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组专家权威解读!2020年温州市中考语文、科学试卷评析出炉

2020-06-27 09:07:54
今年中考的命题思路是什么?各科目又有哪些特点和创新?体现出怎样的教育风向?

  6月26日上午,2020年温州市中考拉开帷幕,共有8.73万名考生参加。今年中考的命题思路是什么?各科目又有哪些特点和创新?体现出怎样的教育风向?对此,命题组有关专家对首日开考的语文、科学试卷进行评析。

  语文拓宽领域·倡导探究·注重策略·搭建支架

  2020年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理念,充分体现温州市初中语文新常规精神。本卷保持温州语文卷一贯本色,注重情境创设,培养高阶思维;突显学法策略指导,指向元认知;搭建学习支架,坚持学生立场。全卷考查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追求教学评的一致,努力渗透方向性引领。

  一、注重跨学科能力,拓宽语文学习领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本卷以“科学与艺术”为主题组材,以语文的方式让科学与艺术在试卷中“相逢”。

  “珠峰重测”是我国科考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国产“黑科技”全面担纲其技术支持,体现科技自信,彰显国家实力。夏目漱石是日本明治四十年代知识阶层中最富有人气的小说家,其代表作《我是猫》是统编教材推荐阅读的名著。本卷“追踪科考热点”和“品味画里人生”板块,选择“珠峰重测”相关材料和夏目漱石的经典散文《子规的画》,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祖国日渐强大的科技实力和科考路上不懈探索的精神,也让学生跟随作家在品画过程中,感受朴拙的人性美和真诚可贵的情感。“探究古典意象”板块通过一组古诗文材料引导学生探究“雨打芭蕉”这一古典意象的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持久魅力。试卷中还涉及汉字形、义的考查,通过欣赏汉字的甲骨文和篆文字形,感受悠久丰厚的汉字文化魅力和艺术气质。小作文以“青藏高原的形成”为内容,借助语文实践活动,打通语文学科和科学学科的界限,直指跨学科能力与素养的考查。

  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古典文化源远流长。本卷博采古今,兼及中外,视野开阔,立意高远,突显“立德树人”理念,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二、创设任务情境,倡导探究式学习

  真实且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学科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根据学生所熟悉的学习生活情境设题是本卷的一大亮点。“重温线上学习”板块以每位同学亲历的钉钉群“线上学习”为情境,通过“学习任务单”“线上演讲”“钉钉留言”等真实而具体的学习情境,考查学生对汉字、古诗文积累等基础内容与名著阅读的学习效果。

  与此同时,本卷努力创设学习探索情境。如“探究古典意象”板块,在情境中,通过一组逻辑清晰、难度适中的探究任务,实现对“雨打芭蕉”这一古典意象的文化认识。引领学生对古诗文学习从理解走向探究,更好地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作文突显“交际语境下的写作”,题目提供三类不同的写作情境供考生选择,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写作语境选择合适的文本类型、写作材料并关注语体特点,从而实现真实、个性化的表达和交流。

  三、重视阅读方法,指向元认知策略

  本卷设题,紧扣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的理念,重视学习策略与方法的引领,并指向“元认知”。

  文学作品《子规的画》题目紧扣文体特征和文本特质,按照“品画”到“品味画里人生”思路进行设置。第6题通过关键词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我”对朋友心理情感的前后变化,突显回忆性散文特质。第7题将文本与必读名著《傅雷家书》进行合理关联,通过合乎情理的情境任务与富有思辨逻辑的话题,引导学生学会联系融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非文学作品从时间曲线的运用、质疑提问、关注重复词语等角度设题,整个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方法策略进行阅读。第9题通过“一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提问”对于解读文本的意义,设题明确指向元认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过程与所得结论之间的关系。古诗鉴赏设题从传统考查结论的“是什么”,转向阅读路径的“如何”。这些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并反思自己的阅读方法策略和阅读习惯,关注活动过程中学习品质的监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提供学习支架,探寻问题解决路径

  本卷设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学生立场,紧扣教材核心内容,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

  名著阅读部分提供“《儒林外史》阅读笔记”,以提要的形式梳理整本书的基本框架,为学生答题提供支架。非文学阅读的第10题用“词云图”引导学生关注材料中的高频词,并理解高频词背后潜在的文本意义与编者意图。课外文言文的实词解释题也提供了学生所熟悉的方法路径,在重视学习积累的同时,更重视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大作文以“笔记”为话题,指向学生最为真实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来整理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

  题目从“分享”“劝说”“提供信息”等写作目的设置有明确文体要求的任务进行写作,创设支架,从选材、构思、立意等方面给出“参考角度”,供有需要的同学选用。同时,在支架中明确提醒考生关注写作目的、读者对象等,使写作的任务意识更强,也更能指向学生的学习生活。考生可以跨任务、跨文体借助所提供的“参考角度”,以让其支架作用发挥得更充分更到位。

  综上所述,2020年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在疫情背景下,坚守语文核心价值,最大限度地融进了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策略、活动等内容,扎实考查统编教材背景下的语文核心素养,稳健推动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改革发展。

  科学关注核心素养 凸显科学本质

  2020年温州市学业水平考试《科学》试卷整体结构、题量、阅读量等方面与往年保持基本相同,试题命制仍然秉持从科学核心知识、探究技能、科学思维与方法、科学应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地考查。今年的试题更加关注考查核心概念、探究能力、高阶思维、科学本质等方面,从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及创新性等维度加以考核评价。总体难度上,试卷比去年稍简单些。

  一、基于真实情境考查核心概念

  本卷中试题将学科核心概念与现实世界中的日常生活、科技制作等有正面教育意义的情境相融合,增加了中国元素,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1题结合日常新鲜果汁饮料考查pH值;第9题结合日常生活常见的“从窗内向外看”的情境考查参照物;第13题结合现家庭常见的智能锁考查电路设计;第21题结合晚餐食谱中考查营养素和健康饮食等;第28题结合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益处考查血液循环、呼吸系统及其现实意义。

  二、依托探究实验考查探究能力

  本卷大部分探究题选取了课内实验进行深入挖掘,试题情境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也有来源于真实生活的探究素材。试题从多角度考查学生不同的探究技能与能力,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本质。如第24题对“头发密度”的探究既是真实科学探究的重现,也是对“健康生活”的学习与教育;第25题深化研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第26题在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发现新问题的进一步研究、第27题在进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过程中对异常现象的再研究等,引导师生在教学过程注意科学本质,多从常见实验中发现新问题,探索造成其背后的原因,从而考查学生观察、数据分析、推理、解释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三、融合STEM理念考查高阶思维

  STEM教育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特别强调科学与数学等在工程设计思维中的应用与体现,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卷中多道试题是基于STEM理念进行选材和编制的,如第6题的电蚊拍、第13题的智能锁、第22题车库自动闸、第30题的斯特林发动机,第33题的空气密度计等,体现多学科融合,同时考查“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

  今年还突出STEM工程设计思维过程的展示与考查。以第33题的制作空气密度计为例,与往年直接呈现STEM产品去解释与计算不同,今年把重点放在“空气密度计”这一产品的研发过程,如图就是基于学生日常学习一步一步构建而成的。

  四、借助科学史实考查科学本质

  本卷部分试题基于科学史为情境,应用“PISA”命题思想,考查学生综合获取信息以及科学地解释现象、科学地解释数据与证据等学科关键能力;并以“SOLO”评价理论,对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等级的评价。如第23题,结合科学史上著名的“燃素说”与“燃烧的氧化学说”进行逻辑演绎;第30题结合“斯特林发动机”是英国物理学家斯特林发明的“外燃机”,与学生学习的内燃机既有原理与设计上的相通之处,又有不同之妙。通过图示形式展示“工作介质”在热气缸内吸热膨胀,在冷气缸中散热液化,并被压缩循环(如图),从而解释其持续旋转的工作原理。

  总之,今年科学卷以稳为主,稳中求变,较好地发挥价值引领、服务学业水平考试、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对提升科学核心素养、减轻学业负担、凸显“教学评一致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来源:2020年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组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