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自信与文化自信

钱江潮评 严秀才 2019-11-07 09:36:43

  “证古泽今”,读懂历史有助展望未来,认识自己方能超越自我。在文化自信和中国梦的感召下,中华民族定能如甲骨文一般,历久弥新、坚如磐石,创造更伟大更灿烂的历史文明。

  近日,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以空前的规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并强调“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古文字研究、文化强国建设的高度重视。

  放眼世界,作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的文化自信独具底气。最大理由是中华文明作为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炎黄子孙身上都留着共同而深刻的文化烙印:从甲骨文到今天通用的汉字,一脉相承的书写里彰显出铿锵雅正的品格。研究甲骨文,就是从树立文字自信入手,从历史溯源、文化寻根着眼,直至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同心共筑强国梦。

  回首120年,不能忘记王懿荣、刘鹗、“甲骨四堂”等一批从事甲骨文研究的先驱者,甲骨文研究首先要赓继前人学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凭着王懿荣的散尽家财,才使这“龟甲兽骨上的文明”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全;仰仗王国维的苦心孤诣,终于使殷商时期的社会历史有了“二重证据”。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他们身怀家国、心系苍生,为开启甲骨文密码,诠释上古文明史,推进古老汉字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国之后,又在通过一批又一批甲骨学者的不懈努力下, 2006年殷墟申遗成功,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作为“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不仅把中国可信历史从西周推到殷商时代,而且也是对质疑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西方主流史学界一个有力的反驳。

  在辉煌的成果面前,再静而思之,甲骨文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越到后面越难走。目前仍有三千多文字等待“破译”,抢救性保护、人才培养措施方面还未跟上,甲骨文分期绝对年代确定的难题还没突破,如何使研究成果贴近大众的课题还有待深入等等。而要啃掉“硬骨头”,走完“长征路”,不仅需要政府对此更加重视、加大投入,还要社会更广泛的支持参与,特别是从维护汉字尊严的高度,普及甲骨文的魅力,为甲骨文研究创造更好的学术环境。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不言而喻,但也仅仅是中华古老文明的重要体现之一。在我们浙江,随着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上山文化的不断被发现,一再证明了中国文明源头的多元一体性。尤其是在良渚,在申遗成功之前,就发现了比甲骨文年代要早上千年的刻画符号,这对中国古文字研究而言是一大影响甚至是震惊。面对先人留下的这些文化瑰宝,我们应该坚定自信、倍加珍惜,更需要深入研究,在拓展中华文明的深度与广度上贡献“浙江力量”。

  “证古泽今”,读懂历史有助展望未来,认识自己方能超越自我。在文化自信和中国梦的感召下,中华民族定能如甲骨文一般,历久弥新、坚如磐石,创造更伟大更灿烂的历史文明。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陆向东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