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里的瑞安集云山:何处山园里,秋风开茗花

温州网 2020-08-16 08:52:00
集云山因其重要地理位置,1700多年来,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他们常常以入集云山踏青为荣。

集云山愚溪水库。
瑞安集云山顶。俞颖 摄
纪念藤萝尊者的藤萝古井。

  瑞安名士孙锵鸣《集云山志序》曰:“吾邑集云山者,一城之主山也,虽无奇峰怪石诡异惊骇之观,而冈峦回互,林壑深秀,襟江带湖,屏蔽北郭,嵬然特出于诸山之上。”清乾隆《瑞安县志》曰:“集云山,在邑城正北,本县主山也。其巅境趣平远,为一邑冠。”

  集云山因其重要地理位置,1700多年来,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他们常常以入集云山踏青为荣。

  清朝诗人林齐鋐有二首《集云山中觅泉》诗:“巢栖应择木,林居应择山。山静而泉肥,剖竹引其间。”“洁以砺我齿,翛然冷心颜。涓涓枕明月,弄此幽琴闲。”集云山在他心中宛若一座仙山,可以让他在明月下,在泉水边优雅地浣洗,轻轻地抚琴,或许诗人浣的是节操,抚的是志趣也。

  在集云山漫游的,是清代瑞安诗人项霁,他有一首《集云山行》诗:“云山日苍莽,深处不曾经。扪葛怡诗性,纫兰慕德馨。虎声空谷震,龙气一潭腥。欲问金丹要,长镵劚茯苓。”据时人考证,此诗是为藤萝尊者而作,谓其德如兰香。清嘉庆《瑞安县志》载:“藤萝尊者,名无斁,本寂院僧,唐会昌间,因奉沙汰,隐居护国禅寺,入定十余年,藤萝绕身,时号为藤萝尊者。后人因其地立祠曰圣堂。”

  傍晚时分,项诗人还舍不得下山,又作了一首《集云山晚行》:“烟萝一径斜,流水几人家。何处山园里,秋风开茗花。”茗花,一指煮茶时产生的浮沫;一指茶树开的花。这里似乎两义皆俱。山道弯弯,秋风送爽,青山深处,藤萝披拂,在山泉叮咚的溪水边,隐约有几户人家。诗人推篱问茶、品茗之余,慢慢观赏这漫山的洁白茶花。此诗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他的后人项瓒也似乎喜欢集云山,他写的是《集云山春日即事》:“驻杖松林日又斜,牧童晚唱野人家。集云山北多烟雾,闲试西村谷雨茶。”虽然两人写的是一秋,一春,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代进士黄绍第有一首《留别凝碧轩园中草木叠前韵》:“小园草树称萧闲,手抚庭柯绿未删。身世巢鹪聊此寄,门庭罗雀不妨关。落梅送客应伤别,丛桂留人似乞还。辜负故乡松菊约,结庐相对集云山。”

  集云山除了藤萝尊者,还有一位奇人。清朝蔡英的《焦桐山馆诗钞》里,有一首《过集云山人墓》诗:“江行六七里,隐约松陵路。步屧向岩阿,忽见山人墓。山人秉异质,十龄解章句。居官五十载,立言皆要务。书分蝌蚪竒,画剧烟云趣。诗酒乐余年,弹琴忘昏暮。旷代溯遗风,残碑晞朝露。翁仲寂无言,斜阳澹孤树。”此人能做到“十龄解章句”“立言皆要务”“居官五十载”“诗酒乐余年”,过的分明就是功高震祖,急流勇退的智者生活,不由心生敬意。只是不知这个集云山人为何朝何地人,诗人没有注明。

  集云山最出名的诗是金兆珍的《集云八景》诗。金兆珍(1833-1897),字佩珣,号味斋,光绪十年(1889)与其弟金兆奎于集云山麓创办愚溪书院。此组诗录于他的《集云山志》。“八景”其二为《马岙停车》:“驱车底事出郊垧,十月枫林满谷红。马岙溪前聊驻足,贪看霜叶夕阳中。”马岙,又称马岙岭,现在皆称三都岭,古时为瑞安通温州府城之交通要道,温瑞驿道曾在此设铺舍,传递官府文书。现在,纪念宋侍郎宋之才的“河东庙”还在该处。其五《米芾石刻》:“米书原刻紫阳山,摩石何年勒此间。三字擘窠传妙笔,而今偃卧绿苔斑。”该石岩上刻有北宋米芾“第一山”三字,据说是某邑人于万历年间拓米芾书于江苏盱眙的真迹所刻。后来随着村居的扩建,现四周散置着一些民居和工棚,现状让人担忧。

  八景之六《寂寺晚钟》:“僧幺钟韵出松寮,日暮樵归景寂寥。静听一声清俗虑,归桡忘却路迢迢。”诗中的寂寺,即本寂寺。乾隆《瑞安县志》载:“本寂(寺)院,在北湖。唐垂拱四年建,证圣元年赐名护国报恩禅院,大中八年改赐集云院,乾符六年因藤萝尊者卓锡处,又赐改今名。皇清顺治年间重建。”现在我们看到的本寂寺建于1989年。

  迈进本寂寺,你才知晓本寂寺和本邑的历代文人交厚。南宋本地人叶槐写有一首《本寂院》:“为爱莲塘水石幽,画桥斜日任迟留。两山云出飘纷雨,一叶风来断送秋。滚滚流年愁里度,凄凄明月暗中投。何时谷口归耕去,种得黄梁饱即休。”明代陈挺写有《偕友出北郊过本寂寺谢僧奉茶》诗:“长夏步江涯,含风葛袂斜。清池鱼引子,平野榖开花。绿树二三里,疏筠八九家。野僧能好客,厩厂设清茶。”想来本寂寺的住持以茶会友,热情好客,导致很多的文人留诗予他们。明廪生钟瑾写有一首《改禅钟诗二字书赠本寂上人》:“祇园钟动月斜辉,本寂烟光接翠微。自是地偏人睡稳,满山唤起树依稀。”清朝诸生胡玉峰,有一首《赠本寂寺禅师》诗:“竹绕山门邃,松蟠丈室幽。清泉澄法界,云岭悟天游。说偈鹅低颈,谈经石点头。个中堪自悦,此外复何求。”从诗中看,本寂寺的禅师与文人的交往非同一般,同样诗人们也对禅师也充满着敬意。清朝本地诗人郑均写有一首《由北湖至本寂寺》诗:“出郭二三里,青山尽见招。萍花秋岸浅,竹影寺门遥。缓把吟鞭着,闲将画本描。山僧元旧识,邀我坐僧寮。”其实,历史上的文人与高僧大德一向友善,也只有文人的吟咏,才能让一些庙宇千古留名。

  项霁是瑞安诗人里诗作最多的诗人之一,且写本地的特多。他的《本寂兰若》诗:“迟日来招提,门掩松篁静。棋声不见人,满院衙蜂影。”短短四句空灵若玉,只见“棋声不见人”,唯见满院的嗡嗡声,弥漫寺外,这是项诗难得的佳作。

  过去的集云山,水源充足,溪水直达城底。乾隆《瑞安县志》载:“北湖,发源于集云山,众流潴焉。由北水门入城,东出。昔沈仙隐常于湖边栽桃柳,栖游其上,又名锦湖。”古时的锦湖,因溪水的流淌,是非常清澈的。曾任常州知府的明朝诗人吴祚,就有一首《游锦湖》:“锦缆牵风郭外船,碧波吹浪白鸥前。夕阳山色人如画,夜月箫声梦亦仙。渔户去分燃竹火,溪翁来乞买茶钱。怜予不似天随子,潇洒江湖又几年。”全诗布景言情,有法有度,诗下的锦湖美艳动人,有一股凡俗的生活气息。曾任宣平训导的朱鸿瞻也写有《锦湖》诗:“一泓横北郭,谁予蜀江名。试棹扁舟去,风来绮瀫生。”波光荡漾之下,它是如此的美妙,可惜我们现在都只能在诗里欣赏这些了。

  这一切只因为集云山对瑞安的重要性,因“瑞安”之名出于集云山。乾隆《瑞安县志》载:“唐天复二年有白乌栖于集云山,诏改安固为瑞安。”白乌在古代被视为吉祥之鸟,竟然被报到朝廷,从此瑞安之名千年不改。

来源:温州日报

林新荣文/摄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