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东瓯!从读懂古街小巷开始,读懂鹿城

温州网 2020-08-13 15:00:13
在古街小巷,我们可以追寻远逝的年轮,可以发现城市变迁的轨迹,它们是温州老城区的标志之一,犹如一枚枚厚重古朴的印章,深深地镶嵌在老城的心底。

  温州网鹿城支站讯  岁月悠悠,古巷深深。古街小巷,与璀璨烟火下的“夜经济”不同,她们古朴而厚重,沉稳而绵远,是悠悠历史的见证者。在古街小巷,我们可以追寻远逝的年轮,可以发现城市变迁的轨迹,它们是温州老城区的标志之一,犹如一枚枚厚重古朴的印章,深深地镶嵌在老城的心底。

  朔门街:一窥旧时繁华

  东起水门头,西到解放街,朔门街长380米,过去还分朔门内横街与外横街,朔门外横街就是如今的望江路。因是瓯江南岸从北门进城的商埠,自明清时期开始,这里便商贾云集生意兴隆,以经营南货、水产干货、香烛、糕点为主,是市内迄今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条古街。

  曾经的朔门街,若想到水门头,还要翻座山,如今山不复在。朔门老街较为狭窄,宽处不到六米,窄处不到三米,街巷呈鱼骨结构,北通望江路,南通七枫巷。街边的老屋,大多为清末民国初建筑,两层木瓦屋,上住下店,窗栏雕饰非常精致,带有浓厚的中西结合色彩。

  街中间有两堵封火墙(风火墙),用于隔火防火,原有三堵,西端一堵在解放北路拓宽时已拆除。封火墙高出二层楼,墙体下宽上窄,花岗石墙面,看上去像城门。老街都是木屋,消防是大事。以前的温州,人们在建筑上砌起防火的山墙观音兜,街面上造起封火墙,宅前屋后设立水缸、水池、水井以用消防,甚至于在屋脊飞檐塑上寓意消防防火的吻兽。虽说瓯郡河网密布,有利于消防,但是自古俗谚:青田怕水推,温州怕火煨。

  如今的朔门,依旧经营着许多金银纸店。金银纸虽为小生意,曾几何时极度红火,一代又一代人靠其发家致富。据民俗专家朱铭回忆,小时候他就常扶着奶奶来朔门卖金银纸锭。他还表示,制造金银纸的南屏纸产自温州西部的泽雅一带,而靠近瓯江的朔门,水路交通顺畅,又因为附近庙宇非常多,所以对香烛金银纸的需求大,所以这里的金银纸店到现在还一直经营着。

  永宁巷:古庙含新意文韵传千年

  永宁巷是市区朔门的一条较为“著名”的老巷,主要是巷内有一“永宁寺”,也名永宁坊,为温州古城三十六坊之一,这里巷因寺名。寺院为合院式神庙建筑,坐北朝南临巷,庙里供奉有永宁圣王。进仪门,正殿、厢房便全然入目,老式建筑,抬梁黑瓦。

  寺庙的来历,说法多种,一种说法是东晋时永嘉郡所属的永宁县治曾设于此处,永宁巷和永宁庙因此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来自民间传说《洗马桥祭羹饭》:据说书生刘文龙在金榜题名后,他的一名仆人永宁为他护送马蹄金回乡,途中遇害,后来刘文龙封侯后,建殿纪念忠仆。明朝时,永宁巷被称为“大忠坊”,《弘治〈温州府志〉》记载:“大忠坊”,旧名永宁坊,内永宁庙在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永宁神庙已经转变为佛寺。据建筑学者研究,永宁殿保留了清中早期的木构,例如上昂、挑斡、斗口跳等,这些做法在许多地方都已退化或失传,但在温州仍然有章可循。现今,永宁殿已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依旧和温州诸多佛寺庙宇一样不要门票,任人进出。

  永宁巷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宅院多、庙宇多、水井多”。沿巷北侧,至今还保存着10多座较为完整的宅第。中水卷6号、92号以及74弄2号是相当规模的大户家宅。也许是历史上此所居住的大都为名人贤土,文风盛,人生礼仪也颜成典范。如今永宁60号的“金树德堂”,据说是乾降皇带所封授的,原有一方额,可情未能保存下来。还有“积善庐”、“爱吾声”等宅院显示出浓厚的人文历史。在该巷西端的98号宅第,历史上就是清代温州著名的“大生堂”药店旧址。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永宁巷口的温州老牌猪油膏,是由永宁巷居民林定寿于1958年创起,是温州猪油膏的代表之作,如果经过,一定要去尝尝。

  七枫巷:昔人已逝风骨犹存

  东起永宁巷,西至解放北路,全长393米,七枫巷是北宋“三十六坊”之一。

  七枫巷北宋时期又名问政坊,因彼时九岁神童王夫公堂擂鼓,为民问政而得名。至清代,此巷因卖漆出名而改名为“漆坊巷”。晚清时,因温州方言谐音,又因辖地载有七株枫树而得名“七枫巷”。

  相对于朔门街店铺的线式布局,历经变迁的七枫巷,长近400米的街巷,唯余十数座风骨犹存的晚清、民国古建大宅以点式布局存在,包括王氏蒙馆、高宅、吴宅、胡宅、陈宅等,其余大宅均在不同历史时期翻建,这导致了巷内建筑风格迥异。

  在七枫巷的大宅中,以王氏蒙馆与胡宅最为著名。胡宅坐北朝南,为巴洛克式建筑,夹带哥特式和中式装饰风格,华丽而不失大气,充分体现了巴洛克风格追求自由的内涵。宅内共有三间两层楼房,以及一个由大片青砖铺成的院子,院内有大树,苍翠蔽日,墙面是青灰和砖红相间,没用涂料,直接以砖的本色表现色彩的变化,使得这幢宅子历经秋霜冬雪,色彩如故。

  王氏蒙馆则是清朝乾隆年间进士王任,退休后与兄弟一起办的。与胡宅的西洋风相比,王氏蒙馆则更能体现出清代民宅的典雅,由于院内还有一口二百多年的古井,王氏蒙馆又称“古井院”。七枫巷70号的民俗会馆,也是王氏蒙馆的主要部分,民国时由马公愚先生从王氏兄弟的后人手中购得。马家诗文、金石、书画传家二百年,享誉温州书画界,马公愚幼承家学,与兄长马孟容一起在温州中学(当时的浙江省立十中)教过书。朱自清著名散文《绿》,就是他在浙江省立十中任教期间,马公愚陪他去的。

  记者黄亦慧通讯员鹿文旅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