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唱一首赞歌献给祖国

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唱一首赞歌献给祖国

温州网 2019-09-25 09:24:38

  温州网讯 沧海桑田,瓯江口崛起一座新城。

  日新月异,大东海见证一个奇迹。

  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是温州向东面海发展的前沿阵地,是一座滩涂之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是全省第一个获批的产业集聚区,是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腾飞之城!

  今年4月,温州瓯江口十里樱花绽放,这一年,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如同春日枝头的花蕾,一年胜一年,芳香漫溢。

  花香引蝶来,来自浙江省散文学会30余名知名作家、中国摄影爱好者们齐聚这片土地,记录着“东方时尚岛·海上新温州”的魅力蜕变。

  曾经的滩涂蜕化成笔直宽阔的行车道、曾经的茅草芦苇幻化成“多彩绿带,花漫新城”的园林艺术、曾经的传统渔业进化成高新科技产业……瓯江口这片神奇的土地,让温州从“瓯江时代”跨步至“东海时代”,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

  瓯江口建设发展离不开一群发扬“拓荒牛”精神的建设者,他们追寻梦想,铸就传奇;敞开胸襟,一往无前。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瓯江口产业集聚区举办《东方时尚岛海上新温州》摄影大赛、浙江省散文学会采风等活动,通过影像与文字记录,感受从一片滩涂到巍巍新城的变迁,展现最美风貌,重现历史进程,向祖国献礼,向人民汇报,向建设者致敬!

  大海上生长出的热土

  施立松

飞越南口大桥 魏昌富 摄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温州洞头区作协主席,《读者》《特别关注》等杂志签约作家。在《散文》《人民日报》《读者》等近百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百余万字,获温州市“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篇文章入选中高考试题和年度选本。

  这是一片从大海上生长出来的热土。

  孤悬在东海万顷碧波中的霓屿岛,与地处八百里瓯江入海口的灵昆岛,像隔着银河的牛郎和织女,朝夕相见,遥相思念,却不得相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一个“堵塞灵昆岛,垦地十万亩”的想法浮出水面。几番谋划,历经移山、填海、拦坝、接管、吹沙,终于,在2006年4月29日,借一条14.5公里的长堤——灵霓大堤,拥抱在一起。

  从此,一片崭新的热土,从堤边生长,长出高楼,长出道路,长出新兴的产业和美丽的花园,长成一座“北生产、中生态、南生活”的“海上新城”,成为浙江省首个获批的省级产业集聚区。

  一晃十余年。数不清多少回往返于这条长堤上,每一回的感受都是新的。新区建设,像在白纸上绘制图景,规划尤为重要。城市建设基础先行。于是,瓯江口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应运而生。沿着长长的梯道下行,只见2米多高的管廊内,各种管道井然有序,这全长约13公里的管网,就像新城的血管,供给养分,排出废气物,它有效利用地下空间,破解城市道路常开“拉链”等问题,这是瓯江口新区的智慧化建设最有力的基础保障。

  扑面而来的海风里,海岛与都市的距离越来越近,如火如荼的霞光中,都市的触须越伸越长。堤内堤外,不仅仅有海浪扑岸的涛声、白鹭的鸣唱,更有水泥搅拌机的轰鸣、“拓荒牛”们建设新区忙碌的身影。新区展示馆落地了,新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通过高新技术栩栩如生地展示出来;学校建成开学了,发展大楼、邻里中心、人才公寓拔地而起,吸引了无数有志青年前来;花园小区精装完成了,新居民、投资者纷至沓来;威马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落成了,开创新能源汽车建设的先河;上市企业宏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入驻了,引领一批智能制造产业前来落户,为新城注入无穷活力……

  每一次行走在整洁宽阔的道路上,都能感受到新城建设者雕琢城市细节的精心和用心,除了独具特色的果皮箱、交通标志、公交站台和水滴型的城市照明设施,新城道路的命名,也别具匠心。东西南北道路以“瓯贯东西,雁飞南北”为原则命名,路名采用谢灵运的名句“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依次命名,走在瓯扬路、瓯帆路、瓯采路、瓯石路、瓯华路等富有诗意的路上,“雁山瓯水、灵霓同辉”的诗画意境油然而生。

  春天,瓯锦大道上,十里樱花长廊,吸引了无数游客的脚步。瓯江口这座滩涂上的新城,土质本不适合种樱花。“拓荒牛”们最终采用盐碱土原土改良技术,创新解决了滨海盐碱土原土改良与绿化技术难题,这才有了樱花盛景。这座新城,春有樱、桃、梨展颜,夏有紫薇、木槿盛开,秋有桂花、木芙蓉飘香,冬有梅花绽放,四季香溢满城。

  清晨,太阳从东海上冉冉升起,阳光下,这个新城如同一尾闪耀着光芒的锦鲤,带着温州城市东扩的梦想,游弋向广阔的天地。

  本文于8月5日“学习强国”APP刊发

  当灵昆恋上霓屿(节选)

  赵燕飞

远眺瓯江口新区 项绍雄 摄

一网千金 张碧华 摄

  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九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湖南文学》杂志社副主编。曾获第六届毛泽东文学奖、“中骏杯”《小说选刊》双年奖(2014-2015)最佳读者印象奖。已发表长篇小说两部,中短篇小说、散文、评论、诗歌等散见于《小说月报·原创版》《花城》等刊物。

  对温州向往已久,却一直无缘得见。

  五月初,应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著名作家陆春祥先生之邀,前往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采风,与温州来了一次零距离接触,也算是了了一桩心愿。

  温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瓯江口产业集聚区位于温州东部,地处瓯江入海口,是通过海涂围垦新生长出的一方热土。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有专家提出“堵塞灵昆港,垦地十万亩”的瓯江南口垦涂工程规划,“温州半岛工程”的思想开始萌芽。从成立浅滩围涂工程指挥部,到温州半岛工程正式开工;从连接灵昆岛与霓屿岛的灵霓大堤建成通车到威马、宏丰等众多高新企业纷纷入驻;从一纸蓝图到一座海上新城的拔地而起,其间历经了多少月缺月圆花谢花开。

  如果把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比作一颗珍珠,灵昆岛就是她的“核”。随着一期围涂工程的完成,珍珠开始大放异彩:海洋、地名、景观、桥梁、家具、智慧等六张文化名片,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整合的良好发展态势,使得这座充满时尚气息的海上新城备受世人瞩目。

  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的飞速发展,首先得益于交通优势。该区位于温州产业沿海发展轴和城市沿江发展轴的“两轴”交汇处,南邻龙湾国际机场和规划中的温州高铁东站,东边是状元岙深水港区。区内拥有两条国道和一条高速公路,还有两条轨道交通线。“铁、公、机、港”四位一体,可谓得天独厚。

  不仅地上的路四通八达,瓯江口地下还藏着一个大“秘密”。为了建设国际时尚智城,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成功打造城市未来的“主动脉”: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该工程涉及结构工程、排水工程、消防给水工程、暖通工程、电气工程、自控工程、火灾报警工程、控制中心、给水管线工程等九项内容。地下管廊既是“里子工程”,又是“民生工程”,可以有效利用地下空间、破解城市道路常开“拉链”等难题,为瓯江口新区的“智慧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该区坚持交通、能源、水利、环境、信息等市政基础“五张网”一体规划、同步建设。市政道路、河网、绿网相融相成,交通杆线、路灯、标志标牌等城市家具彰显瓯江口特色,这一切,无不充分体现了瓯江口所追求的城市品质。

  “多彩绿带,花漫新城”,以“桃花大道”“樱花大道”“银杏大道”等为主题的特色景观大道和九大精品主题公园,是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的“杀手锏”之一。其中的樱花大道已经建成,两万多株樱花,三十多个品种,长达五公里,被中国樱花协会确认为全国城市市政道路规模、档次、品位最高的樱花大道。想象一下,当樱花盛开的时候,这条路,该是多么的人山人海美轮美奂啊!

  没能赶上盛况空前的樱花节,有点小小的遗憾,但想着有朝一日再来瓯江口,海棠、紫薇、木芙蓉、石榴、梅花……总有一种怒放的美丽等着我,心中便只有期待了。

  还有个小小的遗憾,因为行程紧,没能去霓屿岛看看。

  有人说,在遥远的前世,灵昆与霓屿是一对形影不离的恋人。他们遭遇了各种各样的阻力,以至未能修成正果。到了今生,他们化为两座遥相对望的岛屿,只能凭借东海无边无际的浪花,来倾诉彼此之间无穷无尽的思念。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他们能够紧紧拥抱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此不再分离。

  灵昆与霓屿的美好未来,将在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的长期规划里慢慢实现。

  满怀期待的人儿,说不定可以亲眼目睹那样的激情时刻。

  命运交汇的岛屿

  王雪瑛

瓯江口外白鹭飞 刘海鸣 摄

  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第九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上海报业集团高级编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文艺理论家钱谷融先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高铁穿过晨雾,向南,一路疾驰。想象弥漫心海,向我,一路描绘。瓯江口,位于东海与瓯江的交汇处,千年的浪潮不舍昼夜冲积出灵昆岛,千年的日月交替着辉映海天苍茫中的苍翠岛屿……

  我点开手机上的照片,为我的想象寻找着现实的细节。瓯江口新区犹如一条巨鲸从东海游向瓯江,灵昆岛就是鲸鱼之首向着瓯江口,西从灵昆岛的灵昆大桥,东至霓屿岛,南向浅滩南围堤,北至浅滩北围堤,总面积约110平方公里。这是巨鲸的身材,瓯江口新区的体量,日日夜夜感受着滔滔瓯江流入浩浩东海……

  “你要去瓯江口新区吗?”温和的男中音,让全神贯注的我抬起了头,没有注意到身边座位上换了乘客。“你怎么知道我要去瓯江口呢?”“你在研究的这张图,我很熟悉。”“你在瓯江口工作?”“对,我在温州宏丰工作,公司就在瓯江口的瓯锦大道上。”看来图上无法查找的细节,提前找到了可以求证的人,让我未到温州城,已近瓯江口。

  他告诉我,他从美国回到温州已有8年,亲历了瓯江口新区的快速发展,一个宜居的现代化新城正在建设中。现在他住人才公寓,周末才回温州。或者父母带着孩子来看他们。

  他在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作,也会经常去美国出差,国内国外的对比中,他对瓯江口的发展前景很看好。他以愉快的笑容,从不同方面肯定着当年选择回国发展的正确无疑。“哦,现在的肯定,会不会是当年的疑问?”我追问了一句。

  “当然,这毕竟是人生的重大选择,我想灵昆岛是我命运交汇的岛屿。”“这个表述很文学,一定有故事吧?”

  他望着窗外移动的景色,开始了回溯往事:“在美国加州大学毕业后,我工作了几年,2010年夏天回温州看望父母,也去了几个沿海城市走走,为自己今后的发展考量。正好遇到高中同学聚会,在轻松而热烈的氛围中,我们重逢了。她是当年的学霸,她的专业是城市规划,又学了工程基建,当年她正投入瓯江口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中,还专程带我看了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一种变化发展的气氛吸引着我,同学情深的目光也吸引着我。当然,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左右着我,政策与资金、地域与条件、技术与人力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都会影响一座新城的建设,何况是围海造田、连接岛屿,在瓯江和东海的交汇处造就新城……”

  “嗯,蓝图有多么宏伟,过程就有多么艰巨!”“你的理解很到位,当年的瓯江口新区还是一个大工地,一条路一幢楼,一片荒凉是海风,一到夜晚没有人。刚到新区报到上班的表弟就提醒我,他当然欢迎我回温州,但是不是要落户瓯江口新区,他则劝我慎重考虑。他希望我的选择是了解实际情况后的选择,是理智和情感结合的选择,而不是盲目和冲动的选择。他告诉我,他们被一辆车拉到当时建设中的新区规划展示馆,同一批被录取的4名展示馆工作人员看到了正在建设中的工作现场,最终有两人放弃了,而他是选择留下的人。他希望我选择后不会后悔……”

  “你和表弟8年来的工作经历,不仅仅是获得了无悔的选择,更是见证了新发展。”“他比我更全面地了解新区建设,他在规划展示馆的工作很出色,获得了瓯江口最美建设者的称号。”

  “成为最美建设者,这样的青春真美!你的同学一定也很优秀,在新区建设中发挥了聪明才智。”“我的那位同学成了我的妻子,她的确工作得卓有成效,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参与了新区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这是保障城市运行的生命线,也是智慧新城的重要基础设施。”

  有多少沙砾才能汇聚成塔?有多少泥土才能围海造田?有多少人凝心聚力才能造就一座新城?在我们的交谈中,温州南站到了。走出高铁站,我们匆匆告别。特别感谢他的故事,成为我走进瓯江口新区的引子。

  本文于8月19日“学习强国”APP刊发

  来源:温州日报

  沈巍蔚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