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十三军斗争的历史启示

2020-05-18 08:59:59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红十三军的斗争最终失败,但其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金贯真报告手迹。

  1958年5月,平阳县人民委员会为纪念攻打平阳县城牺牲的192名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在县城西门锦屏山麓为牺牲烈士摩崖题刻。

  1930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正式成立,是编入正式序列的全国十四支红军之一。红十三军坚持斗争先后长达4年之久,活动遍及浙南20余个县,经历大小战斗一百余次,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在浙江的统治,有力地支援了中央苏区及其他地区的革命斗争,在浙南乃至浙江党的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军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红十三军的斗争最终失败,但其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历史昭示着未来。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2020年是红十三军成立90周年,“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自己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红十三军短暂而辉煌的斗争历程,给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许多深刻启示。

  坚持党的领导是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1927年八七会议,中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随后各地党组织相继得到整顿、恢复和发展。到1929年10月,永嘉、瑞安、平阳3县共建立106个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984名,加强了西楠溪各地的党组织力量。从浙南武装暴动到红军游击队建立,再到红十三军成立,浙南党组织都起了关键作用。但红十三军成立之后,由于党的领导不稳固、组织建设不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导致部队分散、人心不齐,最终走向失败。

  首先,红十三军主要领导人过早牺牲,领导核心涣散。金贯真担任红十三军政委不到一个月就英勇牺牲,政治部主任陈文杰于1930年9月21日在温州就义。之后,党为了加强对红十三军的领导,派遣潘心元到浙南,他也于12月惨遭杀害。其间,军长胡公冕为解决困境,寻求党中央的更多支持,赴上海向中央汇报并请示工作,这一举措客观上造成了军长长期在外,部队失去领导核心,也失去了向心力和凝聚力。由于红十三军领导人先后牺牲或离去,红十三军军部实际上已不存在。其次,红十三军与浙南特委只是“横的关系”,红十三军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未能较好处理与浙南党组织之间的关系。1930年10月26日《中共浙南特委给东方局的报告》中提到,“党在部队中又没有很好的基础”,“浙南红军从来没有很好的党的基础……不能在党的领导下正确执行正确路线”。再次,红十三军组织、思想建设薄弱。1927年,“三湾改编”提出要把支部建在连队上。1930年4月,负责浙南红军游击队政治工作的王国桢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到,需要“整顿旧支部,发展新支部”,“每分队组织一小组,每中队组织一支部,一星期开党员大会一次”,但这些意见在随后成立的红十三军内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导致红十三军思想政治工作十分薄弱。红二团团委的报告中就反映过:“我们部队里向来不明了什么政治、什么党务,所以到了现在还没有一些政治工作做出来。”也使得红十三军内部存在“极端民主化”“地方主义”“山头主义”等问题,队伍成分良莠不齐,基层党组织和部队失去纯洁性,最终日渐式微。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回顾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苦难、成就与辉煌,中国共产党在黑暗中应运而生,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丰硕成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党中央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共克时艰……这些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力量,也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民族复兴是完全正确的。

  坚持实事求是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前提

  “事不凝滞,理贵变通。”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八七会议后,在恢复和整顿党组织的同时,浙南党组织开始广泛深入发动和组织农民。1929年,浙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而国民党向农民征收的苛捐杂税有增无减,各级党组织因势利导,自1929年至1930年初,多次发动农民暴动,建立农民武装队伍,还组建了红军游击队。1930年初,党中央派巡视员金贯真巡视温州、台州。金贯真充分利用时机,深入各地农村、工厂、街道调查了解情况,多次召开县、区委会,支部会和县、区活动分子大会,对温、台各地党的工作和武装斗争作了许多重要指示。2月28日,金贯真向党中央写了长达1.5万字的关于温、台地区政治形势、群众斗争、武装暴动、党和工人及群众组织等的详细报告。3月,他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浙南武装斗争情况。3月31日,党中央致信浙南党组织,指出浙南应以永嘉、台州为中心,组织地方暴动,建立红军。

  可以说,从浙南农民武装暴动到红军游击队和红十三军的建立,都是浙南党组织从浙南的实际出发,在良好的基础上把握形势,因势利导作出的决定。但是,红十三军建立之时,正值“左”倾主义在中央占据主导地位。在中央“赤化浙江”的指示下,红十三军未能正确认识敌强我弱的形势,坚持以攻打中心城镇为主要目标。1930年5月,红十三军第一团900余人,在平阳、瑞安赤卫队的配合下攻打平阳县城。当时平阳县城驻有国民党李杰三旅一个连,战斗力较强,还驻有保安队、县警备队等。而红十三军装备落后,准备不充分,攻打北门的分队还因为向导领错了路,贻误了战机,使得敌人有喘息之机,得以反扑。红军和赤卫队浴血奋战,牺牲192人。平阳战役之后,红十三军仍连连出击攻打缙云、瓯渠、黄岩等县城,劳师远征,虽然赢得了多次胜利,但也使部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无谓消耗了大量革命的有生力量。在红十三军和浙南特委活动时期,浙南地区有1700多名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为革命献出了生命,红十三军团以上干部和浙南特委主要领导成员几乎全部牺牲。

  在党的历史上,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人在与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作斗争中深刻领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恢复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在这次防疫战中,党中央突出强调实事求是,各地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情况日趋好转后,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两不误。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坚持群众路线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国共产党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

  浙南本就处于国民党统治的心腹地带,反动势力较强。红十三军的崛起给国民党带来了严重威胁,国民党更是调集重兵进行“清剿”。在这种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在游击中心区深入发动群众,进一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也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但红十三军本身就由游击队发展而来,受“游击思想”影响,成立后也没有及时进行战斗策略转移;加上“左”倾路线的指导,红十三军以进攻中心城镇为重点,没能集中力量巩固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深入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建立政权,扩大政治影响。加上部队频频劳师远征,导致原本的主要活动地区屡遭国民党破坏,部队基本给养难以维持和满足。1930年6月25日,为补充给养、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红一团第二大队中队长徐定魁与黄岩农民武装负责人夏云虎,率队前往台州海门夺取国民党驻军新近运到的枪支弹药。而乐清大台门一带,是进军海门的必经之路。当地16个村庄,庄庄有民团组织。红十三军经过时遇民团开枪阻击,奋勇还击,吓跑了民团。但大台门的枪声同时也惊动了附近黄岩、乐清、温岭3县民团,红十三军随即遭到包抄,遂决定回师。在取道隘门岭途中,又遇民团埋伏,被杀的红军指战员和贫苦农民达471人。乐清等地民团势力强大,红军没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在这一带甚至有永嘉“绿客”烧杀抢劫的舆论。“隘门岭事件”发生过程中,虽有不少群众给予帮助,少数红军的逃脱正是因为群众的掩护和支持。但也有一部分群众一度将红十三军认作是“土匪”“绿客”。红十三军在发展鼎盛时期,错失了建立根据地、发展群众的最佳时机。革命后期群众产生恐惧心理,大多“杜门绝客”“敬谢不敏”,红军部队只能躲在山里打游击。最终革命活动失去了根据地的依托,也失去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曾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90多年来,我国革命、建设、改革能够克服千难万险取得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2020年,面对疫情,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同时,坚持统筹推进,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彰显了强烈的为民情怀和使命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

  推进强军事业是民族复兴的有力支撑

  兵者,国之大事,攸关国家安危、人民福祉。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深刻表明,落后就要挨打、军弱必受欺凌。现实也一再警醒我们,能战方能止战,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支撑,国家安全就没有保障,民族复兴更是海市蜃楼。

  红十三军失败的客观原因,正是军事实力的差距、敌我力量的悬殊。浙江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区域,也是蒋介石的老家,国民党的力量在这里十分强大。红十三军的成立,在蒋介石统治的后院点燃了革命的火种,犹如插入心脏的利剑,给国民党当局造成了恐慌。国民党当局下令成立“苏浙皖三省剿匪指挥部”,制定“剿匪”计划,并不断调集、加派重兵对红十三军进行“围剿”,总兵力达一万余人。面对国民党装备精良的优势兵力,红十三军自身的武器装备极为落后。胡公冕曾回忆当时的武器情况,连最起码的“步枪、木壳、鸟枪、红缨枪、大刀等都不够分配,很多人徒手跟着”。加上红军缺乏专业的军事人才,战士以贫苦百姓为主,没有经过军事训练,更没有作战经验,一些部队甚至一直保持原始的械斗方式,这与国民党优良的武器装备、充足的给养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红军鼎盛时期曾达数千人,但敌我双方力量仍是悬殊,几度浴血奋战,终究无法与国民党军队相抗衡。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由于没有认识到建立武装力量和掌握军队的极端重要性,革命一度遭受严重挫折。1927年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揭示了武装对于革命的重要性。人民军队创建后,一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付出巨大牺牲,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在参与救治患者,承担火神山医院收治任务,运送生活物资、防疫物资的过程中,他们令行禁止、敢于担当、英勇奋战,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人民军队的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强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只有加快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后盾和安全保障。

  来源:温州日报

  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理论学习中心组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