友,与弟弟黄前星联手在横山街开了一家南北货店,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几年下来,积攒了不错的人气和口碑。

  光绪二年(1876)《烟台条约》签订,温州港被迫开放,到了民国,瓯江口区已成为著名的良港商埠,与新加坡、日本、台湾、香港等多个国家与地区通商,与广东、福建、上海等主要港口有频繁的商业往来。黄章有、黄前星两兄弟已拥有一定的财富,瞄准海上贸易,花重金打造了一艘三档篷帆(三桅)大航船,载重量127吨,20多名船工,号称“黄新顺”。他们大量收购丽水山区从瓯江放排下来的木头,航海运输到上海、南通、广州、汕头等地出售,同时也做板枋、木炭、棉花和海鲜咸货生意。航船在江海里行驶,常遇大风大浪和窃贼、海盗,死亡威胁是家常便饭。胆识过人的黄章有兄弟俩雇佣了武夫,购置了武器,遭遇窃贼、海盗就激烈反击,战无不胜。黄新顺名气大震,瓯江上许多帆船出海,要求跟随黄新顺,一些船老大说:一箩筐银番钱放在门外能呼呼大睡,这样的胆略才能开黄新顺。

  1931年抗日战争爆发,我国沿海形势紧张,为躲避战火,黄氏兄弟卖掉了黄新顺大航船,回家乡置办家业。他们购买了八亩田地,在横山街建造了一栋中西合璧的房子:中国式的深宅大院用了一个西洋式的外墙和门面。楼房有门楼、天井、正房、东西厢房、二楼回廊(走马楼),外墙有精致华贵的雕塑。据说建造时开有五扇拱形大门,有风水先生说这忌讳金銮殿的“五朝门”,改一扇大门为窗户。高高的中门门楣上塑有“忠厚传家”四字,是清朝举人吴吉庆题写。“忠厚”两字成了黄家家训,忠厚仁恕,百世流芳。一座楼房,承载了一个家族的荣耀。

  民国晚期,横山村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仅横山街就有店铺70多间,有雕刻、打铁、裁缝、染织、做酒、打肉等,其中有14间剃头店,7间面店,是温州城西部地区重要的商贸集市中心。商业辐射范围东到温州城区、洞头;南到藤桥、瞿溪一带;西到青田、温溪等地;北到桥头、桥下。横山街人流如潮,常被不断涌来的商人、船老大和村民们围挤得水泄不通。

  黄章有在横山街开了一间南北货店,也叫“黄新顺”,销售红枣、桂圆、荔枝、红糖等货物,过着节俭的日子,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黄云钦、小儿子黄云木,各打造了一只小航船,在瓯江上做运输生意。黄前星也开有一间南北货店,他有四个儿子,务农。

  黄云钦的小航船运了垃圾运甘蔗,奔波在江河和大海里

  每年三月是江南春耕的季节,黄云钦在春耕前一个月就开始忙碌了。他的小航船载重量12吨,以货运为主,春耕前后几个月都是到温州城区运畚扫(垃圾)。每天晨光初露时,他摇着船从横山出发,瓯江两岸的山峦在晨曦中还是灰暗的轮廓。风帆鼓胀,急驶如飞,到达温州城麻行或西郭码头约4个小时,黄云钦把船靠上码头,与早已在那里等候的老乡一起,把堆积在码头附近的畚扫一担担挑到船上,装到船沿与水面接近齐平时停止,在潮水上涨时摇船回横山。

  横山村民国时期虽然商业繁荣,但村里商人不多,村民还是无法超越田地过日子。横山村人多地少,平均一个劳力只有两分田地,农民就要更加用心地经营田地,想着办法增产增收。有言是“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当时没有化肥,积肥成了农民重要的劳作。他们三五成群,来到温州城里扫畚扫,每人一手拎畚箕,一手拿扫帚,挨家挨户扫垃圾。那时,温州城里的垃圾也不多,是一些果皮烂叶、鱼鳞猪骨、鸭毛鸡屎、灶灰柴屑,一人半天扫下来,也不过两畚箕垃圾,就堆在码头附近的畚扫坦里。他们也到阴沟里掏淤泥,阴沟里污水横流,寒气臭气浓重,他们爬在里面浑身湿透,如同进入冰窖里,就是夏天,也总被冻得瑟瑟发抖,干上十几分钟,要爬出来晒一会太阳。他们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番薯扁儿(番薯饼),晚上到亲戚家打地铺过夜,没有亲戚就躲在能挡风遮雨的地方窝一夜。他们被城里人称为“捡垃人”,三五天下来,畚扫坦里的垃圾越堆越高,可以载回家了,他们就雇用黄云钦运输,运费是一船100斤稻谷。黄云钦每天起早晚归,在横山与温州城之间一天一个来回。

  朝夕更替,日月流转,到了白露时节,瓯江两岸成片成片的甘蔗林绿浪翻腾,气势磅礴。横山村种植甘蔗的历史悠久,几乎家家户户栽种。霜降之前,甘蔗收成,农民把甘蔗连根挖出来,田园里飘起了蔗香。横山村的甘蔗不是质硬皮厚、用来榨糖的糖蔗,而是用于鲜吃的脆心果蔗。由于土质沙性,用肥充足,横山果蔗皮色翠绿、枝节修长,酥松甜脆,有人说:早上吃了横山的甘蔗,下午的嘴唇还是甜的。农民理净甘蔗的叶子,砍下梢头埋在泥土里做种,10根一捆用草绳扎实,一堆堆垒成半人高,等在码头上,等在道路边,等在农家的院子里,由黄云钦的小航船运到温州老城区,运往台州温岭、椒江等地,甚至出瓯江到近海一些县城和岛屿上出售。这是黄云钦一年中最辛苦的时段,他摇着载满甘蔗的小航船,奔波在江河和大海里,他与大风巨浪对抗,与窃贼海盗对抗,与不平的命运对抗。

  那年头,甘蔗是贵重的货物,在集市上要通过牙郎销售,大多购买者舍不得吃,作为走亲戚拜年的礼品,当然,也有人会买一根甘蔗吃。黄云钦发现,许多人拿到甘蔗,先从最甜的根部吃起,而他习惯从不大甜的末梢吃起,越吃越甜,渐至佳境。黄云钦想:人生就如倒吃甘蔗,要甜在后头。

  黄崇金的水性在横山一带无人匹敌,他曾一次救起了28人

  1945年秋,抗战胜利,黄云钦见自己的小航船已经破旧不堪,就打造了一只盆拖(一种驳船),与已长大成人的儿子黄崇金一起做起客运生意。盆拖船型长方形,船舱略凸出,木质船篷,船性平稳,像在江上漂浮的一间小木房,本身无自航能力,需要其他船只拖带。此时,使用机械发动机的轮船在瓯江下游已出现,青田温溪和温州麻行、西郭码头就有云龙轮船行驶,可拖带舴艋船和盆拖,最多时拖带100来只,连接成五六百米长的驳船船队,远远望去,像一列行驶在江浪中的加长版火车。黄云钦坐在自己的盆拖里,见山景转换,江涛翻涌,蓝天澄净,鸥鹭飞翔。

  十几年的光阴随着江水流淌而去,到了花甲之年的黄云钦把盆拖交给了大儿子黄崇金。20来岁的黄崇金与父亲年轻时一样身强力壮,宽厚中带有一点偏执。他生活在富裕家庭,却依然勤劳,每天都出没在瓯江的风浪里。瓯江的脾性难以预测,他根据它的脾性和潮水的涨落行船。一般情况是先把载有乘客的盆拖从潮下潭码头摇橹到达600米外的横山浦口,在那里等待从温溪过来的云龙轮,拖带到温州城区。返程是先被云龙轮拖带到浦口,解下挂靠的绳索,摇橹回到潮下潭。

  黄崇金从小就喜欢投入瓯江的怀抱,享受水波触摸皮肤的快感。那时候江水清冽,能见度在一米以上,他光着上身,穿着短裤,跳进江水里畅游。他10多岁不仅能在台风天横游瓯江,还能走水于两岸间(中国功夫“水上漂”)。有一次,他让伙伴用稻草绳捆住自己的手脚扔进江里,他能长时间漂浮在水面上。有伙伴见他的弟弟黄崇飞站在岸边,就说:把你弟弟放在肚子上能不沉吗?黄崇金轻蔑地看了一眼问话的人,就叫黄崇飞过去坐在他的肚子上,所有人都屏住气息替他紧张,他躺在江面上却摆出泰然嬉游的姿态。他的水性在横山一带无人匹敌。

  1949年,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新中国成立了。横山街商业依然繁荣,且有了历史厚重感。云龙轮改名“瓯江1”,驳船一只收费两元。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提高,出行更加频繁了。过年过节,每只盆拖都挤满了人,船舱里挤不下,就坐到船背上去,一只盆拖最多时挤有70多人。

  1963年春夏之交,一天下午,黄崇金在返航的途中,见江水浩荡,吩咐乘客注意安全。船队到达浦口,他解下自己的盆拖,正准备摇橹时,身后传来一阵惊叫,扭头一看,原来桥埠盆拖在解开绳索时,由于船背放置货物太重,使船体失去重心,侧翻在江中。黄崇金调转船头去抢救,桥埠盆拖倒扣江中,慢慢下沉,乘客被困船舱,发出一片凄惨而尖锐的哭叫声。

  黄崇金飞速脱掉汗衫,纵身跃入江中,向着桥埠盆拖游去。他潜到江底,想钻进船舱里救人,可打开船窗,江水就会涌进舱内,后果更加糟糕。他绕船游了两圈,寻找不到突破口,万分危急中,一位舴艋船船工递给他一把劈柴斧头。黄崇金爬在朝天的船底上挥舞着斧头,一块块木屑伴着沉闷的劈木声落入江中,浮在江面。很快,船底厚板被黄崇金劈出一个大洞,他钻进洞中,船舱已严重进水,他随手抓住江水里的一团黑发就拉出船洞,最先救上来的是一个妇女,她手中还攥着一条布袋。水中救人稍有不慎,救人者本人也有性命之虞,黄崇金从容淡定,一次次地钻进船舱,把一个个乘客从江水中托举出来,在众人帮助下,共救上来28人。

  黄崇金救人的壮举迅速在瓯江两岸传扬开来,此后几年,他在瓯江上和河里、井中还救起多名溺水者。

  人民公社时期,黄崇金卖掉了盆拖。他在码头上做牙郎,闲暇时下江捕鱼。瓯江里有取之不尽的鱼、虾、蟹、鳖,刀鲚(刀鱼)、子鲚(凤尾鱼)、鲈甲(鲈鱼)最多。待夕阳坠入山野,飞鸟闪入树林,耕牛归入栏中,他才划上“跳鱼白儿”(一种小木船),慢悠悠出江。夜幕降临,江风如水,月光明澈,他在船沿上放一块用白漆漆过的木板,木板在月光映照下发着亮光。鱼类和昆虫一样,有着趋光性,就纷纷跳向木板,有的落进船舱里,有的掉回江里去。几个小时下来,捕到10斤左右,他就划船回家。江面依然波光闪闪,摇曳灵动,他悠闲的日子被江水看了个清清楚楚。

  改革开放后,陆路交通飞速发展,依靠瓯江水路便利而繁荣的横山村没有了优势,只得成为瓯江对岸桥头镇小商品市场的后方基地之一。安装打火机、手表机芯,老年黄崇金经常在横山老街上游逛,他的眼里蓄满了明净,他有一颗平和的心。

  来源:温州日报

  曹凌云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