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庙:追寻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2019-11-29 10:07:00
刘基文化影响深远,今温州各地多处有刘基庙。

  民谚有云:“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刘伯温,名基,字伯温,青田南田(今属文成)人。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明朝创立的开国元勋,被称为“王佐”“帝师”。在民间传说中,他比张良、诸葛亮还要神通广大,甚至能未卜先知,洞察今古,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誉。

  刘基文化影响深远,今温州各地多处有刘基庙,其中以文成南田和苍南莒溪的刘基庙最为著名。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我区仙岩街道的穗丰村里也有一座刘基庙,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二十多年前,一个文成的同学曾带着我去过一次南田刘基庙,除了石块垒筑而成的围墙还有一些印象之外,其它的记忆早就已经模糊不清。七月初的一天,我来到仙岩街道穗丰村,听闻此地也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刘基庙,就在村民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前往参观。

  穗丰村是一个依山伴水的美丽古村,悠悠流淌的温瑞塘河从村中穿过,内外塘河在村边交汇,宽阔的塘河河面上碧波荡漾。该村村民大部分是刘基后裔。据刘氏宗谱记载,刘基之孙刘骁,字士捷,从文成南田迁居仙岩穗丰,刘氏族人在此繁衍生息至今。

  穗丰刘基庙原为刘姓宗祠,后改称庙,祀刘基。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扩建,始具规模,其后几经重修。该庙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坐西朝东,由前殿、后殿、左右回廊及戏台等组成合院式建筑。前殿面阔五间,后殿面阔七间,穿斗、抬梁混合梁架,双落翼式硬山顶。

  1987年起,刘基后裔集资对刘基庙进行修葺,于1989年完工。修建时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换大柱14根、梁34根、斗栱31个,并将庙宇扩为两进,门口为庙门,进去后是前院,后进为刘基宗祠正殿。穗丰刘基庙现为区级文保单位。

  我们来到刘基庙的前院,这是回廊和前殿共同围出的一方天地。砖砌的墙和屋脊,木构的梁和柱子,灰黑色的瓦片,朱红色的大门,屋檐下挂着的红灯笼,还有那前殿屋脊上两条作势欲飞的腾龙,中国传统建筑美感和神韵就这样呈现在了人们眼前。前院的地面用条石铺就,青石拱桥、假山盆景、石雕狮子分布其间,整个院落显得整洁而又别致。

  刘基庙里有一座古戏台,全木结构,通体呈红色。随着时光的流逝,古戏台身上的朱漆已经多有脱落和斑驳,有些地方还露出木头的原色。看着古戏台,我不禁怀想过去刘氏族人聚此看戏的场景,仿佛听到了这里传出的欢笑声。古戏台的正前方就是正殿,三座彩塑像端坐其间,刷满红漆的横梁上悬挂着一块块匾额,立柱上也挂满了黑底金字的对联……人们一走进正殿,庄严肃穆之感便会油然而生。

  此次刘基庙之行,让我对刘基后裔为何迁居穗丰村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查看有关资料方知,这里面还有一段惊心动魄的刘氏家族逃难史。

  建文四年(1402年),“靖难之变”刚结束,朱棣登位后,对不肯合作的大臣进行大清洗,建文帝的主要谋臣黄子澄、齐泰更是被诛连九族。朱棣下旨召刘基的儿子刘璟进京任用,然而刘璟坚持“人臣事主,死而不二”称病抗命,这让朱棣很生气,下令将其逮押至京。在京城大殿上,刘璟见到朱棣不称皇上,而称殿下,并言:“殿下百年之后也难逃一个‘篡’字。”朱棣听后大怒,将其下狱,刘璟在狱中辫发自尽而死。消息传回南田,刘氏一族怕大祸将至,提议让刘璟之侄刘虒与刘璟次子刘骁携家出逃,为刘氏家族留下血脉。他们逃难的目的地是永嘉碧莲,距南田200多里地。

  刘虒、刘骁连夜从南田北上,从麟溪上船,经瓯江到青田,顺瓯江口进入楠溪江,北上可直达碧莲。但在途中,刘虒突然想到碧莲亲戚也在九族之内,恐会牵连他们,于是就在瓯江口附近上岸,开荒筑屋,住了下来。为了隐匿起见,他改姓埋名,从“劉”字中取“金”,改为金姓,并把住的地方取名为金堡。刘骁先随堂兄刘虒到金堡,后又迁居仙岩穗丰,目的是防止兄弟同罹于难。

  逃到金堡的刘虒和逃到穗丰的刘骁从此改为金姓,从建文四年(1402年)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在这200多年间,后代一直姓金。万历三十六年,刘基第十三世孙刘荩臣袭封诚意伯。刘荩臣将刘虒、刘骁避难和改姓埋名的情况,据实报告给朝廷,请求让刘虒、刘骁的子孙复姓,获朝廷下旨,金堡、穗丰的刘基后裔才奉旨改回刘姓。

  刘基直系嫡孙刘虒、刘骁由于逃难迁移,也造成刘基后裔走出大山,来到温州平原地带。仙岩穗丰村是温州地区人数较集中的刘基后裔聚居地之一,村里的刘氏族人还筹措资金兴建了伯温楼,刘基文化在这里不断地传承和发展,成为一张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

  陈丹 文/摄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