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纹石碑”里有句常引用的“外交辞令”

2019-09-10 09:51:00
碑上龙纹则体现明朝工匠手艺,大致可推测它是明末清初文物。

  市区公园路改造提升再现重要文物!继挖出开元寺千年石构件之后,8月25日下午,工程施工队在市区东南大厦前(名城广场附近)1.5米的地下,出土了一块刻有龙纹的青石石碑。“青石和其他挖出的石头在材质上相差较大,经过清洗后,才发现刻有龙纹和文字。不过,这是一块残碑,暂未发现其余部分。”

  碑上龙纹

  康熙亲撰《训饬士子文》

  楷书写就颁行各地学宫

  这块龙纹青石石碑,虽然是残缺的,但还是能清晰看到,石碑上部刻着一条龙,龙纹右侧有残缺字体,龙纹下方有数排楷书文字。专家表示,一般来说石碑上刻有龙纹的,大多属“官家”所立;而从内容布局看,比较符合清代石碑特点,碑上龙纹则体现明朝工匠手艺,大致可推测它是明末清初文物。

  专家考证出土残碑

  专家认为这块石碑应是镶嵌在墙体内。“出土的石碑除刻有龙纹和字体的正面外,其余三侧表面均是粗糙、不平整的,而且石碑两侧呈现外宽内窄,这样的造型基本上是为了方便将石碑嵌到墙内。”

  石碑残留部分可见真书(即楷书)写就的文字,其中有“朕临驭以来,隆重师儒,加意庠序,近复慎简学使,厘剔弊端,务期风教修明,贤才蔚起,庶几棫朴作人之意。乃比来,士习未端,儒效罕著。虽旬内外臣工,奉行未能尽善,亦由尔诸生积锢已久,倅难改易之故也。兹特亲制训言,再加警饬,尔诸生其敬听之:从来学者先立品行,次及文学。仁术事功,源委有叙。尔诸生,幼闻庭训”之类的句子。

  石碑上的内容属康熙皇帝亲撰并颁发各地学宫勒石的《训饬士子文》部分文字。

  石碑应属府学所有

  在清康熙年间所立

  在清代历史上,康熙是个从小就“开挂”的皇帝,少年时勇擒鳌拜,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准噶尔,驱逐沙俄;并大力发展经济、重视文化教育。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正月,刚过50岁生日的康熙皇帝下诏,整修国子监。

  碑上文字国子监是中国自隋朝以降的最高学府,经过历朝历代改革,到清代已发展到高峰。康熙皇帝对国子监非常重视。为培养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是年六月,康熙皇帝制《训饬士子文》(该文《圣祖实录》206页有载),以“真书”(即楷书)写就后颁发礼部,命勒石立于国子监,并向全国学宫颁行。

  温州等地为贯彻该圣训,均按照一定形制,积极刻制石碑立于府学或县学中,这次出土的残碑应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刻制而成并立于府学的。

  而在第二年,即康熙四十二年(1703)的九月,康熙皇帝第四次南巡时又“谕礼部:训饬士子文,若令各府、州、县学宫一体勒石,恐有不产石之州县地方,或致借端扰派,应俟国子监勒石后,以拓本汇颁各省转发所属学宫一体遵行。”康熙又怕自己下达的这一旨意,会给部分地方增加负担,因此再次下令,明确不准地方私自刻石立碑。

  2006年在山东省梁山西麓采石场碎石渣中发现的《康熙御制训饬士子文》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废弃的。这块石碑经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鉴定,刻于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公元1703年),在梁山采石刻制,但未立碑。也就是说,这年2月份刻的这块石碑,在收到皇帝停止刻碑手谕后,未被利用从而埋没数百年。该碑宽1.1米,高3.3米,厚0.38米,专家表示是根据国子监拓本摹刻的。

  学宫立《训饬士子文》碑各地均见记载

  而在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全国各地遵圣谕刻石碑的数量不少,如今各地均有发现。如此前西安碑林曾藏有《训饬士子文》一碑,碑为竖形,圆首方座、周边及顶座均饰龙纹,长302cm,宽ll0cm,碑文从右向左共13行,每行50字。还有山东孔庙大成殿附近也有一块康熙御制《训饬士子文》,大小碑文与各地出土的大都相同。

  此次温州府学旧址出土的残缺石碑宽约50cm,根据龙纹和部分字体分析,文物专家推测残缺石碑大概仅整体的五分之一,据此整体宽约110cm,而高度应该也在300cm左右。至于立碑时间,大可推测在1702年正月~1703年9月。

  碑文“勿谓朕言之不预也”

  成“外交辞令”常有使用

  此碑文内容对研究清朝的教育制度有一定价值,此文暂且不表。小编在细读这篇600多字的训饬文章时,发现末尾有一句非常熟悉的“外交辞令”。

  康熙皇帝在撰写这篇文章时,言之谆谆,恩威并施,反复劝说读书要人品大于文章,要上进、要光宗耀祖。最后他似乎“面色一沉”,说“王法都已作出规定,到时没人会宽宥你们的行为",然后再加重语气“勿谓朕言之不预也”——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别说我没提前警告你!”

  “言之不预”这句子,第一次作为外交辞令出现在康熙孙子乾隆皇帝笔下,在一封乾隆五十八年(1793)写给英国王的信里。当时,英国派使者向清廷提出准许贸易、免税等六项要求。这份外交诉求被乾隆皇帝全部驳回,并连写两封信加以驳斥。在第二封信里,他就采用爷爷的话,来警告英国“勿谓言之不预”。

  而新中国成立后,这句话也常被采用到“外交辞令”里。但据说只对外国说过6次:

  第一次采用是1950年朝鲜战争。当时我国摆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态度,警告美国“越过北纬38度线咱们就开干”,当时就用过“勿谓言之不预”一话。结果美方不听,于是“抗美援朝”打响;第二次使用这“六字”是1962年中印战争。《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社论,原话是“局势是险恶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正告印度当局,勿谓言之不预也”;第三次是1967年怒怼前苏联间谍在中国窃取情报,随后1969年双方在珍宝岛开战;第四次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当时《人民日报》社论《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也用了那六字警告;第五次是2012年钓鱼岛问题上,新华社发微博发话;第六次就是2018年4月6日晚,新华社怒怼美国提出1000亿美元商品的增量关税。

  附:康熙御制“训饬士子文”

  《训饬士子文碑》拓片

  国家建立学校,原以兴行教化,作育人才,典至渥优。

  朕临驭以来,隆重师儒,加意庠序,近复慎简学使,厘剔弊端,务期风教修明,贤才蔚起,庶几棫朴作人之意。乃比来,士习未端,儒效罕著。虽旬内外臣工,奉行未能尽善,亦由尔诸生积锢已久,倅难改易之故也。兹特亲制训言,再加警饬,尔诸生其敬听之:

  从来学者先立品行,次及文学。仁术事功,源委有叙。尔诸生,幼闻庭训,长列宫墙,朝夕诵读,宁无讲究。必也躬修实践,砥砺廉隅。敦孝顺以事亲,秉忠贞以立志。穷经考义勿杂荒诞之谈,取友亲师悉化侨盈之气。文章归于醇雅,毋事浮华。轨度式样规绳,最防荡轶。子衿佻达,自惹匪议。

  苟行止有亏,虽读书何益!若夫宅心弗淑,行已多愆。或蜚嚣流言,胁制官长,或隐粮包讼,出入公门,或唆搂奸猾,欺孤凌弱,或招呼朋类,结社要盟。乃如之人,名教不容,乡党弗齿,纵倖逃褫朴,滥窃章缝,返之于衷,能无愧乎?况乎乡会科名,乃抡才大典,关系尤巨。士子果有真才实学,何患困不逢年。

  顾乃标榜虚名,暗通声气,夤缘诡遇,罔顾身家,又或改窜乡贯,希图进身,嚣凌腾沸!罔利营私,种种弊情,深可痛恨。且夫士子出身之始,尤贵以正。若兹厥初拜献,便已作奸犯科。则异时败检,逾闲何所不至,又安望其秉公持正,为国家宣猷树绩,膺后先跋附之选哉?朕用嘉惠尔等,故不禁反复惓惓。兹训言颁到,尔等务共体朕心,恪遵明训,一切痛加改省,争自濯磨、积行勤学,以图上进。国家三年登造,束帛弓旌,不特尔身有荣,即尔祖父亦增光宠矣。逢时得志,宁俟他求哉。若仍视为具文,玩愒弗儆,毁方跃冶,暴弃自甘,则是尔等冥顽无知,终不能率教也。既负栽培,复千咎戾。王章具在,朕亦不能为尔宥宽矣。

  自兹以往,内而国学,外而直省乡校,凡学臣师长,皆有司铎之责者。并宜传集诸生,多方董劝,以副朕怀。否则,职业弗修,咎亦难逭。勿谓朕言之不预也。尔多士尚敬听之哉?

  来源:温州三十六坊

  参考资料

  康熙皇帝与《训饬士子文碑》作者黄小芸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