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乡贤汤国琛

温州网 2020-07-28 09:15:56

汤国琛像

  “渡江有志鞭堪断,破贼何年檄始驰。待旦著书都激愤,言言为国具深思。”这是平阳乡贤应侠民为汤国琛七秩时写下的诗句。“待旦楼”是汤的书斋名,他为民国时国家的动荡不安、内忧外患而戚戚然忧,惶惶然惧,满怀激愤,枕戈待旦,祈愿国泰民安。

  汤国琛(1874-1948),号献廷,今龙港市都口村人,小有大志,聪颖好学,六岁能书大字,九岁能诵祝文,十岁能属文章,得到宜山宿儒陈筱垞的赏识,被收为弟子,还特筑“蒙楼”精心培养,十三岁时撰写一联“春风惠我,霖雨施人”,交与先生,惊之,遂大加赞赏“此子日后当为民牧,必能霖雨苍生也”。

  1895年,应学政徐致祥主持的府试,正场题为《卧薪尝胆赋》,汤国琛分析了中法战争之后之局势,号召国人“抗击列强,保家卫国”,学政阅后尤为激赏,评其“义愤填膺,声调激越,一气呵成,不可抑勒,足可发聋振聩,唤醒国魂”,得第一名,为廪生,公家发给粮食,轰动了平阳的江南垟,后保送给国子监资格,属“优行廪贡生”。戊戌政变后,出国留学成为热潮。1902年5月,他由优贡报捐州判,东渡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同去的平阳学者有王鋆。在日本,他与留日学生往来密切,博览了东西之学说,考察了东洋之风俗,留学归来后,又在浙江法政学堂吏部学治馆、北京法律专科学堂、资政院奏设速记学堂毕业。

  学成后,汤国琛先在赤溪、蒲门从事教务,再任青田学监,在青田栽培学子,结交了许多名流,留下诗句“不少棣花留白下,诸多桃李种青田”。1909年10月,清政府仿照日本推行新政,成立资政院(即中央议会机构),汤国琛于民国元年北上任资政院秘书厅秘书,还兼任速记学堂教员,刘绍宽《厚庄日记》也作特别记载。

  民国肇起,各种政制改革,资政院解散,浙江军政府成立,内设参议会为临时议事机构,为浙江军政事务的最高决策机构,汤国琛、倪汉波、吴鸿年等三十一人当选为浙江省第一届议员,又被推选为审议长,兼水警学校教官,当时议员年轻化、知识化,大部分接受过新式的教育。同年,袁世凯总统下令在全国推行实业,他被任命为浙江省实业厅秘书长。

  多年的秘书经验,再加上学识、才能及为人深得浙江民政司司长屈映光雅重,1914年5月,汤国琛被委任为淳安县知事。淳安为浙江西部重镇,可地瘠民贫,水旱无时,盗匪出没无常。汤初到任时,穿着便衣遍访百姓的生活疾苦,赈灾民,平冤狱,修水利,兴学校,集思广益,励精图治,使得第二年大丰收,吏民相庆。在淳安三年,他穿布袍,吃粗粮,过着清贫生活。1917年离任之日,百姓极力挽留,不忍离去,都说“明朝有个老海瑞,民国有个汤国琛,都是民众爱戴的父母官”。邑人为感念其惠爱,在县城立了“德政碑”,学宫旁建了“汤公祠”。正如家乡好友鲍震《寄汤献廷先生》诗曰“山城初出宰,一笑万家春。雅量真无匹,风流迥不群。”

  淳安任满,他任浙江督军署浙江省长公署咨议,后随屈映光到山东任省长公署咨议。1925年到黄岩任知事,次年出任常山知事,直到1938年在嘉兴专员公署主任秘书任内退休,是年已六十五高龄,结束了长达三十余年仕宦生涯,他博学品端,克己奉公,自律谨言,从不介入党争,凭自己才能为国办差。

  除了公务,汤国琛最大爱好就是书法,博习颜、柳、秦篆汉隶等,笔法刚劲,博采众长,遗貌取神,写出个性极强的书作,章太炎极加赞赏。他曾经与康有为论书于燕京,康氏赞同其论,并以《广艺舟双楫》一书相赠,晚年居家,求书者络绎不绝,皆欣然挥毫赠送,现完整保存至今的作品不多,有为社会名流题写的牌匾、楹联,书写的像赞,还有南雁荡山的爱山亭石碑、北雁荡山百岁坊题刻等等。

  他写诗属文更是意于理胜,倚马立成。1920年青田法科举人杜师业与吴传绮创办《庚申》杂志,发刊时,他慷慨激昂,引经据典,以唤醒国人,“学风以正,礼教以兴。国门煌煌,遒人木铎。咸归整轨,完我天明。世转鸿钧,鼓掖而笑。同文同轨,跂予望之”。再读他的谱序,爱国之心更红,字里行间对时世极为担忧,如汤氏谱序云“风鹤频惊,民无宁岁,政令不行,琛所以戚戚然忧,皇皇然惧”。又如1932年为当地雁仙寺居士赖川前撰文说到“怆怀时事,感慨淋漓,逐鹿吼狮,于今为烈。余不禁枕戈待旦,击楫渡江,提博浪之椎,投班超之笔,而为我老大支那长痛哭流涕也”,他还著有《待旦楼杂俎》五十卷,卷帙浩繁,内容驳杂,包括人物志、山水志、逸史传奇、集异、诗话、杂文等若干卷,可惜未及付梓,在“文革”中被毁。

  汤国琛虽长期宦游在外,但他不忘家乡的民生。清末民初,文化大变革。1896年孙怡让在瑞安创办学计馆,在其效应下,一时各地士绅纷纷带头兴办学校。汤国琛看到家乡是贫瘠之地,儿童失学尤甚,作为有识之士的他认为:国家虽多事之秋,但学者是国家之命脉,不可废。办学能振兴教育,嘉惠乡人,让乡里乡亲子弟皆得就学,偿其父亲夙愿,于是趁青田告假回乡之机,他召集当地乡绅借用周家车的会善堂,募捐到学田八十亩(以租息为办学之资),创办了“江南自治公学”(现在的江山小学)。1927年,又与乡绅卢公三一起协助其叔父汤淑之在都口办学,借用土地庙为校址,公推汤淑之为校长,校名为“平阳县江山乡中心学校”。他虽为文官也崇武,1929年时为振兴中华,弘扬武学,他还与苏景、俞玉书等在杭州创立了浙江省国术馆,时任国术馆总务科长。纵观他一生业绩,虽不全在教育一线,可对教育事业有重要的贡献。

  汤国琛晚年居家,常念国势之危急,民生之迫切,还担任江南区民众自卫委员会委员,为地方上解纷忧,排万难,每有公益,即出任,坦然不疑;每有争难,即出解,帖然就绪。

  他至老不忘忧国忧民,倡导子孙勇于参加救国救民,故其幼子汤敏中、孙汤恭熙、汤恭伧三人先后投考黄埔军校,毕业后均奔赴腥风血雨的抗日疆场。

  来源:温州日报

  汤小玉文/图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