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温州出了位国内感染病学泰斗,他是张文宏的老师

温州网 2020-04-17 09:31:51
翁心华不仅曾是上海市防治“非典”专家咨询组组长,还是中国感染病学科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翁心华,1938年出生,乐清柳市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这次火遍全国的抗“疫”专家张文宏就是他的得意门生。

  他长期从事感染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对各种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对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以及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感染等方面有着深入的临床实践与研究。2013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模范个人最高荣誉“白求恩奖章”。2018年荣膺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终身成就奖。

  温州网讯 日前,由上海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出版的新著作《2019冠状病毒病——从基础到临床》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而该书的主审、张文宏的老师翁心华教授,正是乐清柳市人。

  翁心华不仅曾是上海市防治“非典”专家咨询组组长,还是中国感染病学科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近日,记者联系到这位来自乐清的医学界“大咖”,听他讲述他的医学情缘和家乡情怀。

  童年生活 梦想在这里启航

  根据《乐清县志》记载,民国初年,西医传入县内。1929年,翁建伯、朱任之合办当地唯一一家西医医院——柳市医院。翁建伯正是翁心华的父亲。

  医院前面开辟为门诊、住院楼,后面则是一家人生活的居所。排行第六的翁心华,童年就是在这所医院里度过的。

  “我从小目睹父亲治病救人的经历,当年麻疹、霍乱流行时病人的痛苦神情,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他的记忆中,医院里每天人来人往,慕名来找父亲的人络绎不绝。

  当时农村卫生状况差,传染病流行,一些患者出现脱水、抽筋的症状。由于医疗条件有限,他的父亲就用简陋的设备自己调配生理盐水。“现在想想挺后怕,但在当时,他确实用自制生理盐水救了很多人。”

  虽然繁忙,但翁建伯对子女们的教育却非常重视,孩子们相继考上大学,从事教书、设计、研究等工作,在各领域都颇有建树。1951年,翁心华考上了省立温州一中(现温州中学)。在这所注重国学文化的学校里,他展现出对文学的兴趣和天分。

  “如果没有学医,我可能会去读新闻。”他笑道,考大学前,老师曾建议他报考复旦大学新闻系,而他的父亲却希望他能接衣钵。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对医学有天生的亲近感,他毫不犹豫报考了医学专业。1957年,翁心华告别家乡来到黄浦江畔,就读国内著名的医学院校——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开始一步步实现他的童年梦想。

  见微知著 感染界的“名侦探”

  196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的翁心华被分配到华山医院传染病教研室,跟随中国感染学界奠基人戴自英、徐肇玥工作。

  直到如今,每周四依然是翁心华带着科里医生、学生们查房的日子。面对疑难杂症,他总会询问再三、抽丝剥茧,寻找有价值的线索:发热一个月、被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的病人,眼睑上的小小瘀点,没能逃过翁心华的“法眼”,最终纠正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用药三天后出院;下颌骨剧痛、被诊断为骨髓炎的患者,经细致查问,发现发炎竟源于补过牙的下颌骨有异物,去除后不治而愈……因为他时常见微知著、判断准确,被大家尊称为感染界的“福尔摩斯”。

  一辈子与各类感染科疾病打交道,翁心华也曾身处险境。大约是1982年冬天,他下工厂做肝炎防治工作,吃住都跟工人一起。任务结束后,他自己也得了肝炎,好在后来慢慢治好了。面对这些风险,他说:“即使再给一次选择机会,我还是会选择感染科,我们有自己的快乐与满足。”

  从医近60年,翁心华还成为了中国医改的亲历者、推动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还没有感染病科,就叫传染病科。一字之差,但内涵大不相同。“只要是病原体引起的疾病都称为感染病,传染病只是其中一部分,这种拓宽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在翁心华和同行的积极推动下,传染科于1999年正式更名,许多综合性大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与抗生素、公共卫生中心等结合,成为“感染病学科”。

  抗击疫情 给张文宏打满分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受到举国关注,而他的老师、曾在相似位置上工作过的翁心华也引起了媒体关注。

  2003年,时任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的翁心华被任命为上海市防治“非典”专家咨询组组长。当时卫生部发的诊断标准,曾一度不再强调“流行病学接触史”。他和小组成员都不同意删掉这条,在多方努力下,他们终于促使原卫生部再次修改诊断标准,重新将接触史作为第一条标准。

  翁心华还与学生张文宏、章晓冬梳理资料,出版发行了国内最早一部介绍非典的专业书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一种新出现的传染病》。

  在他和同行的努力下,非典期间,整个上海仅发生8例输入性感染,无一例医源性传播病例,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赞扬。而他当年坚持的“流行病学接触史”调查,也成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重要举措之一。

  时隔17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他将接力棒交给了他的学生张文宏。在除夕召开的上海临床救治专家组会议上,翁心华很有信心地说:“张文宏很有能力,他会做得比我更好。”

  疫情之下,他响应号召“闷在家里战斗”,但时刻关注一线情况:“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上的每一篇文章他都会细读,有时他还会跟张文宏交流想法。他告诉张文宏:“我和我们科都是你的依靠,你不要有顾虑,冲在前面尽力去做。”在张文宏的新作《2019冠状病毒病——从基础到临床》中,翁心华作为主审,对其进行指导。

  说起这位学生因为耿直的风格在网上意外“走红”,他笑道:“我们华山感染科的传统就是讲真话,做真实的医生。医生要有与大众沟通的能力、传播医学知识的能力,更需要有讲真话的勇气。我给我这个学生打满分。”

  翁心华(左一)与学生张文宏的合照。

  心系家乡 赞誉乐清医务者

  虽已是耄耋之年,翁心华还是没有闲下来。来温开会间隙,他总会尽量抽出时间,回家乡看看。“最难忘家乡的鱼丸、鱼麵!”说起家乡味道,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小雀跃。“家乡这些年的变化非常大,我都认不出来了。”他笑道,改革开放后,乐清发展迅速,他感到很自豪。

  南小雨是翁心华的侄外孙女,她说,在晚辈们的眼里,翁心华是个非常慈爱又幽默的人。“听说舅舅还小的时候,每次阿公从上海回来,都会给他带手工面包。年复一年,如今我舅舅都是中年人了,阿公每次来还会给他和我们带好吃的糕点,让我们又好笑又感动。”她笑道。

  对她来说,翁心华不仅是个可爱又亲切的长辈,还是她职业的引路人。几年前,得知南小雨要报考医学院时,翁心华特别高兴,连连对她说好。小雨毕业后要去医院面试,他还特地指导她要如何回答问题,怎样才能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

  如今,南小雨是乐清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一名护师,今年2月,她也主动投身战“疫”一线,在隔离病区工作了一个多月。翁心华得知后,发来微信鼓励她。“我也想像阿公一样,为自己喜爱的事业努力。”她坚定地说。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温州成为除武汉外,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地区。家乡的疫情时时牵动着他的心。“乐清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很好,真不容易。”他感慨道,感染科属于待遇低、风险高的“冷门”科室,曾有基层感染科医生向他诉苦,感觉科室难以维持。他常用恩师戴自英常说的一句话来勉励他们:感染科医生要“挑得起担子,经得住考验,放得下名利,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寒”。

  “这句话是华山医院感染科三代人不变的信念。这次疫情下,乐清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赵晖和同事们的坚守和奉献,绝对当得起这句话。”他赞道。

  新闻+

  半生归来仍是那热心少年

  在翁心华弟弟翁心安的记忆中,父亲非常重视兄弟们的学业。一放假,父亲会请来先生,给兄弟们辅导补习功课。六哥翁心华也在其中安静地看书。学习结束,有时候兄弟俩坐在一块儿,哥哥给弟弟讲故事,现在回想依旧倍感温馨。在家学的影响下,翁心华从小就是一名“学霸”,各科成绩都很优异。

  “我与他同窗12载,他给我的印象一直是虽然话不多,但对人非常热心。”谈到这位载誉医学界的童年玩伴,柳市中学的退休物理教师包伟乾说,同样热爱文艺的两人,小学时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师生文工队,前往岐头、万家、白石等地演出,结下深厚的友谊。

  他们在柳市小学上学时,包伟乾父亲因成分问题被捕入狱。当时生活困难,年幼的包伟乾决定休学去打工。翁心华得知后,和同学朱丰敏一起赶到他家中,劝他复学。翁心华对有些消沉的包伟乾说,眼光要放长远一些,学习才能真正改变命运。在他的劝说和鼓励下,包伟乾重返课堂。“我很感谢我的师长和同窗,若非他们,也不会有今天的我了。”包伟乾说。

  上中学时,一次演出前,有个班级做了十来支“粉笔弹”,放在地上晒。不知情的包伟乾觉得好玩,就拿了几支在地上涂画。谁知“粉笔弹”一经摩擦发热,“轰”地爆炸开来,他的双手当即被炸得鲜血直流。翁心华听闻后,立即背上他去医院包扎。此后几天里,翁心华多次陪他换药、吃饭,悉心照顾他直到康复。

  “高中毕业后,他去了上海念书,我们就失去了联系,直到十多年前的同学会我们才重逢。”包伟乾说,成名后的翁心华还是老样子,对老同学非常关心,只要他们有事找他,他总会第一时间回复,并给出专业建议。直到如今,他们还时常联系。“他现在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内心还是那个热心和气的少年。”包伟乾说。

  来源:乐清日报

  记者:蔡甜甜叶泱程

  部分照片由翁心华及亲属提供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