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创业赛道上演绎不同的温州故事

温州网 2019-10-30 08:13:00
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的持有者章华妹,亮相在“温州华妹服装面辅料市场”签约仪式上。

  温州网讯 镁光灯下,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的持有者章华妹,亮相在“温州华妹服装面辅料市场”签约仪式上。她要搬到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市场里,在40多年持续创业之路上标下一个新的注脚。

  六天后,中国青年科学家峰会,镁光灯聚焦到11年前和她一起领奖的80后创业温商方毅身上。这回,他的身份是A股上市企业“每日互动”的创始人兼CEO,刚刚被评为“2019年度浙江数字经济人物”。而他更喜欢称自己为“连续创业者”。

  几乎同步,镁光灯也打在参加青科会的80后创业温商杨佳威身上。他是海归博士、掌握着国际领先芯片技术的青年科学家,会后在采访中他对记者说,是“温州的基因”让他选择了学而优则“创”。

  她,是改革开放后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缩影;他们,是新时代温州新生代创业者的缩影。他们三个人身上浓缩着温州100万市场主体、245万在全国全球创业的温州人的故事。这三个人的故事,都折射出一种无形的“创业接力”,从个体自身,从个体到群体,不同的代际中,不同的领域中,不停传递,生生不息。

  (一)温州的基因

  “章华妹等老一辈创业温商敢想敢干、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深深刻在我们骨血里的‘温州基因’。” ——杨佳威

  章华妹至今清晰记得,那是1980年12月11日下午,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递交到她手中,编号“10101”。

  当街坊邻里还在观望时,这个“大胆”的姑娘把证照挂到了墙上最显眼的地方,从此就能“光明正大做生意了”。

  那年的章华妹或许还没意识到,一场“创业马拉松”已经在这座浙南城市里开始了。温州个体私营创业者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出现了很多个“全国第一”,不断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传奇。

  许多看似巧合的事,往往潜藏着因果必然。

  1981年4月,就在章华妹领到证照的第二年春天,龙湾区一户与她素不相识的人家里,诞生了名叫方毅的男孩。仿佛注定的,这个生于改革春风中的温州人,“天生就想创业”。

  “在浙大读书时我就一直准备着创业。”上周末,在青科会后赶赴机场的路上,方毅一边用手机处理着公司事务,一边几乎不假思索地说,“我就是典型的温州人,觉得创业这事能干,就动手去干起来了。”

  他还记得2005年的冬天特别冷,大雪纷飞的夜里,骑着自行车狂飙在从校园到自己第一家公司的路上。那是租在杭州古荡湾南苑的一间民房里的办公室,墙上贴着“与硅谷赛跑”五个大字,所有桌子是从浙大毕业班同学买的二手货,唯一值钱的资产就是一台3000多元的示波器。

  然而,一腔创业热情跟前,所有起点上的苦仿佛都不值一提。曾经拎着板凳沿街摆摊,章华妹看到的不是“苦”是“希望”;拿着家里人最后一笔“赞助费”,拉上几个师兄弟说干就干,方毅看到的也不是“苦”是“激情”。

  时间拨回2014年,同样“天生撇不开从商念头”的温州人杨佳威,辞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研究员工作,也和无数创业温州人一样,站到了自己的新起点上。

  “当时国内掀起新一股创业风潮,身为温州人,我觉得机会已在眼前。”这位青年科学家,把自己回国创业归因于“章华妹等老一辈的创业精神,就是深入我们骨血的温州基因,不管走到哪里,总会代代相传。”

  时代孕育的“基因”,在一次又一次接力中传承,用不同年代的创业故事充实着同一部充满生命力的创新史。

  (二)精神的迭代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永远会有各种变化和挑战,创业者最宝贵的一点是给失败‘交学费’后懂得总结。” ——方毅

  创业这场持久战,一开始比的是灵感、勇猛和运气,接下来拼的是坚忍、格局和理性。而创业者如何看待困难,最见时代精神。

  2009年,方毅以“创业明星”的形象出现在全国大学生建功立业重大典型报告会上。2019年3月,他创办的浙江每日互动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A股创业板上市。十多年时间里,他先后创立了“手机备备”“个信”“个推”等产品,公司市值年均增长三倍。

  如今回头看,方毅坦言,一路高歌的过程中也有过失败。一场跨界合作以“分手”告终,资产跌至负数,一度落入致暗的“创业凌冬”。而一手打造的即时聊天软件“个信”,遭遇了后来迅速崛起的微信,不得不壮士断腕,另谋转型。

  “创业不同阶段总有不同的困难。你若给失败交了‘学费’,就要学会从上一个‘坑’总结出‘跳坑’的经验。”他笑着说,具体某一次失败不代表整个创业失败,所以他很喜欢一个词叫“连续创业”。

  从章华妹到温州千千万万创业者,艰苦奋斗、敢闯敢干的创业精神,得到了迭代式发展。方毅是一个缩影,把创业看做一种职业的杨佳威是另一个缩影。

  国际上少数掌握高密度神经刺激器技术和高分辨率人工视网膜技术的科学家之一,项目获得“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并担任首席科学家……这位头顶诸多光环的高起点创业者,同样要接受种种困难考验。

  创业五年多时间,他作了三次战略调整:从一开始“对现金流、营业额的重视程度不够”;到尝试加入短期项目,推销电子消费品;再到发挥强项为下游厂家提供芯片、模组产品,在市场化摸索中迎来起色。一路上,是老一辈的创业精神给了他勇气,也是“连续创业”的时代精神给了他定力。

  “如果说老一辈创业者教给我们耐得住寂寞,那么当下创新驱动发展式的创业,教我们要以广阔的眼界看待寂寞。尤其对短期不能以市值衡量的科创企业,更要有宽容度。”采访中,方毅一席感悟,仿佛隔空与杨佳威“接上了棒”。

  无论是先行的章华妹,“接力”的方毅、杨佳威,还是更广大的温州创业者,只要创业在继续,创业精神便在传承中发展、更迭。

  (三)接力的回响

  “创业创新的故事一定能口口相传,企业家精神一定能代代相传,新生代一定能更出色。”——章华妹

  如今章华妹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仍然热血沸腾”。她说有三件事让她特别感动和欣慰: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还记得她,党委、政府鼓励培养“章华妹式”的新时代创业者。二是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温州正在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创业环境比过去真是好得太多。三是一批“后生”已经接班,创业后继有人。

  正因如此,她欣然赞同以“华妹”命名服装面辅料市场,并将自己的店铺搬入其中,希望能鼓舞带动更多创业者谋求新的发展。

  她也许不知道,这场“章华妹式”的接力,正在更广阔的范围里传递,击出回响——

  “授之以鱼,授之以渔”是方毅传递“接力棒”的两种方式。这位年轻温商,如今时不时回家乡看看孵化器建设进展。他打算通过孵化一系列公司、一批项目,带动更多创业者创新发展。同时,家乡近年来引进的知名高校研究院等大平台,也吸引他筹划开展合作,希望与政府携手推动一批产业化公司发展。

  创业是一个人到一个人的接力,是一代人到一代人的接力,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接力。

  在刚刚回乡参加了“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高端对话”的杨佳威看来,家乡的经济发展,亟须借助技术门槛较高的产业转型,获取新的发展优势。他说,一方面想把所学、所掌握的技术产业化,为自己的创业而努力;另一方面也想把先进的技术带回来,与产业链结合,为家乡贡献力量。

  “40年前,一批又一批‘万元户’从‘马路市场’走出来。我也是改革开放受益者之一,秉承温州人不怕苦、不怕累、爱拼搏、不服输的创业创新精神,逐渐把企业做大。现在,随着华妹市场落成,我深信这里能培育更多新时代创业者,续写温州民营经济发展新篇章!”在上周的签约仪式上,章华妹高兴地这样说。

  而在这个以她命名的市场之外,还有更多“章华妹式”的接力,正在“民营之都”温州不断上演着新的更精彩的创业故事。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姜巽林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 潘涌燚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