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消失的乡镇——淹没水下的莒江

2020-01-14 11:03:17

  原莒江江口琵琶洲。施明达摄

  原莒江古戏台。

  原莒江上柏村。

  原莒江斜坑村。

  温州网讯 二十年前,为了温州人的“大水缸”珊溪水库,泰顺、文成四万多移民舍小家顾大家,移居温州各地。其中,龙湾就有不少移民来自泰顺莒江乡,如今他们的故土莒江已淹没在珊溪水库底下,已成历史,而昔日莒江的那山那水、那人那事,却未必人人知晓。

  唐代夏氏迁徙而来

  泰顺莒江,有“大大莒江乡,小小泰顺县”的说法。

  莒江,古时山上多楮村,称楮林。“楮”“莒”谐音,后由“楮”演化为“莒”,又因有飞云江一支流穿境而过,于是有“莒江”之名。明景泰初浙江布政使孙原贞驻兵于此,设岗哨,曾改“莒江”为“莒冈”,民间沿袭旧名依然称其地为“莒江”,一直延续至今,江名、片村同称,乡以驻地片村名。莒江乡辖地,明景泰三年(1452)前属瑞安义翔乡五十六都,景泰三年置县后为二都。清代沿袭旧称。民国24年(1935)设江城乡;1938年江城、库村、天甑三乡和仰云乡的江口合并为云溪乡。1946年,从云溪乡分离出另建乡,以驻地片村名称莒江,辖地方为现境,属百丈区。新中国成立初期名字承旧;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后,莒江为县直属乡,一直延续至2000年1月建珊溪水库移民为止。

  龙湾是莒江移民最多的区,龙湾龙华移民村最多的姓氏为夏氏。夏氏始祖为夏仁骏,字子龙,号荣祖,太学生,官至中书舍人。他的父亲太一,文武兼备,唐懿宗咸通元年(860)试赐武状元,授防御使。僖宗中和五年(885)董昌横暴,其父以义力伐后被害。夏仁骏为父亲冤屈而悲痛,又正值时乱,遂从原籍会稽山阴(今绍兴)携家人过来,在白云山麓九龙山下(今名吞底)择地建屋,定居生活。近村潘桥头潘岳东见夏仁骏仪表堂堂,便将及笄之年的独生女许配为妻。婚后,和乐生活,生有四子,分称四房。

  天复四年(904),唐末著名诗人罗隐奉越王钱鏐之命入山礼聘吴畦出山,途经莒江,只见“(白云山)下有旷野数十亩,桑麻淑胜,中有民居百十家”。短短的20年,莒江换新颜,夏仁骏、张定、邱方这些先民们将野性的莒江开发为一处景美温馨的世外桃源。

  名人游赏题咏多多

  莒江村后的山峰为白云山,山高陡峭,绵亘20余里,山顶出白云,可验晴雨,称白云尖。登临白云山,如入仙境,盘旋藤道,蜿蜒而行,移步换景,千姿百态,意趣盎然。北宋政和乙未(1115)进士林待聘,泰顺泗溪人,历官湖南提举,知处州、婺州,终敷文阁学士。他游了白云山,兴致盎然,写了一首律诗《游白云山》:“上白云山溪径斜,霏霏仿佛载仙槎。盘旋藤道锁深霭,葱郁春林带落霞。神迹峰灵非绝地,仙踪洞沓别人家。蜿蜒变态无穷趣,悠有浮岚眼底花。”

  明代嘉靖首辅张璁曾到过莒江,留有《灵芝堂》诗:“当年此地产石英,兰宫犹得旧时名。我来一宿栖云榻,古树苍苔倍秀灵。五年两度宿灵芝,风景依然似旧时,钟磬未鸣僧未起,一天明月自题诗。三四年前到莒江,灵芝寺里驻行装。溪山不老浑如昔,使节重临似有光。百丈高楼何落落,千秋古柏尚苍苍。留题未得纱笼护,分付山灵作主张。”

  灵芝堂,明宣德三年(1428)建,位于莒江沙阳湖内,即后来莒江乡政府驻地。《灵芝堂》诗里说多次到莒江,一宿栖云榻,二宿灵芝,且“五年两度”“溪山不老浑如昔,使节重临似有光”,是公事经过?抑或游山?但有一点可确定,莒江的美景深深吸引着张璁。

  说到莒江,应该不忘记泰顺历史上重要人物孙原贞,明永乐十三(1415)进士,江西德兴人,兵部左侍郎,镇守浙江,统兵进驻莒江。景泰三年(1452)上书明景帝,建议从瑞安、平阳分置一个县,取名“泰顺”,意为“国泰民安,人心效顺”。孙原贞著有《岁寒集》,诗写得通俗易懂,如《属兴梵堂》:“闻说灵芝谁所见,料应有似如来面。于今若顾祥符事,好读当初多宝殿。”

  泰顺地理偏僻,山高路险,可在明初,却有日本高僧太初来莒江,并在停留之地建了一庵,名为沓石庵,现已毁。莒江人夏文存,字留耕,号芝山,善吟咏,著有《灵芝集》,有诗《沓石庵》:“悬崖忽露石楼台,石下争看绀宇开。别有一天闲岁月,更无寸地著尘埃。金灯影漏云间电,玉磐声沉洞里雷。僧不出门春自老,岩花随意点苍苔。”

  莒江历史上还有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夏大辉,字启涵,号逸民,家世儒,自小励志读书,苦练武功,想要做一番大事业。明弘光年间,夏大辉凭副贡身份在南都(今南京)出仕。明崇祯年间,闽寇沈可耀、陈其忠常常侵扰莒江,乡民遭其苦。夏大辉颇为愤激,与族长夏应凤一道,“倡率乡众捍贼,贼遁”“先生当日平寇靖难,保全乡里,遗德在人”。夏大辉英勇抗贼,声名远播。清康熙十三年(1674),海寇黄明、李信率众从桐山登陆,攻占泰顺县城。知县林天桢赴郡请援,路上被杀。后来,二都三都及四都洪口、筱村与莒江联为一体,称“五保”,推荐夏大辉为保长,从事抵御。不久,海寇内乱狗咬,黄明与李信争权力,李信投五保被拒,又经过珊溪、大峃、南田等地转走景宁,黄明追杀李信后率千余众回屯泗溪陈营寨。夏大辉率五保三千余人,分东南两路前后夹攻破寨,黄明远逃,寨被焚。

  明亡后,夏大辉归里隐居不仕,著书自娱,著有诗集《渔樵野说》《闲园诗草》《群寇志》等。有绝句《石柱峰》:“遥观插笔北高峰,不与千岩争世雄。山隗岂知埋得住,出身天半拌飞龙。”诗里石柱峰曾属莒江管辖,今属峰门乡管,山脚就是珊溪水库。

  温州抗战时大后方

  抗日战争时期,莒江成了温州的大后方。莒江上村西扇祠堂,曾是温州师范部分班级学生就读处。1944年温州中学搬迁江口村,利用毛竹搭建平房教室,教职工、学生租住村民家,读书救国。莒江成为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华的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温州中学迁回原地,1949年泰顺全境解放。

  1990年8月20日的12号台风是百年少见的特大洪水,莒江许多房屋被冲毁,这也成了珊溪水库建设上马的“催化剂”。1998年温州市启动珊溪水库移民搬迁安置,莒江移民被分置龙湾区永中龙华、新莒、永上等移民村和其他插花点,其他还分置到瑞安市相浦乡、乐清市石帆镇、永嘉县乌牛镇等地。

  张阁老怎么也想不到,五百多年后,泰顺莒江有那么多移民会搬迁到他的故里永嘉场。龙华村里建有仿泰顺廊桥风格建筑的“融文化长廊”,是老移民们休闲交流的一个公共场地,这里既能看得见泰顺的过去,又能望得见生活的未来。

  本文图片由杨奕富提供

  作者:徐拓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白倩倩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