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0-06-02 09:33:16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4月22日在温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温州市市长姚高员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温州“续写创新史”的殷殷嘱托和去年3次对温州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紧扣“奋战1161,奋进2019”年度工作主题主线,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票决通过的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干成了一批标志性、开创性、引领性的大事要事喜事,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为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温州)峰会发来贺信,成功跻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区城市,龙港获批撤镇设市,顺利完成市区义务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和历史上力度最大的村社规模优化调整,培养出温州本土首位院士、首家世界500强企业。一年来,我们大胆探索、改革攻坚,形成了一批温州样本、温州典型、温州经验,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多项首创性举措在全国推广,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设立全国首个地级市破产法庭,赢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温州(鹿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拉动全省外贸出口增长1.3个百分点,近期国务院又批复同意设立温州综合保税区。一年来,我们砥砺奋进、踊跃争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06.1亿元,增长8.2%,总量迈入全国前30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9亿元,增长12.5%(剔除不可比因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957元、30211元,分别增长8.7%和9.9%。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等18项主要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三,呈现了稳中有进、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

  (一)创“两区”强动能,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成果丰硕。80条新政、146项责任清单全面落地,先行区创建入选2019中国改革十大年度优秀案例。成功举办中国(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论坛、首届温州民营企业家节,奏响“民营经济看温州”的时代强音。实施融资畅通工程、“白名单”企业帮扶制度,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和贷款利率实现“一增一降”,银行贷款不良率降至0.94%。民间项目投资增长19.5%,高于全省平均5.8个百分点。新设企业5.7万户,成为全省第二个市场主体超百万城市。出台降本减负“新30条”,深入开展“三服务”“三助三红”和“两万两千”活动,化解涉企问题4489个,为企业减负228亿元。创新实施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重大涉企案件风险报告、企业家紧急事态应对等制度,创设民营经济学院、亲清政商学堂,推行“三清单一承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全国形成示范。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速提效。实施自创区八大攻坚行动,“一区五园”新落地重大科创项目51个,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9%。编制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规划,国科大、浙大等温州研究院实现实体化运行,瓯海国家大学科技园扩建开园,温州高新区全国排名前移9位,温州经开区跃升至全国第48位。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5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13家;新增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7家、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13个,增量均为全省第一;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全省最高,预计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2%左右。出台人才住房租售并举新政,新引进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数量翻番,在温就业高校毕业生增长65.4%,人才净流入率达到3.45%。

  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施千企智能化改造,新增工业机器人1974台、省级数字化车间13个,技改投资增长15.5%,亩均增加值、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指数全省第二。制定实施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国家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北斗产业基地、中国眼谷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6.8%。成功举办国际工业与能源物联网创新发展大会,成为全国首批5G商用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提高到全省第三。新增上市报会企业14家、工业企业“小升规”1030家、上云企业1.4万家,新增“隐形冠军”企业数、“专精特新”培育企业入库数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4家,17个项目入选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旅游项目5个,洞头、永嘉、文成创成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区),旅游总人数、总收入分别增长15.2%、16.2%。

  平台承载能力切实增强。制定实施"3+12"重大产业平台建设推进方案。瑞安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平台入选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中国温州安全(应急)产业园入围创建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温州广告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字号,永嘉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落地开工省市县长工程项目38个,招引20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6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29个、“500强”项目36个、总部回归项目39个,实际利用外资7.6亿美元,回归税收38.9亿元,各类项目招引均创历史新高。新增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培育)对象10个。竣工小微企业园21个,新入园企业1438家。开展“拓空间强保障”六大行动,整治低效用地3.02万亩,新增工业供地1.08万亩,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及海域使用报批取得重大突破。获批政府债券额度319亿元,省重大产业项目入选数创历年新高,建设用地奖励指标超前四年总和。

  (二)抓亮点树标杆,改革开放焕发新活力。

  “最多跑一次”改革走深走实。340个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掌上可办率98.3%,“一件事”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开展国际化营商环境省级试点和"10+N"优化营商环境行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全面实现“最多90天”;创新推行“易企办”,企业开办零费用、当日结。推进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平均办事时限压缩42%。惠企政策“直通车”、为侨服务“全球通”“商会通”、“大数据+人民调解”等创新案例成效明显,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评估全省第一。

  重点领域改革多点开花。龙港实现从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到全国首个“镇改市”的历史跨越,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改革标志性事件。温州金改深化方案获省政府批复,入选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全国试点,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在全国率先破题。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获批,国家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扎实推进。谋划启动深化市级国有企业改革。乐清、平阳、泰顺3项改革入选农村改革试验区新一轮国家级试点,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案例全国推广。

  内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出台“稳外贸八条”,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26.3%,增速全省第一。中国(浙江)自贸区温州联动创新区获批,全球商品贸易港建成开业,世界(温州)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近期有望成功落地。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6个重点事项列入国家规划纲要,发起设立长三角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与上海嘉定战略合作“十大举措”加速落地,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开园投用。山海协作再上台阶,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强投入优品质,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

  以大建大美提升城市品质。匠心打造70个市民体验项目,瓯江夜游、塘河夜画、三垟湿地花溪花岛、江心屿、五马街-禅街改造等标杆项目广受好评。298个“大建大美”项目实现开工,294个顺利落成。市区完成整村(区块)改造项目26个,2018年启动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基本“清零”。棚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新开工棚改安置房3.4万套、交付1.2万套。4个未来社区入选全省首批试点。建成城市道路99公里,打通“断头路”19条,建成公共停车位9735个;市区完成10条道路综合整治,新建BRT5号、6号线,快速公交线网总里程超400公里。

  以大干交通健全“外快内畅”网络。甬台温高速复线灵昆至苍南段、绕城高速北段二期、龙丽温高速文瑞段和文泰先行段等建成通车,文成、泰顺实现高速梦,新增高速公路148公里,总里程跃居全省第三。溧宁高速文景段、金丽温高速东延线加快建设。杭温高铁全线铺开,市域铁路S1线全线运营、S2线全面进场,地铁M线报批进展顺利。机场综合交通中心、航空物流园、乐清湾港区C区一期顺利开工,温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9.1%,温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速居全国千万级机场前列。

  以铁腕治污打造宜居环境。强势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绿色发展指数跃升至全省第三。高水平打赢“五水共治”翻身仗,整治污染企业1.35万家,创成省级美丽河湖11条,省控断面优良率提高到87.5%,创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制定出台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创成高标准分类示范小区85个。启动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和市区排水管网整治攻坚,建成“污水零直排区”145个、城镇污水配套管网410公里,完成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洞头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入选新中国70周年大型成就展,泰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市空气优良率达到98.2%,入选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以“两带”建设振兴乡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推进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180个,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35条,社会资本下乡227亿元。推出“瓯越鲜风”市域公用品牌,大力实施优粮提质工程,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全省排名前移6位。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5%,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分别增长39.3%、30.4%。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3个、新时代美丽乡村792个、3A级景区村庄53个。创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省级样板乡镇44个。“大棚房”排查整治和违建别墅清查整治有力推进。新增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受益人口88.5万。建设提升“四好农村路”3300公里,瑞安创成全国示范县。南麂岛与大陆联网工程正式通电,结束建制镇电力孤网历史。

  (四)惠民生保平安,民生福祉实现新改善。

  公共服务优化升级。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30所、幼儿园82所,38个未建公办幼儿园的乡镇全部开建,新增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4个。温医大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温大以省市共建方式步入省重点建设高校行列,温州肯恩大学获批开展硕博教育,温职院、浙江工贸学院分别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率全国之先实施“明眸皓齿”工程,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和龋齿率分别下降1.45、1.34个百分点。获批国家城市医联体试点,建成县域医共体19个,新改扩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38家。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新增农村文化礼堂633家,建成全国首家综合性国旗教育基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实现全覆盖。温籍运动员在第二届全国青运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社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9648元。新增养老机构床位9853张,建成镇(街)养老服务中心70家。

  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等重大安保任务,平安建设考核位列全省第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反电信网络诈骗、打私等工作走在前列,全面完成P2P非法网贷存量法人机构清零。创成省级“无欠薪县”5个,化解信访积案328个。组织安全生产七大攻坚战,安全生产事故数、火灾起数分别下降38.2%、34.4%。“除险安居”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完成城乡危旧房治理5235幢,建成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612个。全力以赴做好超强台风“利奇马”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系统谋划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近期获批创建全国首个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有效防控登革热、非洲猪瘟等重大疫情。省级食品安全县(市、区)全面创成。

  国防建设、双拥优抚、人民防空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四级五有”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初步建成。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档案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科普等事业加快发展。

  (五)强谋划强执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梳理形成52项“对标找差距、担当创一流”专项攻坚任务清单,推动政府工作上台阶、争先进、创一流,去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65项重点工作完成率达99%。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党外人士意见建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52件、政协提案514件,办理满意率99.5%。完成3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立法,法治政府建设荣获全省“四连优”。政府系统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率全省之先组建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队,国家级机关事务标准化试点走在前列。组织开展“理旧账”专项行动,51个错综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化解。认真贯彻“基层减负年”精神,市政府三类文件数量减少35%。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严厉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714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积极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正确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迈入新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市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带来严重冲击。在全省疫情形势最复杂、防控难度最大的严峻挑战面前,全市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防控总要求,统筹“战略、战术、战役”精准落实,抓好“增量、存量、总量”一体严控,强化“智治、联治、专治”科学防控,实行“医治、医院、医资”全域联动,加强“疫情、舆情、社情”统筹把握,动员“领导、干部、群众”全民战疫,坚决以“两手硬”夺取“两战赢”。通过“奋战十天、拿下拐点”“再战十天、锁定胜局”“决战十天、力夺双赢”三个阶段战略布局,通过25条紧急措施、12条深化措施、连续2个“居家七天、足不出户”等壮士断腕的铁规铁律,通过“惠企28条”“稳经济32条”“金融12条”等顶层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在前期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绝地反击,成功在较短时间内遏制住疫情蔓延势头,快速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以工作的确定性战胜疫情的不确定性,以有效的管控力跑赢疫情的强大传播力,战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全市党员、各级干部闻令而动、舍小家顾大家,医务工作者逆行冲锋、舍身忘我,全体市民识大体顾大局、主动配合,广大海内外温州人守望相助、万里驰援,全市上下众志成城,铸就了一道抵御疫情、护佑生命的铜墙铁壁,涌现了一批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凡人善举和先进典型,奏响了一曲和衷共济、勠力同心的时代赞歌,新时代温州人精神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了进一步检验、诠释和升华。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和新闻工作者,向积极参与抗击疫情的驻温部队、武警官兵,向自觉服从防控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的全体市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支援支持我市疫情防控的对口城市、国际友城、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诚挚的感谢!向过去一年为全市建设发展作出贡献的全市人民和广大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向中央、省驻温单位,向情系家乡的海内外温州人、关心支持温州发展的国内外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尤其是这场疫情防控大战大考,让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短板不足、问题挑战:受疫情冲击,经济不确定性和外贸风险增多,部分制造业、服务业、外贸企业等经营困难加剧,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步伐不快,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培育进程缓慢,人才等创新要素保障不足,产业平台承载能力不强,“大好高”项目不够多,后疫情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中心城区能级和首位度不高,都市区组团联动不够紧密,卫生、教育、养老、环保、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应急能力储备需要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体系存在薄弱环节,金融风险防控还需持续加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风险隐患不少。同时,少数政府公务人员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足,“四风”问题和腐败案件仍有发生。我们一定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目标要求和重点工作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国家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主动适应国内外疫情防控新形势,在防控斗争中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高标准谋划“十四五”规划和未来发展新篇章。务必以更高站位干事创业,在成绩成效中增强信心,在变化变局中抢抓机遇,在逆境逆势中砥砺奋进,在苦干实干中决战决胜,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硬”中奋力实现“两战赢”。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融入大局”的战略导向。主动对标全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度对接省“四大建设”,努力当好“重要窗口”的建设者、维护者、展示者。牢牢把握“化危为机”的机遇导向。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以最快速度抢抓国家政策窗口,申报落地一批重大项目,加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向价值链升级方向迈进。牢牢把握“纲举目张”的工作导向。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六稳”上,把“六稳”的关键点聚力到提振实体经济上,以“六重”清单为统领,统筹推进新一年政府工作。牢牢把握“只争朝夕”的进取导向。强化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责任担当,抢时争速跑出加速度,争分夺秒干出高质量,千方百计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努力成为全省发展的“铁三角”“第三极”。牢牢把握“实绩论英雄”的结果导向。紧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这一首要任务,坚持干字当头、行动至上,用数据说话、用结果说话,以实干实绩接受人民和时代的检验。

  根据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紧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突出“奋战1161,奋进2020”年度工作主题主线,以“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为总目标,以“温州擂台·六比竞赛”为主抓手,以民营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深化、都市能级提升、社会治理创新、基层基础夯实、民生福祉增进为主攻点,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在新征程上奋力续写好新时代温州创新史,为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贡献更大力量。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左右、8.5%左右,收入比力争缩小到2:1;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3%,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8%以上,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一)以“两战赢”为目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精密智控防风险。强化底线思维、风险意识,毫不放松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形势动态完善防控策略和应对举措。深入实施“一图一码一指数”精密智控机制,从严落实“健康码”“安居码”受控管理,坚决守住入温大门、公共小门、群众家门。加强境外入温人员闭环防控和无症状感染者筛查力度,切实把好返乡摸排关、入境关、通道管控关、社区管控关、隔离管控关,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决“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共克时艰稳企业。深入开展“三强两促”专项活动,深化“三服务”“两万两千”,一业一策指导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外贸主体应对疫情冲击和贸易风险,以优质服务助企解困、共渡难关。大力实施“减租减息减税减费减支”共克时艰行动,刚性落实“惠企28条”“稳经济32条”“金融12条”等系列政策,多途径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全年为企减负230亿元以上。落细落实融资畅通工程,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新增制造业贷款100亿元以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发挥“金融大脑”预警作用,做实“三张清单”,“白名单”企业销号70%以上,不良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左右,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压减一般公用经费和“三公”经费支出5%、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10%,盘活存量国有资产100亿元以上,把更多资金用于帮扶市场主体恢复生产、健康发展。

  释放内需促消费。推出消费券等鼓励居民消费举措,多角度激活释放社会消费需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推出“千家民宿迎客、千场活动惠民、千万资金让利、千万保额护游”等系列活动,鼓励各级工会组织会员疗休养,加快恢复旅游市场热度。支持线下生活性服务业稳定经营,推动传统市场向“新批发+新零售”转型,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创新线上线下互动服务模式,全方位促进消费市场转暖复苏、人气恢复。

  补齐短板促长效。抓住国家专项债券、再贷款等政策红利,谋划建设一批公共卫生与防疫基础设施补短项目。启动实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全面推进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开工市综合材料生态处置中心医废改扩建工程,提速建设市六医二期(市传染病医院),谋划推进市中心医院双屿院区改扩建、市疾控中心实验大楼等工程,规划布局浙南公共卫生紧急医疗救援基地。

  (二)以“两个健康”为龙头,全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再掀“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热潮。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积极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对民营经济真重视、真关心、真支持。深化落实146项责任清单,推出2020版新清单,持续“破堵点推新政创亮点”,争取再创成10个左右有影响力的改革品牌,成为“两个健康”制度创新策源地和理论研究高地。办好中国(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论坛、第二届温州民营企业家节等重大活动。扎实开展国际化营商环境省级试点和"10+N"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实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坚决打击侵害知识产权、围标串标、走私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推动企业占市场主体比重提高到29%,民间项目投资增长12%。完善民营企业家容错关爱机制,实体化运作破产法庭,深化落实柔性执法、企业家紧急事态应对、重大涉企案件风险报告等制度。办好民营经济学院,实施“青蓝新学”新生代培养计划,让温州成为尊商的家园、护商的港湾、重商的样板。

  大力推进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全面启动传统制造业重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万亿计划”。组织实施产业精准培育、产业链基础再造、供应链优化提升等八大专项行动,抓好6个省级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分行业试点,每个产业培育1-2家在全国有影响的企业,推动五大传统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谋划打造温州G104时尚走廊,建设时尚智造设计中心。按照“六有”标准谋划布局和培育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全面推进“三强一制造”,新增“浙江制造”标准65个、“品字标”企业30家。深入实施凤凰行动、雄鹰行动、雏鹰行动,建立八类企业培育数据库,引导推动规上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争取净增“小升规”工业企业500家,新增“隐形冠军”培育企业30家以上、“专精特新”培育企业1100家,力争新增上市报会企业15家、百亿级本土跨国公司2家。

  加速推动数字经济五年倍增。启动数字经济“双百企业”培育行动,积极争创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打造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0个,新增重点智能化技改项目1000个、机器人应用1700台、上云企业5000家,技改投资增长10%。积极谋划区块链、第三代半导体、下一代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科学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集成2000款工业应用程序,服务5000家工业企业。加快布局“新基建”,新建5G基站8000个,打造5G应用场景25个。

  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工业、农业更高水平有机融合,发展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金融、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小升规”200家、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占25%。用好国家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和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创建载体,推动智慧物流、寄递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温州“进博会”“轻博会”“文博会”“创博会”影响力,力争开工新会展中心。积极创建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支持廊桥-氡泉旅游度假区创国家级、刘伯温故里和楠溪江创5A景区,招引10亿元以上重大旅游项目5个。抓好重点景区品质提升和品牌酒店引进,提升过夜游客占比,开发推广“瓯文化伴手礼”品牌,旅游总收入增长15%。

  (三)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全力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推动“最多跑一次”再提速。全面落实“放管服”,梳理推出100件企业和公民个人全生命周期高频“一件事”,全域推行“证照分离”,全面实现“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推进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探索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最多20个工作日”。完善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办事平台,网上可办率提高到90%。进一步推动改革向基层延伸、向公共场所覆盖、向世界温州人拓展,建成标准化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100个,为近千万市民和超百万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再发力。做好龙港撤镇设市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快打造“三区一样板”。深化金融综合改革,扎实推进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全国试点,完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全国一流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统筹抓好“三位一体”和乐清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平阳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泰顺人口集聚与农民增收致富等改革试点。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进一步打响社会力量办学、办医、办体育、办养老、办文化改革品牌。扩大“亩均论英雄”覆盖面,提升低效企业1000家,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分别达34万元、170万元。做实“编制银行”。深化市级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做优做强、保值增值,加快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

  更大力度对接融入长三角。以嘉定为桥头堡,扩大合作区域,拓展合作领域,打造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十大标志性项目。抓好与嘉定战略合作事项落地,开工建设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二期、嘉定先进制造业(温州)基地等项目,打造非接壤地接轨大上海典范。发挥长三角和海西区两大国家战略交汇的区位优势,开展与杭州数字经济领域全面合作,深化与宁波共建国家自创区,与台州共建温台民营经济协同发展合作高地,与宁德共建浙南闽北合作发展区。积极拓展与沪杭等地公共服务互认互联,在更大范围、更多项目上实现跨区域民生同行。

  更大手笔建好用好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规划落实“一区一核多园”空间布局,新建提升一批海外仓,力争跨境网络零售出口超90亿元。推进综合保税区年内封关验收,拓展保税物流中心(B型)业务,切实发挥4个进口商品指定口岸功能,积极发展带电产品海空联运。加快建设中国(浙江)自贸区温州联动创新区,尽早获批世界(温州)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推动义新欧温州号班列常态化运行,全域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用好侨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出口占全国份额。提速建设浙南闽北赣东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全球商品贸易港进口超50亿元,打造“世界超市”。推动与宁波舟山港“同关同检、同港同策”,实现乐清湾港区口岸临时开放。继续压缩通关时间,进一步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做好“一带一路”投资动态预警,引导本地企业利用境外经贸园区拓展国际市场。

  (四)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引领,全力加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聚焦聚力“一区一廊”。深入实施自创区八大攻坚,狠抓科创项目引育和创新资源导入,加速培育壮大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一区五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以上。提高科技城核心区形象辨识度,加快北斗产业基地、中国眼谷等项目进度,把“双创”新天地、浙南·云谷打造成创新密度最高的产业地标。推动乐清、瑞安省级高新区进等升位,温州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力争进入全国前50%。支持永嘉、平阳创建省级高新区,支持苍南和龙港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落地知名院校共建载体,新引进高能级创新平台4个以上。打好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三大会战”,以九大场景为支撑加快建设十大标志性重点区块,完成30个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初步构建"1030"综合交通体系,形成高端要素集聚在自创区、科技孵化在大走廊、成果溢出在全市域的创新联动新格局。

  做多做强创新主体。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梯次成长,新增创新型领军(瞪羚)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突破1万家。支持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加大研发投入,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家。强化产业技术供给,充分发挥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作用,实施50项科技重大专项,在“卡脖子”和关键共性技术上取得更多突破。

  集聚集成创新要素。精心办好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温州)峰会,跟踪推进首届峰会成果落地,建好“一器一园一基金”,打造好“院士之家”。切实强化人才住房和子女就学保障,新引育顶尖人才30人、领军人才300人、高水平创新团队和创业项目30个以上,新增高校毕业生在温就业7万人,巩固“人才净流入”成果。实施“归雁计划”,推动百名高素质温籍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带团队回归。推进“瓯越工匠”行动,新增高技能人才2.4万人。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鼓励发展科技贷、创新贷、人才贷和科技保险,提升发展温州科技金融中心,引进落地一批科创基金。加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开展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力争全年技术交易额超百亿。

  (五)以大项目投资招引为抓手,全力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增强产业平台竞争力。抢抓浙江世界级现代化大湾区建设机遇,主动参与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建设,大手笔谋划温州产业新区,下大力气抓好产业平台整合提升。扎实推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89项重大建设任务全面落地。积极创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力争"3+12"重大产业平台对全市工业经济贡献度提高到50%以上,继续争创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全力打造特色小镇2.0版,确保命名小镇实现突破。全面实行入园企业绩效评价和要素供给差别化政策,竣工小微企业园15个,打造四星级以上小微企业园5个以上。

  增强产业投资爆发力。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滚动实施省市县长项目工程,新入库项目54个以上、落地率50%以上,县级市和产业集聚区力争各引进超50亿元重大制造业项目1个以上,努力实现百亿级制造业项目零的突破,建成投产5个已落地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启动实施市"251"工程,分别招引落地2亿元、5亿元、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5个、10个、25个。招引“500强”项目2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FDI)同口径增长15%以上。制定“稳心留根”措施,支持本土优质企业在重大项目落地中享受招商同等待遇,不断做大总部、扩大规模、裂变发展。推行重大产业项目“过堂会制度”,健全从签约注册、到资开工、投产达效到纳税就业的全闭环管理链条。开工三澳核电、中国温州安全(应急)产业园、中国长城自主创新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中国眼谷、基因药谷、天心天思数字经济产业园、君康国际健康产业中心等建设,加快泰顺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2%、10%。

  增强重点要素支撑力。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全力争取国家专项债券、土地审批权下放、新开工项目用能、国家审批核准或窗口指导加快等政策红利。深入实施“拓空间强保障”六大行动,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1.8万亩,新增工业用地(用海)1万亩,新供工业用地全面推行“标准地”制度,全面完成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制定工业区块线管理办法,探索工业用地腾挪置换利益分配和“占一补一”平衡机制,开展工业用地“非工业用途”集中整治,实现用地功能回归。完成存量国有厂房(公房)有机更新10万平方米,建立政府投资“项目池-资金池”对接平衡机制。健全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加快破解环境容量制约。

  (六)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为方向,全力推动城市能级提升。

  着力促进大都市区协同融合发展。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深入推进温瑞平原一体化、瓯洞一体化和瓯江两岸协同发展,完善大罗山保护建设机制,支持瓯江口、浙南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以乐清和平阳、苍南、龙港为两翼加快建设南北副中心;支持文成、泰顺打造西部重要发展极。健全市域统筹、城乡协调机制,研究推动市域行政区划调整。建立健全谋大招强“市级统筹、有分有合”机制,制定区域协同利益分享办法,支持各地开展企业迁建、兼并重组、总部经济、企业上市、项目共建等合作,促进全市域经济实力整体提升。

  着力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持续“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加快打造都市区、市域和城区3个“1小时交通圈”,交通投资增长10%。提速建设机场综合交通中心、航空物流园区,力争开工第二跑道,深化T3航站楼前期,推动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加快提升。开工温州港深水进港航道工程,加快状元岙港区二期、乐清湾港区C区一期建设,尽早投用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加密集装箱航线,力争实现“百万标箱”。建成溧宁高速文泰段,泰顺真正融入省域高速网。开工瑞平苍高速,加快溧宁高速文景段、金丽温高速东延线、瓯江北口大桥等项目建设,深化文青、温义、乐永青、泰苍高速等项目前期,推动更多中心镇通高速。加快温福高铁、甬台温高铁、温武吉铁路、市域铁路S3线和温州东部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前期,提速推进杭温高铁、温州北站枢纽、市域铁路S2线等项目,加快拆除金温铁路城区东段铁路设施,力争上半年获批地铁M线、年内开工M1线。

  着力推进新一轮“大建大美”。组织实施城市建设系列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两线三片”和17个区级重点区块,谋划打造大都市区十大标志性工程。开工“大建大美”项目248个、建成223个,更高品位呈现“温州外滩”“夜画塘河”、三垟“生态客厅”和中央绿轴“活力走廊”城市新貌,重塑五马街区“斗城记忆”。积极推进未来社区试点,切实抓好32个老旧小区改造。深入实施住宅质量提升和安置提速专项行动,开工安置住房1.96万套、力争交付9700套。全面铺开城市快速路建设,建成七都大桥北汊桥,提速推进温瑞大道南段快速路一期。开工环山南路,加速温州大道东延、瓯江路东延建设,全线建成环山北路,全力破解东部城区交通拥堵问题。

  着力培育城市经济新增长点。加快建设东南沿海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打造新型数字贸易港,培育发展定制消费、时尚消费、网红消费等消费新模式。系统谋划夜宴、夜游、夜购、夜演“月光经济四部曲”,打造城市主题演出“一台戏”,做好“沙汀渔火”休闲带、海坦夜市、庆年坊民俗巷弄等项目,培育3条月光经济特色街区,争创国家级步行街,擦亮“不夜温州”名片。盘活商务楼宇、直管公房资源,市区新增税收亿元楼10幢。全市引进总部项目40个,回归税收50亿元以上。落实“三稳”长效调控机制,市区做地储备7000亩以上。

  着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实施市政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市容乱象治理行动,整治餐饮油烟污水、共享单车停放、横幅乱挂、外卖配送、城市养犬和小区物业管理等方面顽疾乱象。实施30条道路综合整治,联动抓好背街小巷环境提升。探索“大数据+靶向式”交通管理,优化市域铁路S1线公交接驳,推动市区公交向周边县(市)延伸,推进BRT成环成网。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加快建立垃圾分类收运系统,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90%以上、回收利用率45%以上,力争全市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垃圾零填埋。确保通过第三轮全国文明城市复评。

  (七)以“两带”建设为主阵地,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高标准推进“两进两回”,撬动社会资本下乡100亿元。新建乡村振兴示范带30条、提升51条,实施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乡村产业项目180个,培育青年“农创客”270名。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百家农产品电商中转仓,新增1000个乡村末端寄递点,促进山区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优质优价。积极打造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各1个,打响“瓯越鲜风”品牌,在全国推广瓯越乡情、温州滋味。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做好稳粮优供、生猪增产保供稳价,提标改造粮食生产功能区3.2万亩。加强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探索农村建房带方案审批,高标准打造美丽田园,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1个、新时代美丽乡村760个,打造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美丽城镇样板各10个,实现县县基本无违建。高水平推进“千村百镇十城景区化”工程,培育景区城2个、景区镇5个、3A景区村20个,抓好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提升,留住美丽乡愁。新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300个,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85%。实施国土绿化11.42万亩。全面完成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和“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任务。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推动益农信息社行政村全覆盖。

  (八)以生态文明思想为遵循,全力建设绿色温州美好家园。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落实环保、海洋、土地等督察问题整改,建立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保卫战。统筹推进工业锅炉窑炉、扬尘和秸秆焚烧治理,确保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2015年下降15%,PM2.5保持在31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优良率保持全省前列。巩固提升治水剿劣和黑臭水体防反弹整治成果,创建省级美丽河湖12条,省控及以上断面优良率保持83%以上。落实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推进蓝色海湾整治,整治修复海岸线23公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92%以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5%以上,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96%以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20家,整治“低散乱”企业(小作坊)1500家。健全环保中介机构综合管理体系,推广“环保管家”,工业企业环保行政许可执行率达到100%。

  坚决打好生态环保和水利基础设施补短翻身仗。深入实施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10%。提速建设污水零直排区,新增城镇污水管网200公里,新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3座,完成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基本完成市区排水管网整治,落实一城一网一主体运维体制。建成3个县的垃圾焚烧设施新扩建工程、6个县(市)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垃圾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开展病险水库山塘除险销号行动,推进87座病险水库山塘除险工作。实施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开建海塘10公里。实施市区水系连通工程。提速18个“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完成乌牛溪(永乐河)治理和鳌江干流水头段主体工程,瓯江引水主体工程9月底前开工,平阳水头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

  (九)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全力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稳就业助创业促增收,抓好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以上,实施产业就业帮扶及折股量化帮扶2万户,健全因病因灾致贫返贫人口监测和帮扶机制,完成异地搬迁1万人,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增长12%。启动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5%以上。深化山海协作工程,支持革命老区、海岛库区和少数民族乡村加快发展。高标准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携手迈入全面小康。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落实社保减免政策,以社保提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成为社区标配,实现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提高失能失智老人照护能力。扎实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加强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着力培育发展租赁住房,实现农村困难家庭无房户清零。优化社会救助体系,加大低保家庭、困境儿童和特困人员等救助力度,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推广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建设省级规范化“儿童之家”27所。切实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左右。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支持妇女儿童、红十字、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事业加快发展。

  精心办好均衡优质教育。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新(扩)建幼儿园80所,实现公办园乡镇全覆盖,全市60%以上幼儿在一二级园就读。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65所,打造乡村“小而优”学校100所,整治提升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大力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探索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有序推动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实施高中高品质发展行动。办好特殊教育。全面落实省中小学生“减负40条”,整治规范校外培训,保障学生户外运动时间。支持温医大争创“双一流”,推进温大创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省部共建高校,深化温州肯恩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做实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支持温职院和浙江工贸学院“双高计划”建设,更高水平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瓯越教育人才“百千万工程”,弘扬师德师风,塑造“学在温州”品牌。

  全力打造健康温州。扎实推进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完成百个康养项目百亿投资,加快打造“浙南医学高峰”。抓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改革,创建国家医保基金监管信用体系示范城市。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标改造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7个,基层就诊率达到65%,县域就诊率提高1个百分点。用好医学影像云,推进5G云诊疗,创建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示范城市。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实施“明眸皓齿”工程,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龋齿率再降1个百分点。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体育产业市场化,加快建设亚运会温州赛区场馆。

  传承推广瓯越文化。深化“温州学”和永嘉学派研究,放大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效应,积极申报国际古典戏曲文化保护传承基地,推动文化走出去。提升“15分钟文化圈”,启动建设温州美术馆,新建城市书房、文化驿站30个,新增农村文化礼堂484个,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文艺精品创优工程,开播《温州三家人》。加快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建设,做强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0%,让“瓯”系列产品为文化温州代言。

  各位代表,增进民生福祉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市政府遴选出了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票决。对票决出来的项目和省下达的民生实事,我们将精心组织实施,全力抓实办好,确保兑现政府承诺。

  (十)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全力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

  打造政府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板。以“整体智治”理念为统领一盘棋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推进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整合提升现有数字化转型项目,拓展深化城市治理、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等20个应用场景。建成全市一体化数据中心和支撑平台,完善企业和个人数据宝建设,实现市县两级协同共享、集成管理,推动千项以上公共数据向社会开放。迭代升级政务服务网,政务服务办件网上受理率达80%,掌上执法应用率达90%,80%以上跨部门协同业务接入“浙政钉”,加快打造“掌上办事之市”“掌上办公之市”。

  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认真落实市委关于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完善“一体两翼”工作体系,提升基层治理四平台和“全科网格2.0”建设水平。推行“三社联动”社区服务模式,健全社会组织培育管理和动态赋权机制,打造新型社区治理共同体。做好村社规模优化调整“后半篇文章”,打好村社组织换届主动仗,创成省级“善治村”200个以上。深化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提升"7431"网络治理模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质扩面,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加强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依法做好宗教事务管理。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温州。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力争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20%以上。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拳打击传统治安问题和新型犯罪,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标准化城市。建好用好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积极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深化“无欠薪”创建。严格落实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建成用好“防汛智慧大脑”,绘制“风险一张图”,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积极创建综合减灾县和减灾社区。全面推进C级危房实体解危。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创成省级食品安全城市。

  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办好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60周年纪念活动,加快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各位代表,认真研究制定“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将以战略眼光、系统思维、改革思路深入开展一批关键性课题研究,谋深谋细发展战略、奋斗目标、重点任务,争取更多对全局有牵引作用的重大项目进入国家盘子,以走在前列姿态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力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围绕打造“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现代政府,深化落实“两强三提高”建设行动,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和“十三五”规划收官提供坚强保障。坚持为民施政。强化“人民政府为人民”理念,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党心和民心立己心,下更大力气解决群众、企业和基层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健全历史遗留问题常态化“理旧账”机制,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和企业期盼,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立法,从严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政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加强诉源综合治理和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促进行政诉讼案件总量和败诉率双下降。坚持高效理政。进一步健全抓落实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以“六比竞赛”推动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落细落实“六重”清单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清单,推广“项目化管理、实名制领办、销号制验收”工作机制,确保政府工作干一件、成一件。坚持从严治政。强化责任制落实和过程管理,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督导,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开展政府部门效能评估管理,严厉整肃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严格落实基层减负精神,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有新担当新作为。坚持廉洁从政。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集中财力办大事。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60%以上。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强化审计监督,严防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廉政风险,真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时序更替,梦想前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催人奋进!我们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温州“续写创新史”的时代使命,担当着省委省政府“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的厚望重托,承载着九百多万温州人民共创共享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重任在肩、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温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激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浓墨重彩续写新时代温州创新史,为温州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