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玩、玩什么、怎么玩 政协委员、专家纷纷支招

温州网 2019-12-06 07:58:00
市政协委员翁逻沿用亲身经历,呼吁我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切实提升群众节日文化生活品质。

  温州网讯 “每到节假日,我的女儿总是问‘爸爸去哪儿?’我该如何回答她呢?”近日举行的市政协十一届三十九次主席会议上,市政协委员翁逻沿用亲身经历,呼吁我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切实提升群众节日文化生活品质。

  当天的会议围绕“丰富群众节日文化活动”开展专题协商,市政协委员、文史工作特邀研究员、智库专家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与会部门负责人一一回应。本期《委员观察》栏目直击会议现场。

  针对六个问题,调研组提六大建议

  今年10月至11月,市政协节日群众文化调研组先后赴鹿城、龙湾、苍南等地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并到上海嘉定区、杭州拱墅区考察。在当天的会议上,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吴文玲代表调研组汇报了调研情况。

  报告认为,近年来我市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开展节日群众文化活动方面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了节日群众文化活动的服务基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日群众文化活动,保存着大量民间自发的传统民俗活动。

  然而,我市节日群众文化活动也存在些许问题和困境。如统筹和规划有待加强,文化队伍力量仍显薄弱,活动阵地有待拓展,传统民俗活动有待提升,活动经费投入仍显不足,活动信息不够对称等。

  针对上述问题,调研组提出了节日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强统筹协调和规划,打造节日群众文化高地;大力培养基层文艺人才,夯实节日群众文化活动基础;开展“小而精、小而美”文化活动,拓展公共文化活动阵地;打造传统节庆品牌,提升节日群众文化活动品质;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满足节日群众文化活动经费需求;完善“文化温州云”,推进文化资源共建共享。

  专家学者建议打造品牌节日活动

  市政协文史工作特邀研究员、市民俗学会常务副会长潘一钢认为,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在温州有着深厚且广泛的社会根基。据不完全统计,温州传统节日活动较具规模的有40余个。为使民间节日文化活动能更好得以保护和传承,促进社会进步,丰富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他建议,民间节日文化活动应在传承发展中结合时代背景和群众需求,去芜存菁,不断创新;打造民间节日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以此带动旅游业和经贸活动;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予以引领和扶持,有利于活动的统筹协调和开展;促进活动常态化,最好能争取每年举办一次,真正融入当代人的文化生活中去。

  市政协文史工作特邀研究员、市文联原党组书记黄瑞庚建议,应重视活动策划,加大策划人才培训,树立文化策划人形象,打造一支群众节日文化的智囊团;将书法创作活动作为温州品牌节日活动推出;通过全过程关注,形成浓厚节日氛围,扩大温州市民文化节的影响力。

  市政协智库成员、市委党校教研部主任陈中权则建议,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应与节日群众文化活动的氛围相匹配。希望今后的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布局更为合理精准,建构起高质量、全覆盖的“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乡村30分钟文化圈”。

  政府部门回应协商关注热点

  如何推进温州公共文化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认为,部门应提高站位认识,把握群众文化工作的新趋势,全力补齐短板,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公共文化的服务体系,特别是立足群众需求,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解决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精准性问题,精心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突出效果导向,进一步强化工作保障,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科技保障,优化氛围环境,丰富群众节日文化活动。

  针对当前群众节日文化活动存在的群众知晓率低、参与度不大、影响力不强的问题,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魏平生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全媒体宣传,营造社会氛围,提高公众知晓率,特别是激发群众现场参与的热情,提高活动影响力,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

  对于调研组提出的能否建立全市统一的文化活动公共发布平台,魏平生称将立即着手研究在现有网络发布平台基础上加以提升改造的可能性。

  就群众文化活动的安保工作,市公安局副局长李伟表示,我市公安机关将着重解决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随着群众文化活动日趋常态化,公安工作的勤务机制、警务安排也应随之相适应;第二是处理好安全有序与和谐文明的关系,既要确保安全,又要做到不扰民、少扰民;第三是在群众文化活动规格、品质不断提升的同时,公安机关安保能力也应相应提升。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柳升高表示,当前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更加多元、品质要求更高,所以文化活动投入不足、品位不高、队伍不强、管理不规范、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下一步将按照市政协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建议,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投入机制、创新活动载体、加大人才培训、强化规范引导上下工夫,让温州的节日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惠及民生。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王志旭表示,下一步该局将根据政协课题调研组和各位委员、专家的意见建议,认真履行好部门职责,着重做好活动场所的审批和环境的保障工作。节日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公园广场,如何在公园打造公用和审美兼备的植物景观尤为重要,下一步将结合公园主题化、人文化建设,积极营造生态和生活融合的人文景观,共同丰富市民的节日文化生活。

  委员声音

  省政协委员、市文化馆馆长施丽君:

  重组温州歌舞团,集聚更多文艺人才,打造文艺精品

  今年以来,我市已开展各类群众节日文化活动996场,有近6万人参演,现场观众近110万人次,线上观众达330余万人次。

  随着群众文化活动的不断丰富,文化干部职工普遍感觉有点应接不暇、力不从心。大型晚会的策划实施,下乡辅导的网格化,精品创作、公益培训等工作,都急需更多人员的投入。建议我市增加文化队伍人员编制,同时加强对职工文化工作综合能力的培养。

  社团活动是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载体。目前市文化馆直属社团有21支队伍,承担举办市民文化节等各类活动任务。此外,我市还需要更多综合性社会艺术团队,充实到群众文化队伍中,以展示温州市民的文化风采。建议我市重新组建温州歌舞团,以此集聚更多文艺人才,打造文艺精品。

  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更多老百姓参与。建议将机关、企事业、社区、学校、行业协会、乡镇、村居等单位纳入温州市民文化节的活动组织机构,通过全城联动,共同打造全民文化盛宴。

  市政协常委、市瓯剧艺术研究院院长蔡晓秋:

  利用城市建设项目,挖掘整合设施资源为专业文化队伍提供展示平台

  今年9月,在上海考察时,发现宝山区智慧湾科创园内有一座“依弘剧场”,剧场规模不大但非常精致。通过这样的展示场地去集聚更多文艺工作者,拉动文艺演出,从而吸引更多观众参与。而园区给予的优惠政策,也使观众花很少的钱就能欣赏到优秀的文艺作品。更重要的是,此举能够大幅提升相应区域的文化内涵。

  建议在五马历史文化街区、庆年坊历史文化街区和智慧谷等区域整合若干个历史建筑或房屋庭院,引进戏剧、歌舞、器乐、书画、工艺美术等专业人才,开设名人名家工作室、小剧场、书画廊、工坊等,促进文旅融合;抓住城中村拆建、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建设或整合一批房产作为文化设施,为文化活动提供更多的场所,让文艺专业院团带动老百姓“一起玩”,使节庆活动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市政协委员、温州广电传媒集团经济科教频道副总监翁逻沿:

  打造一个政府主导的权威文化体育旅游信息发布平台

  根据调查显示,受室内空间大、方便就餐、娱乐项目丰富等因素影响,很多人会选择在节假日带孩子去各类商业综合体。然而去商业综合体更多的是带孩子打发节假日时光,在精神文化生活满足方面品质并不高。

  事实上,近年来我市新建、改建了大批公共文化设施,每年都会推出大量群众性文体活动,但由于没有一个权威的整合分类发布平台,群众知之甚少。而部门各自发送的活动信息又无法有效传递至有需要的人群。

  建议打造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全市文化体育旅游信息发布平台,将全市各类活动信息汇集到这个平台上,梳理分类后统一发布,有需要的市民可以直接登录搜索所需的活动信息。同时在该平台设置直接报名的功能,实现对活动参与人数的有效把控。

  建议通过打造“世界温州人乡情剧场”,鼓励和扶持本土清新化定期演出品牌,扶持本土优秀文艺社团,打造地标性文化综合体等措施,增强群众节日文化活动的丰富度和品质感。

  来源:温州都市报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