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一个个家庭的奋斗故事,构成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壮丽篇章。

上一代人走过的万里征程,与国同行的奋斗故事,不仅是给下一代人上一堂刻骨铭心的生命课,更是一堂激励下一代人接力奋进的爱国课。

今起,温州新闻网推出《我家的爱国课——与国同行的奋斗故事》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我家的爱国课 | 汪月霞:爱岛尚武的“海霞”原型

温州网2019-09-29 14:11:00

  汪月霞,1936出生,洞头人。

  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首任连长、著名全国民兵英雄,小说《海岛女民兵》和电影《海霞》的原型。

  1960年4月23日,汪月霞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国防部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赠与汪月霞半自动手枪一支,100发子弹。

  其所任连长的洞头海岛女子民兵连,多次获得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军区、南京军区、中央军委的嘉奖。

  “大海边哟/沙滩上/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啊织鱼网/高山下哟悬崖旁/风卷大海起波浪/渔家姑娘在海边/练啊练刀枪……”40年前,这首《渔家姑娘在海边》的歌曲作为电影《海霞》的主题曲,红遍了大江南北。

  《海霞》这部电影以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南部沿海渔民生活为背景,讲述一群女民兵参加保卫新中国战斗的故事。而影片中的女主角海霞的原型就是当年洞头女子民兵连连长汪月霞。

  2019年一个夏日午后,83岁高龄的汪月霞——短发,衣着朴素如寻常人家的奶奶,说话仍旧中气十足。伴随着夏日的蝉鸣声,她从箱子里拿出一张张珍藏多年的老照片、一本本手写的笔记本,为孙女汪丽含和曾外孙女上了一堂特殊的“爱国课”。回忆起那一段峥嵘岁月,汪月霞至今仍记忆犹新,清楚记得每一个细节。

  伴随着她的讲述,汪丽含和曾外孙女仿佛一同穿越时空,来到了那段革命岁月。

   “我们都不求报酬,心甘情愿,就是坚决要保卫我们的家园。”

  上个世纪30年代,汪月霞出生在洞头县北岙镇一户普通渔家。当时海岛上土匪、渔霸横行,岛民苦不堪言,童年的汪月霞常常吃不饱饭。“那时候渔民出海要过‘三关’;牌照关、海匪关和风浪关,生活真是水深火热。”

  汪月霞回忆说,新中国刚刚成立后,百岛洞头处于我国东南海防前线,安全形势依旧十分复杂。“洞头是1952年才解放,那时候条件很艰苦,岛上土地很少,渔民基本靠海生存,还不时有国民党特务、恶霸不断破坏生产、生活秩序。”

  刚一解放,社会治安较乱,大家的警惕性也较高。1953年,洞头北沙成立了武装工作队,各村相继建立了青年团、妇女会、儿童团等组织。儿童团站岗放哨,盘查陌生行人。在青年团的组织下,村民们掀起了一股为部队做好事的热潮。

  当时的洞头北沙,没有公路,不能通汽车,部队的给养、弹药等军需物资全部靠船从海上运入,船只能停泊在大王殿村的岙口。从大王殿岙口到部队驻地桐桥,是一段山路。每当部队运物资的船一到,群众就自发集中起来,成群结队地去为部队搬运物资。大家的心都想到一块了:“解放军为解放洞头,牺牲了那么多可爱的战士,我们为部队做点事是应该的。”

  接着,部队开始了国防施工,群众自发地分成两组:一组是以妇女为主体,帮助部队做后勤工作;一组是以男人为主力,参加国防施工,开山筑路,挖战壕,修坑道。部队用的是风钻,老百姓就手提肩扛,帮助排渣。军民关系一开始就出现鱼水般的融洽。

  16岁,稚气未脱的汪月霞,在这样氛围的影响下,加入了解放洞头战役的后勤支前队伍,给解放军烧饭送水、护理伤员。

  1958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了“大办民兵师”、“全民皆兵”的号召,每个村都成立了民兵连。女子民兵单独成立了一个排,汪月霞任排长。随着女子民兵排的成立,女民兵的力量加强了,联防、联训、联欢工作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大家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所有力量花在了这项工作上。

  身为排长的汪月霞的主要任务就是,带着几个女民兵帮助部队洗衣服、种地、养猪,有时还要和战士们一起挖战壕、站岗放哨。

  一开始,部队战士不肯把脏衣服拿出来,他们总是把脏衣服、被子藏起来。女民兵等部队一出工,就争先恐后地跑进营房,把战士们的脏衣服、被子找出来洗,晾干后又整整齐齐地折好,然后又风风火火地去找别的事干。

  “我们都不求报酬,心甘情愿,就是坚决要保卫我们的家园。”她对后辈们说,当民兵就是要靠自己,保卫国家,把新中国建设好。

  “那时候,心里总觉得,能为战士们做点事,是莫大的光荣,不怕做事情,只怕没事做,真的军民鱼水情。后来,我们的材料被报上去了,我作为代表,受邀参加了全国民兵代表大会。”

  毛主席侧过头,对我们说:“我到你们那儿当个民兵要不要哇?这时,我们所有人激动地什么话也说不出……”

  “这张照片是1960年,在北京开全国民兵代表大会,我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汪月霞指着一张老照片,对后辈们回忆道。

  1960年4月,工作成绩突出的汪月霞作为民兵代表,出席了全国民兵代表大会。作为民兵代表,在大会上发言的并不多,汪月霞是其中之一,面对上万人的会场,她讲了洞头人民,讲了洞头民兵,讲了洞头的军民联防……

  “当时去开会的时候,我们大家都期盼毛主席是不是能接见我们。”汪月霞说起这段经历时,至今仍十分激动。

  “那一天,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在怀仁堂广场等待毛主席的到来。毛主席不但接见了我们,还跟我们拍了集体照,我在毛主席旁边,我被排在第一排,跟毛主席同排。”

  只见毛主席侧过头,对我们说:“我到你们那儿当个民兵要不要哇?这时,我们所有人已什么话也说不出,只是一个劲地鼓掌,我们大家都是很激动……”

  当汪月霞从怀仁堂出来的时候,一大群记者围了上来,要她谈谈感受。“感受确实很多,我是一个不懂事的渔家女,是解放军救我跳出火坑,是共产党给我新的生命。没有毛主席和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这一夜,汪月霞激动得一整夜没睡觉。

  也就是在那次盛会上,国防部以毛主席的名义授给民兵代表每人一支半自动步枪,100发子弹。“全场的人都鼓掌啊,比给钱都高兴,比什么给我们都好,这支枪,当时连部队都还没配备啊。”

  全国民兵代表大会之后,热血沸腾的汪月霞便去了一趟南京,向南京军区提出建立女子连的打算,军区首长当即赞同了她的建议。回到洞头后,汪月霞就立马着手组建女子民兵连的工作。

  然而女子连的组建并非一帆风顺,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反对女人参加民兵的人不少。

  “特别是她们的家人,都觉得女人在家里干干家务就好了,整天泥里来土里去不成体统。”不少人说闲话,认为女人整天泥里来土里去不成体统。

  汪月霞和几位女兵就分头做思想工作,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部队还用忆苦思甜的方法对群众进行教育。汪葡萄,一个长得很秀气的姑娘,参加女子连的积极性很高,但她的母亲不同意,只好悄悄跟着女子连训练。后来,经过多次做工作,她母亲终于答应了。汪葡萄在民兵连表现很好,不久就提为排长,成为特等射手。

  郑玉香的母亲,很是反对女儿参加民兵。汪月霞和几位女兵不厌其烦地家访了好几次,最后她说:“毛主席都这么支持民兵,就让她去吧!”接着,又亲自动员儿媳妇也参加女子连……

  汪月霞为了做通女民兵家人的思想工作,四处奔走,磨破了脚皮又说破了嘴皮。

  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1960年6月,由120名海岛姑娘组成的“北沙女子民兵连”(后称“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成立,汪月霞为首任连长。

   “大家咬破指头,写了血书,誓死保家卫国,要求单独拨给女子连一个阵地。”

  女子民兵连成立以后,女民兵们以超人的毅力进行令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又是生产,又是训练,又是国防施工,又是政治学习,又是夜校扫盲……

  面对当年敌我斗争的严峻形势,女子连的女兵们没有丝毫退缩,“大家咬破指头,写了血书,誓死保家卫国,还要求单独拨给女子连一个阵地。”汪月霞提高了几个声调,对后辈们说道。

  那时候,阵地在柴岙村,女子民兵连一守就是18个昼夜。有的女民兵把孩子带在身边,有的女民兵连家也不回,坚守阵地。女民兵的口号是:“女民兵要争气!”

  在连队成立后的几十个春秋里,女兵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连队增添了无数的荣誉,也让连队走上了一个光辉的历程。

  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根据洞头女子民兵连成长过程为原型的电影《海霞》一经公映后,“洞头女子民兵连”在全国声名大噪,而作为电影女主角的原型汪月霞也成了那个年代的“明星”。也就是从那时起,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多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海霞”民兵连。

  2000年4月8日,汪月霞在省城杭州受到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等领导同志的接见。迟浩田对女子连取得的建设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勉励新一代“海霞”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把先锋连的旗帜举下去,把“海霞”精神传下去。

  “爱岛尚武,立志奉献。”正是凭着这股子精神,女子连成为了海岛前哨一面鲜红的旗帜,引领着一代又一代渔家姑娘加入民兵连,戍边守岛,艰苦创业。“我们当民兵就是为了保卫国家,国家强,我们就强,国家富,我们就富。汪月霞说。

  洞头女子民兵连成立六十年,海霞精神还在洞头不断延续、传承。年代更迭,以汪月霞为引领,如今海霞是一个丰碑,伫立在洞头,绚烂在海上。进入新时代,海霞们更要发挥模范作用,紧密联系海岛发展,迸发出新活力。

  60年来,洞头女子民兵连先后获得集体一等功、“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多项荣誉,涌现出了一批全国、全军英模人物,“海霞精神”融入了洞头各个角落。

  如今,在洞头,海霞村、海霞中学、海霞军事主题公园,以及海霞妈妈志愿服务队、海霞电力女子服务队等以“海霞”命名的组织和队伍,在洞头遍地开花。“海霞精神”,正不断助力“海上花园”高质量建设。

  现在,汪月霞早已退休在家,但却依然心系连队。但她还经常到连队看望女民兵,为连队建设出谋划策。 “‘海霞’是一支光荣的连队,新时代赋予新的使命,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汪月霞说,“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期望!”

  在汪月霞的家中客厅里,一幅迟浩田评价汪月霞的书法“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正是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女民兵一生真实写照。

监制:金建树|记者: 董晶亮 潘涌燚|视频: 赵乐韵 万晓贺 朱发满|编辑: 潘涌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