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脏乱差”到“白净美” 永嘉源头村变化的“源头”

温州网 2019-12-31 08:38:00
两年来,源头村捧回了很多奖牌,如浙江省卫生村、省3A级旅游村、省级旅游精品村、省级书香村落和浙江省模范集体等,还入选2020年度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名单。

村民堆在街角屋尾的木柴、石头,现在成了美化村居的好材料。

源头村村委会主任陈小静接受记者采访。

  温州网讯 楠溪江畔这个小山村巨变的原因究竟在哪里?记者走进源头探寻——

  12月29日,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3岁的张丫丫、张致远拎着小竹篮在捡烟头,集起一堆,就倒进垃圾桶。

  源头村是世界地质公园楠溪江畔的一个村子,“楠溪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从这里开始,蜿蜒19公里。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脏乱差”典型,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白净美”样板,游客纷至沓来。

  两年来,源头村捧回了很多奖牌,如浙江省卫生村、省3A级旅游村、省级旅游精品村、省级书香村落和浙江省模范集体等,还入选2020年度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名单。用村民的话说:我们源头村精气神都上来了。

  2019年末,记者走进源头,探寻变化的“源头”。

   “获得感”改变旧观念

  对于3岁的张丫丫、张致远来说,捡烟头是他们的游戏,也是习惯。让一个曾经满地垃圾的村子做到垃圾不落地,实行垃圾分类,再到全村男女老少“眼里见不得垃圾”,这是怎么办到的?

  陈小静是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的村委会主任,2017年上任。说起村里的环境整治,她用了一个很有分量的词:革命。“这就是一场环境革命。我们每天都在战斗,在战斗中改变环境。”

  2年前,虽然地处美丽的楠溪江畔,但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露天茅坑、废旧杂物间,很多村民家门口挨着猪牛棚,家畜粪便和陈年废物散发的味道充斥房前屋后。

  去年六月,仅仅一个月间,村两委就开了40多次专题会,村里的党员干部对着党旗宣誓,“只要对村民有利的事,再难也要干下去”。之后,村里用5天时间拆了露天茅坑、猪牛棚319间,腾空6000多平方米。

  时至今日,谈及当时的压力,陈小静依然佩服村两委和自己的定力。她说,当时村里骂声一片。其实家家户户都有卫生间、抽水马桶,很多茅坑早就废弃了,但在村民眼里那些“小屋”(违法建造的杂物间)都是祖宗留下来的。“你把它拆了,能不挨骂?”

  村民们告诉记者,拆“小屋”时,有人又哭又闹,真是难为村里的干部了,好在他们顶着压力坚持下来了。“不然,哪有这么好的环境?”

  效果很快出来:苍蝇蚊子少了;村里的路也畅通了;以前消防车没法开进村,现在车子能直接开进各家院子了。

  之后,村里又进行了背街小巷提升、美丽庭院建设,原先家家户户堆在街角屋尾的木柴、砖头以及河滩里的鹅卵石,都成了美化村居的好材料。依山傍水的源头村,越来越漂亮了。作为舴艋舟航线的起点和重要码头,游客也越来越多,村里同步建起了船工文化博物馆和沿街楠溪风貌配套小景,很多地方都成了网红打卡点。

  捡烟头的小朋友张丫丫是村民徐奶奶的孙女,徐奶奶曾是村里环境整治的“钉子户”。现在,她不仅鼓励小孙女捡烟头,自己还和村民一起加入环保志愿服务队。今年,徐奶奶家还被评为“源头村零污染家庭”。

  村干部说,村民最明显的“获得感”是:美了村庄,多了游客,鼓了腰包。

  也是这个“获得感”,改变了一群人根深蒂固的旧观念,突破了生活本身的惯性。

  “双白说事厅”让村民放心

  村了,回来办民宿、开农家乐……

  两年前,源头村村集体负债10万元,如今已有盈余。去年,村民年人均收入3万元,有的还尝到了“坐在家里就挣了20万元”的甜头。

  源头经济活了,新的矛盾也来了:同业间的低价竞争等问题紧跟着凸显出来。“他家开馄饨店生意好,你也跟风开一个?不行。有村规,杜绝低水平同质竞争。你觉得自己可以干得比他好?那先把手艺亮出来,大家来评一评。”陈小静说。

  岩坦镇委书记徐翔告诉记者,这个“评一评”的机制,就是在源头村办公楼设立“双白”(群众明白,干部清白)说事厅,每周二由村两委干部和村内乡贤担任“说事”主持人,邀请镇机关和部门站所干部担任“嘉宾”,让村民的利益诉求可以更好地表达,为其解难事、办实事。村民们说,说事厅“公”字当头,大家服。

  现在,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都纳入县里的“三资”智慧监管系统进行监管,各类审批、村务公开、产权阳光交易、风险预警……都在线上完成。另外,像美丽庭院建设,所有资金不经过村里,全部由镇乡村振兴示范带专项资金支付。村干部说,村务管理现代化、透明化,有规矩好做事,村民也放心。

  收入提高了,如何让精神文明不滑坡?源头村也有一系列的制度和活动,让大家补神强心。

  每个季度,村里会有3~5次《道德讲坛》,邀请县里的道德模范来村里讲邻里相处、待客之道等,还举行“最孝顺媳妇”“最佳婆婆”等评选活动。对此,60岁的村民戴小爱最有感触。

  戴小爱丈夫走得早,一个人拉扯孩子长大,日子过得辛苦。转眼孙女又大了,村里出面帮她跟企业结对,解决了孙女住校生活费问题。从此,爱抱怨的戴小爱变了。今年2月,一位法国学生来村里游玩时扭伤了脚,语言不通的戴小爱一边比划一边替客人冰敷、上药膏。法国客人向她表示感谢,村民们向她竖起大拇指。戴小爱说:“那时觉得自己心里亮了,也暖了。”

  环境改变拉动了旅游人气,也带旺了源头村的特色经营。天气好的时候,许多村民利用自家院落和自身手艺做素面。一竿竿细长的面线晾出去,既是风景线,也是经济增长线。

  64岁的村民老梅,结束了33年在外走街串巷挑馄饨担的日子,去年在自家开起了馄饨、麦饼店。现在,哪怕下雨天,也是顾客盈门。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经商的年轻人回

  “村民相信我”是底气

  源头村现有800多户、2000多村民,20多个姓氏。这村子的“当家人”——村委会主任陈小静是个外来媳妇。工作难推进的时候,她总会先拿自家“开刀”。这事干多了,亲戚们总拿温州俗语戗她:“拉自家猪栏里的猪出去杀。”可乡亲们服:这个头带得好!

  去年,岩坦镇垃圾集中处理终端要落户源头村。一时间,村民中有不少反对声音。陈小静以外地成功例子和亲身走访经历来劝说,最后还放下狠话:“如果这个终端建好后有异味,你们大家把垃圾全倒我家里来。”最后,事实证明,垃圾处理终端不仅不臭,每天产生的有机肥还成了村民争相索取的“宝”。

  陈小静坦言,村里的事,有时候要“狠”一些。村民则说,渐渐地他们喜欢这种出于公心的“狠”。

  今年,杭温高铁造到家门口,附近一个隧道废碴需要约30多亩山地用于临时堆放。附近很多村不愿接,源头村用2天时间落实了此事。12月15日,村委会会议记录显示,相关的80多户村民签下同意书。

  林地倒了废碴,3年后还是要复耕的。村民对陈小静说:“我相信你们村干部会兑现承诺。”

  记者问陈小静:“3年后的事,你承诺的底气来自哪里?”

  她说:“村民相信我,我相信上级,这就是底气!”

  在徐翔看来,乡村治理的关键是干部的情怀和担当,心无旁骛则事成。

  他说:“源头村的变化是乡村治理的一个亮点。它既是唯一的,又是可以复制的,其变化的‘源头’就是村两委的战斗力。”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 麻温柔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 潘涌燚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