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隔离病房里的坚守!这群人注定无法与家人团聚,与爱人相守

隔离病房里的坚守!这群人注定无法与家人团聚,与爱人相守

温州网 2020-02-15 13:41:00

  温州网讯 近日,各大医院首批进入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陆续换岗轮休。在隔离病房里,14天的坚守,病房就是他们的战场;出隔离区,继续医学观察14天,网络成了他们继续为患者提供咨询问诊的平台。

  “等到能回家时,我想陪爸爸妈妈看电视剧”“我想亲亲女儿,跟我的爱人说声谢谢”“春暖花开,疫病消亡时,我想请妻子一起看场电影” ……2月14日,记者通过视频连线和电话采访,听他们讲述“隔离病房”内外的故事。

  隔离病区,党支部就是一面旗帜

  2020年2月14日早7点

  连线地点:医护人员医学观察点

  人物:陈迎晓

  身份:温医大附一院感染科医生

  错过了除夕,错过了元宵,即使走出了隔离病房,2月14日这天也注定无法与家人团聚,与爱人相守。在温医大附一院医护人员集中隔离点的小房间里,感染科医生陈迎晓作为首批轮换休整的医生,正在接受14天的医学隔离观察。

  上午7点,当丈夫和女儿通过微信视频联系上她时,一家人隔着电脑屏幕,静静享受着难得的“团聚”。陈迎晓的丈夫支援宁夏三年,春节难得回家。可是为了抗击疫情,她早在大年三十就主动申请进入医院的隔离病房。

  她说,1月24日医科大附一院正式设立隔离病房。医院首批15个医生随即入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开展病患收治工作。1月30日,隔离病房里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关注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组织大家学习新冠肺炎的知识,发现病房里的感人故事。陈迎晓被选为临时党支部书记。

  她说:“隔离病房里排班表很快就制定出来了,操作流程也逐步完善,而临时党支部好比战场的‘一面红旗’能稳定人心。”随着病人的不断入院,工作的强度也在不断增大。这个时候党支部成了战斗前沿的“指挥部”,党员则是这场战役中的“脊梁骨”,在他们的带领下,病房里的5位医护人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我们是一个团队在战斗。记得有一次,我的同事朱碧红医生刚下了夜班,原本可以休息一下的,然而医务处需要她做一个紧急的报表。”陈迎晓的一个电话,朱碧红二话没说重新打开电脑开始工作,加上夜班她整整20小时没合眼。

  2月10日中午,医院首批医护人员开始换岗出隔离病房。为了安全,他们仍旧需要集中医学隔离观察14天后才能恢复正常生活。当紧绷的神经突然放松,陈迎晓才知晓自己的身体有多么的疲惫,在床上长长睡了一觉后,她在朋友圈里看到战友们这样写道:想想十几天前进入重症监护病房,从建科的第一个病人到现在50几个病人,经历了内心的忐忑不安到现在坚信我们必将战胜这场战役,收获满满的成就感!这一刻她的心里同样是满满的自豪。

  疫情当前,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曾做了一个决定:“抗疫前线,党员先上!”同样,为了跑赢病毒,在温州各大医院里每一名医生党员都在拼尽全力,在抗疫一线诠释着“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抗击病毒的战斗一天天“进入正轨”,正是因为党支部这面红旗引领全体医护人员肩战斗。

  2020年2月14日下午4时

  连线地点:隔离病房

  人物:李上焕

  身份:市六院62病区男护士

  戴帽子—M95口罩—护目镜—穿防护服—穿鞋套—防水鞋套—戴内层手套—穿手术衣—戴检查手套—戴外层手套,穿戴完毕最后再检查以上装备是否合身是否影响基本操作……每次进隔离病房前,李上焕都在心里默默数着穿戴防护设备的步骤和顺序,直至将自己裹成一个“大白熊”。

  李上焕是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里的珍贵如“熊猫”般的男护,90后的帅小伙也是首批支援市六院的医护人员之一。大年初四入隔离病房后,昨天是他最后一次当班。他说,在隔离病房里,厚重的防护服,里外两层手套,内外温差使护目镜上结满了水气,眼前一片模糊,原本简单易操作的抽血显得格外困难。

  “动脉血看不见,摸得着,只能凭经验和手感,通过护目镜斜视,做到‘一针见血’”,李上焕说,隔离病房里每天早上最忙碌,叮嘱病人按时服药、抽血、扎针,做各项检查,每班4个护士要做好31名患者的日常监护。他说:“我是男生,我体力肯定比女护士好,所以早上我多待一会儿,她们就能轻松些。”

  视频那头,病房的护士长抢占镜头,一语中的说出了李上焕的“小心思”,她说:“上焕每次都不肯出隔离病房,其实他也是想在里面多待一会儿,就能节省下防护设备,有次我看到他出来时全身都湿透了。”

  由于是在隔离病房里的最后一班,入病房前李上焕特意用视频镜头带着记者参观了一下他过去14天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他说,这里生活可以用“两点一线”来形容,每位医护人员不是在病房紧张工作,就是在生活区抓紧休息。“生活区除了我们睡觉的房间,还有娱乐健身区域,换班下来的医生和护士可以在这里跳绳,下象棋,玩飞镖,通过健身调整好心情为紧张的病房工作做准备。”

  坚持最后一班岗,再完成14天的医学隔离观察,就能回家啦!李上焕的家在苍南,他现在最想回家陪父母看会儿电视剧。他说:“大年三十医院值夜班,初一回到家,初三接到支援市六院的通知后紧急回温州。”母亲身体不好,临行前他只把要进隔离病房的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对他说,该你上的时候就好好干,做好防护,等你回来。

  这两天,市六院62病区首批进入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陆续完成“交接班”。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硬仗,在他们硬撑的笑容背后,是全体医护十几天来经历的种种困难和克服重重考验。这一批医护人员换岗之后,下一拨力量马上接替而上,只要战斗还在继续,只要病魔还未消除,隔离病房里的故事仍旧持续更新中……

  2020年2月14日晚8时

  连线地点:医护人员医学隔离点

  人物:李建朋

  身份:永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医生

  一个小小的IPAD,就是李建朋和患者间沟通的桥梁。李建朋说:“虽然出了隔离病房,但是我希望能继续通过网络,给病人问诊开方。”

  今年1月底,李建朋作为永嘉县人民医院首批入隔离病房的医护工作者,开始了14天“与世隔绝”的生活。在病房里,为每个患者把脉问诊,开中药方辅助治疗是他的主要工作。为了能详细掌握每位病人的情况,他建了一个名叫“七楼工作群”,方便病人随时联系他。

  “李医生,我现在是什么情况,要不要帮我改改方子”“李医生,我出院后还要注意哪些方面”,病人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李建朋IPAD上的记录文档也越来越多,差不多为每个他经手的病人都建立了个人病例档案。

  2月8日出隔离病房后,按照规定每个出病房的医护人员还要进行14天的医学隔离观察。在这之后,李建朋给每天的生活都安排好了时间表,看书,研究药方,网上接受病人的问诊成了眼下生活的主旋律。

  他说:“无论是病房里还是已经出院的病人,只要把过脉,看过舌苔的,病人基本情况我都了解。”李建朋还说,中医能帮助病人调整好肠胃,放松紧绷的神经,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这也是很多治愈后的患者常常在微信上找他开方的原因。

  当然闲暇时,李建朋也格外想家,想着自己已经六年级的儿子,还有帮他分担了全部家务的妻子。他说,等到春暖花开,疫病消除时,他想请妻子看场电影,弥补这段时间对家人的亏欠,谢谢妻子和儿子的理解和支持。

  疫情面前挺身而出是医生的职责,更是对生命的承诺。“我想和病人建立长期的联系,因为有医生在身边会让他们觉得更加放心,更有安全感”,李建朋说走出隔离病房,并不代表着完成医者的使命,而是意味着新的开始和当担,生命至上,责无旁贷。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 潘涌燚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