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的目标之年,而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生动缩影。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个个个体故事,汇集成决胜全面小康的答卷。从小家出发,聆听小康故事,见证小康生活,今起,温州新闻网推出“在身边·小康故事”网络主题报道之《欢迎来我家做客》,将通过个体记忆,和“小康见证人”的视角,全面报道展示温州“第一个百年”所取得的成果和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成就。

杨建南: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落下

温州网2020-07-30 07:33:00

  杨建南(右一)与志愿者一起在永嘉县沙头镇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和残疾人。

  温州网讯 近日,永嘉县蓝天公益中心理事长杨建南来到永嘉县泰利物流园,花了3300元运费,将包括300件羊毛衫、270件冬衣、600多双男女皮鞋和童鞋等在内的近2400件鞋服打包,运往四川省红原县民政局,交到当地贫困户手中。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经由杨建南寄出的扶贫助困物资价值高达数千万元。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志愿者,他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公益人物、浙江慈善奖、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慈善人物等荣誉称号,并于2012年以全省10位先进青年典型代表之一的身份,出席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

  “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落下。”正是这份执着,陪伴着杨建南走过三十年慈善公益之路。

  扶贫助学从义演筹学费到自己办学校

  老家岭山村是永嘉的一座偏僻村,杨建南的少年时代就在这里度过。大山里,孩子们读书识字的机会很少,每天上山割草、砍柴、放羊,是杨家兄弟姐妹最常帮父母干的农活。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十六七岁的杨建南有机会走出大山,来到温州市区。然而没有一技之长的他,只能做一些小工,维持生计。

  当时,《少林寺》等武术电影的热映,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武术热。打小就热衷体育的杨建南抓住机会,成了多所武校、体院的学生。

  学成后,杨建南在永嘉开起了武术馆,积累了第一桶金,随后转行办起了一家体育器械厂。经济稍稍宽裕之后,杨建南就开始了自己的助困之旅,向失学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捐钱捐物献爱心。

  然而真正与扶贫助学结缘,还得从1994年说起。在参加一次由永嘉团县委组织的交流会时,他偶尔得知当时永嘉全县尚有1800多名适龄儿童因贫困而上不起学。这让他既震惊又苦恼。

  “就凭我一个人的力量,能帮得了多少呢?”杨建南思前想后,鼓起勇气向时任永嘉县长陈继可建议,举办一场“希望工程”义演活动,为失学儿童筹学费,帮助山区改善教学条件。他的建议得到了陈继可的认同。

  很快,杨建南与永嘉团县委拿出了一套具体的实施方案。“陈县长看了之后,认为力度还不够大。”最终永嘉县委县政府主动提出作为那场义演的主办方,让杨建南惊喜不已。

  义演的时间和地点很快敲定。另一方面,除了多名温籍演员之外,还请到了赵长军、徐向东、马忠轩等武术界大腕助阵。更难得的是,这些大腕全部无偿出演,就连来温的交通费也是自掏腰包。

  结果,这场安排在盛夏的义演活动大获成功,共募得480多万元,让一大批失学的孩子重新走进了校园。

  “这批孩子的问题解决了,那下一批,下下一批呢?”杨建南陷入沉思。1995年,正当体育器械生意如日中天之时,杨建南决定弃商从教,倾其所有创办永嘉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这次,他还给自己的学校定了个规矩:凡是贫困生入读该校,不仅不用交学费,还能额外获得一笔生活费的资助。多年来,杨建南共资助校内外贫困生6000多人次。1998年,他成为永嘉县第一位“希望工程”劝募志愿者,成功劝募210名爱心人士为“希望工程”贫困生捐款。

  醉心公益

  从组建义工队

  到专职做公益

  从扶贫助学扬帆起航,杨建南的慈善公益路一发不可收拾。而这种慈善公益的力量,又让更多的人聚集到杨建南的身边。

  创办学校之后,杨建南就牵头组织了永嘉县第一支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大多是学校的师生。他们坚持志愿服务,至今参加的各种公益活动已有500多次。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体味助人为乐的喜悦。”杨建南发起的志愿者、义工招募,开始逐渐向校外延伸。

  过去的10多年里,杨建南先后倡议成立了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五水共治民间宣讲团”,并受聘担任永嘉县慈善总会义工分会首任会长、省级文明县城市民监督团团长等。

  或许是长在楠溪江畔的关系,杨建南对环境保护有着一份天生的责任感。2007年,他联合多名民间环保人士成立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至今,该协会已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千余次,三百里楠溪江畔多了一支380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义务巡查队。

  有朋友曾邀请杨建南再度出山,驰骋生意场,被他婉言谢绝。“慈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公益,人人可为、事事可为、时时可为。”慈善公益事业,成了杨建南唯一的事业。

  2014年6月,杨建南干脆辞去了学校行政职务,彻底退出学校的行政管理事务,并创办永嘉县蓝天公益中心,一门心思做公益。

  2018年,在我市民政部门发起的“百社结百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中,蓝天公益中心与岩坦镇源头村结了对。当时,源头村还是一个“脏乱差”的落后村,别说是游客,连村民自己都嫌弃。此后,蓝天公益中心与村干部一起努力,将源头村打造成岩坦镇首个垃圾分类试点村。

  去年,在蓝天公益中心的全程参与下,源头村还成功创建我市首个“零污染村”。如今,环境的有效整治,让源头村改头换面,成了网红村,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有了质的飞跃。

  大爱无疆

  从地方扶贫

  到全国助困

  杨建南的慈善公益身影不止于本土。四川汶川地震、云南鲁甸地震等灾难发生后,他带领的义工队伍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赈灾义演、募捐筹款的前线。

  而杨建南的慈善公益事业真正从温州做到全国,是在2012年之后。尤其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是他关注的焦点。

  2013年9月,杨建南在浏览青海新闻网时得知,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州中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环境最艰苦、经济社会发展最滞后的自治州。

  “当地肯定有许多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杨建南想方设法与果洛州的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表达了自己尽微薄之力的想法。当年,他就资助结对了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的10名农村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与此同时,他劝募奥康集团、报喜鸟集团等永嘉知名民企以及爱心人士,为当地农村学校和贫困家庭捐赠147双棉皮鞋、价值20多万元的衣服和1000册图书。

  蓝天公益中心成立后,杨建南的劝募渠道更加多样。温州本土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也纷纷加入行列当中,共同为青海、贵州等西部贫困地区捐资捐物,至今已累计捐资捐物超千万元,受益人数超2万人。杨建南因此被当地媒体和百姓誉为“浙江热心人”“爱心大使”。

  去年12月,受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邀请,杨建南去当地参加由民政部举办的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交流班。他随身携带的行李还包括1000多件冬衣,是专门为当地贫困乡村的村民准备的。

  这些年,杨建南助困西部的身影遍布甘肃陇南、云南怒江、四川大凉山、湖南湘西、贵州六盘水、湖北红安、河南驻马店、陕西榆林等地。更为难得的是,杨建南始终在思考如何“授人以渔”,10多年来以特殊的志愿方式向全国各地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公益慈善、环境保护等建议达5000多条(次)。

  来源:温州商报

  记者 朱斌 曾云毕 项武龙 沈睿

监制:黄作敏|策划:叶双莲|记者:|视频:|编辑: 潘涌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