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多名家长学生被骗 这些骗局要小心

温州网 2020-05-10 10:04:04
疫情期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被诈骗案件有420余起,同比上升150%。

  温州网讯 史无前例的疫情,不仅让许多国内学生与留学生度过了不一样的学习生活,还让他们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团伙的攻击目标。据市反诈中心统计,疫情期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被诈骗案件有420余起,同比上升150%,受损金额124万余元,其中受骗年龄最小的9岁。

  家长学生被骗案件中占比较高的诈骗类型,分别为以红包、转账及充值返利类诈骗(占46.94%),网络购物(包括游戏账户交易)类诈骗(占34.69%),冒充熟人类诈骗(占16.33%)。受骗资金部分来源于学生的零花钱,还有部分是通过家长手机完成支付。这里,我们用部分案例来警示学生与家长。

  通过网络,中小学生被骗

  红包、转账及充值返利类诈骗:鹿城11岁女孩小丝在家中接到陌生人QQ加其好友,把她拉入返利赚钱QQ群,发给她多条链接,说完成这些支付后,钱都会还给她,而且比原来付出的多很多。小丝在她父亲不知情的情况下把链接发到她父亲手机中,并通过她父亲手机中借呗借出钱到银行卡,转账完成了支付,钱没返回发现被骗。此案被骗金额5.5万元。

  游戏账户交易类诈骗:瓯海9岁小男孩小明在玩球球大作战APP时,陌生网友加他为好友,称可以带他提升等级。小明误以为真,加了对方微信,后对方以带号服务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小明多次转账。小明通过其父亲支付宝向对方转账7500元,后被其父亲发现转账记录,再次联系对方已被拉黑。

  冒充熟人类诈骗:鹿城15岁女孩小莲在家收到QQ好友信息,说其微信无法登录,需要她帮忙转钱给朋友,小莲同意后,通过对方发来的二维码扫码转账后,对方就把小莲拉黑,自此发现被骗。此案被骗金额2500元。

  冒充老师骗学生家长:鹿城12岁男孩小于的爸爸看到家长群里有一个头像和信息与班主任一致的,该用户发信息给他,说因疫情原因需要提前缴纳学费,然后就用微信扫了对方提供的二维码缴费,事后向老师询问才发现被骗。此案被骗金额530元。

  警方建议,中小学生尽可能通过体育运动、阅读书籍等活动来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同时,广大家长要适当监管孩子的资金,孩子和家长的手机均要设置安全性相对较高的支付密码,以免不小心落入骗子的圈套;学生家长群中要相互监督核实,避免不法分子乘虚而入。

  警方提醒:1、牢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远离通信网络诈骗。无论是高回报、老朋友还是公检法,未经核实前,不轻信!无论是自己、家人或朋友隐私信息,未经核实前,不透露!无论是钱多钱少,未经核实前,不转账!

  2、如遭遇通信网络诈骗,切勿慌张,保全证据,尽快报警,万万不可心存侥幸,再联系诈骗分子,防止二次受骗。

  【小贴士】微信支付转账时,如果设置了24小时延迟到账,能及时上腾讯110举报,腾讯110平台有机会协助用户停止支付:前提是转账时有启用24小时延时到账功能;举报要及时,腾讯110为纯人工核查处理,工单需要排队进入人工,如转账时间已接近24小时,就有可能错过支付时间。

  假冒防疫人员,留学生被骗

  一位在澳洲留学的同学接到了自称是上海防疫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说根据大数据监控到她已经回国,但是没有报备。接下来就是电信诈骗套路了:先吓唬再行骗。幸亏这位同学的防范意识挺强,随即在网上查询后打了上海防疫中心的电话去核实,确实有工作人员叫这个名字,但进一步核对后发现工号对不上。上海防疫中心随即查证,该工作人员并没有打过这样的电话。于是骗局宣告破产。其中具有很强迷惑性的是,这位同学手机上显示的来电号码和在网上查询到的总机号码竟然是一样的,而这其实通过网络软件修改来电显示号码便能轻松达成。

  假冒警察、政府防疫人员:之前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发出提醒,有许多在法国的中国籍留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反映,由于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被“警察”以违反《禁蒙面法》为由处以150欧元的罚款。经向法国警方和法律人士核实,上述情况应系不法分子假冒警察所为,出于健康原因而佩戴口罩并不违法。

  在海外的留学生为了防疫很是焦虑,大家急于购买口罩,而跟代购购买事先见不到实物,先付钱后交货就让有心之人钻了空子,有的骗子会假装成代购,在朋友圈发送剩余口罩信息,制造饥饿营销;有的会潜入留学生口罩团购群,假装之前自己多买了一些口罩,想要出售。而他们所销售的口罩要么是过期的,要么是质量不合格的,而且价格十分高昂。

  “克隆人”骗术:留学生们在社交平台上发动态时要注意定位问题,有些不法分子看到留学生的定位,就会“克隆”出一个极为相似的微博,比如使用一样的头像、昵称等,甚至还会发送一些相同的微博内容,而后使用这样的微博去和留学生本人微博中互相关注的人聊天,假装遇到困难,和留学生的亲人朋友借钱。当大家不够仔细辨别时,就比较容易掉入陷阱。

  警方提醒:骗子通过手头的资料,不仅知道受害人是留学生,并且知道他们的身份信息、手机号码、留学国家等等。这些资料则是通过互联网各种黑灰产业链,甚至直接从黑客手中花钱买来的,而数据来源,可能是留学中介的数据,有可能是航空公司的订票信息,也有可能是所在地国家的学信部门泄露出来的。

  学生本来涉世未深,防范心理较低,而留学生很多又独自在国外求学,面对这样定制剧情、PS的法律文书、骗子严肃的威胁恐吓,根本抵挡不了,最后钱被骗走。所以提高留学生的防骗意识,才能防范此类诈骗的蔓延。

  留学生应对所有陌生来电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自称警察、法官一类的,绝对不要轻信。捂紧自己的钱包,不管对方什么身份,都没有权利让你把钱转出。接到这样的电话,不要害怕,要敢于质疑,同时积极向身边的老师、同学、父母咨询。

  来源:温州都市报

  黄通令 郭闻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